第五篇 社會經濟生活豐富了、疏遠了話題38:鄰裏關係比以前疏遠了

袁嶽(Victor Yuan):

鄰居,北京人以前將其稱為“街坊”,在我的老家江蘇叫“鄰舍”。鄰裏關係是傳統關係中很近的,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如果鄰裏關係好,你會覺得城市生活比較安全、生活有趣、有保證,“守望相助,蔥醬相借”。鄰裏關係起著互相幫助、一起娛樂的作用。過去,社會流動性不像現在這麼大,鄰裏關係作用很重要,互助的特點也很突出。

現在,鄰裏關係有了相當大的變化:一個是社區構成發生了變化,新的社區主要由陌生人構成,鄰裏關係變成了地理上靠近的關係。但實際情況是人們之間不認識,心理上不親切,互動也不多。在城市裏建設新的社區時,注意的是讓人住進去,而沒有考慮如何真正地讓人們融合在一起。老社區裏也住進了許多外地人,如民工和京漂一族等。他們進入社區後變成了陌生群體,沒有太強的動力和熱情與社區裏的其他群體進行交往。這些因素使鄰裏關係變得更加疏遠了。我認為,在中國的社區建設裏需要更加強有力的社會工作。應該增加社區的公共服務空間,如公共圖書館、社區俱樂部、義務社區服務和社區文娛活動等。新社區的建設不僅僅是房地產的建設,更應該重視社區關係的建設。讓社區活躍分子真正地表現自己,讓大家認識自己,代表社區意見,發展社區關係。

我們知道,在過去多年的發展中,農村在經濟發展上的收益不如城市,但是在心理層麵上,農村居民對社會生活的滿意度總體水平要高於城市居民。其中一項提高滿意度的重要貢獻因素是社區人際關係的融洽度。這種相對密切的人際關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資源在有限條件下的調劑需要。許多去農村旅遊的城裏人深受農村那種誠懇熱情氣氛的感染。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在傳統上,大部分美國人是住別墅的。鄰居就是住在你隔壁房子裏的朋友。這種關係在曆史上就很重要。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這些鄰居對你很重要。如果你在一個小城鎮居住,許多時候都會集體從事一項工作,如蓋房子和做農活等,這時,鄰居會幫你。現在的鄰居變成了在一起娛樂的好朋友。傳統的畫麵是,五六十年代家庭主婦走到隔壁向鄰居的主婦借白糖。現在,你的割草機壞了,也需要找鄰居借。這種互相借東西的友好場麵是很普遍的。在我的三個姐姐很小的時候,我們家的經濟條件稍低於平均水平。我媽說我們家是社區裏最後一個買彩電的家庭。到了感恩節,如果想看“第五大道大遊行”那種節目,最好是有彩電,於是父母就把三個姐姐送到鄰居家看彩電。現在,美國社會流動性增加了許多,固定在一個地方住一輩子的人越來越少了。這必然影響你和鄰居的關係。社區的意識也不像以前那麼濃厚了。以前,你的一個鄰居看到你的孩子在抽煙,他會跟你說。現在這個概念就比較淡薄了。

第五篇 社會經濟生活豐富了、疏遠了話題41:外地人生活滿意度高

話題41:

外地人生活滿意度高,比城裏人還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