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嶽(Victor Yuan):

酒吧在城市中是一個新生事物。它的興起也就五六年時間。北京的酒吧集中在三裏屯、後海和朝陽公園;上海的在衡山路、新天地;還有一些零散的酒吧區,主要在高校附近,如北大、清華和複旦等。酒吧的形式還有變種,如餐吧、聊吧、書吧和電影吧。這種變形的酒吧可以給你一個社交聚會的空間,通常有主題。比如,電影吧放一些另類小電影;酒吧以帶有雅皮色彩的白領和學生為主要客戶。另外,它是典型的西化生活的表現,其標誌有:啤酒、爆米花、有趣的海報、新的樂隊和音樂明星。總的來說,酒吧在中國是熟人酒吧,也有的通過酒吧聚會讓朋友相識。酒吧裏出現的不認識的人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性服務者。酒吧中的確有一些性服務者。

經常去酒吧會被看作是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表示。特別在上海,某人會說,昨天晚上我去了某某酒吧。這話能顯示他的生活品味和文化品味有一定的先進性。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在美國,各種酒吧都有。體育酒吧非常受歡迎,此外還有鋼琴酒吧,有人彈鋼琴,有點貴族味道。還有跳舞吧,主要是跳舞的人光顧。

袁嶽(Victor Yuan):♀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在美國,我看到許多以文體明星名義辦的酒吧,如NBA酒吧,可以在裏麵看籃球。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類似的這種飯館,如硬石等,也很普遍。

袁嶽(Victor Yuan):

酒吧的治安怎樣?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還可以。不像有的電影裏表現的那樣。

第六篇 時尚消費:情感化、自我化話題58:投資類型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

話題58

普通居民投資類型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

依次為儲蓄、保險、國債、股票和房地產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許多中國人對美國家庭的財務狀況沒有認識。我先談一個誤解。大家總覺得美國人賺錢多,也很富有。但美國人的實際消費能力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高,因為各方麵的費用都很高。以一個普通美國家庭為例,家庭的平均每月收入是4 000美元,但其中1/3是稅,你見不到那筆錢。扣稅後還有2 600美元,交房租或買房貸款花1 000元,餘下1 600元。買菜做飯花600元~800元,還餘下1 000元。這還沒有考慮醫療保險、買衣服等,中產階級剩下的錢隻有幾百元,處理方法是銀行儲蓄。另外,50%左右的家庭直接或間接購買股票或公共基金。比如,很多退休金包含公共基金,等於間接購買了股票。

美國人對投資的看法是買股票是為了長期利益,而不會是今買明賣。今天的股票可能是為沒出生的孩子上大學買的,是為20年之後、30年之後買的。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想得很遠了。從長遠觀點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