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嶽(Victor Yuan):
中國城市與鄉村有很大差別。總的來說,農村是很窮的。溫州、浙江、蘇南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的農村甚至比城裏條件還好,但這是少數。城鄉的差別表現是城市獲取的發展條件更多,待遇差別較大。比如就醫,醫院可能有80%的床位分布在城市地區,但實際農村有80%的就醫需要。在就業機會方麵,城市人更優越,農村人想去就要有就業證、臨時戶口和衛生證明,有“三證”才可以流入就業市場。現在鼓勵城鄉流動,限製減少,橫向流動增加。農村的縱向流動也增加了。一個普通農民居民可以在當地競選村長,一些城市的公務員職位甚至對農民開放,而不像以前被傳統社區政客所把持。在城市中,普通人提升社會地位,進行縱向流動的機率還不高。◢思◢兔◢網◢
一個農村人流動之後,回到老家,信心會比較足,能力也會強些,更容易被看作能人。他競選村長成功的機率會增大。流動增加了農村居民的社會資本和社會地位。現在,農村來的人,隻要有本事,很容易會被城市接納。外地人來到北京,發現大城市機會多得多。許多本地人下崗了,但很少有外地人找不到工作,隻有2%~3%的外地人找不到工作。外地人生活滿意度高,比城裏人還高8%,因為他的期望相對低一些。
我們可以看到城鄉互動的另一些特點。第一,城鄉差距還是很大,而且還在加劇。但這個差距是可以跨越的。產業結構調整,大規模生產作業,產業化生產會使農村發展,城鄉互動的條件會進一步改善。第二,城裏人對鄉下人的歧視仍存在,但很明顯地減弱了。與七八年前相比,如果那時的歧視100,那麼現在隻是30。城市媒體對外地人的報導也更加客觀正麵。城市對外地人的社會認可度增加了,出現了“評選優秀民工”等活動,也出現了更多希望拉近城裏人與外來人的活動。這與政府強調社會經濟平衡發展,保護弱勢群體的政策取向有關係。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在美國,鄉下應稱為“農業地區”。美國基本上是一個城市化的國家。美國有90%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裏,農業地區人口不多。但農業地區對美國的經濟和文化的影響都是很大的。城市和農業地區的差距不明顯。在文化素質方麵,沒有特別明顯的區別。紐約人和美國中部一個農場的農民,在外表上不一定看得出特別大的區別,教育水平也沒有很大差別。農業地區的人口經常是大學畢業,許多人是碩士畢業。因為管理高科學技術的農業生產需要這樣素質的人。農業地區人口的價值觀比較保守,信仰宗教;在政治問題上,農業地區支持共和黨。還有一點與中國不同的是,城市人與鄉下人之間的歧視是不存在的。而且,美國的農業地區人口為他們的家園和生活方式感到非常自豪,他們不願意搬到紐約等大城市,認為農業地區的生活才是美國傳統的生活方式。
袁嶽(Victor Yuan):
我發現,在美國農村地區,有一群人沒有被算作農村人。比如墨西哥移民,幫助在農村打短工。全美有上百萬這種人。他們基本上是勞工,掙錢是很少的。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他們大部分是非法移民。在得州和加州,由於靠近墨西哥,的確存在這種狀況。
袁嶽(Victor 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