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固定場景練習
練習者事先準備好演講稿,做好充分準備後即可開始練習。練習者和聽眾之間要反複交流,推敲練習者的有聲語言、態勢語言的力度、速度、表情等。
固定場景練習,目的是要讓聽眾聽不出練習者是在背講稿,要求練習者能夠達到真實自如、從容不迫地講自己的心裏話。
4.隨機演講練習
練習者的臨場心理和講話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後,便可進行較高層次的隨機演講練習。練習者以抽簽來決定演講的題目和內容,抽簽後給予練習者10分鍾打腹稿的時間。此時練習者的思維處於高速運轉狀態,這對於提高練習者的快速謀篇、遣詞、煉句是很必要的。由於此時練習者的心理處於排練的氣氛中,所以對失敗並不十分懼怕,也就有利於發揮在正式講話時難以全麵發揮的內在潛力。
第二節當眾講話的思維要求
口才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口才的基礎,思維要求是當眾講話者必備的要求之一,要提高說話能力,就必須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經常進行思維訓練。
一、當眾講話的應變思維
應變思維是當眾講話者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應變即隨機應變,主要是指能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適當的應對行為。應變性在當眾講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一切講話的進行,不一定完全按照事先預定的步驟發展,有時會隱藏著一些不可預知的東西,講話者如果冷靜機智,應對得當,便會使講話過程更加生動,從而優化傳播效果。
不可預料的場麵的出現和突發事件的發生,對講話者語言的組織和運用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具備較高的講話水平不僅需要“被迫應變”,利用敏捷的反應和機智的處理化險為夷,轉危為安,更應該“伺機求變”,麵對偶遇的外界刺激,積極回應,提高思維效率,溝通潛在知識信息和潛意識,生產出常規思維所不能創造的高質量的精神產品。
講話者擁有良好的應變思維能力可以將交往應酬處理的如行雲流水,滴水不漏。在社交場合中,如果沒有這方麵的應急技巧,麵對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時,可能就會陷入一種很尷尬的地步。例如,三國時期,有一次,曹操與劉備一起飲酒。曹操以手指劉備,後又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立時一驚,手中所持箸,不覺落於地上。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何畏雷乎?”劉備曰:“聖人迅雷風烈之變,安得不畏?”
劉備就是運用了應變技巧,在驚慌落箸之後,機敏地把話題岔開,將聞言失箸之故,輕輕掩飾過了,轉移了曹操的注意力,才化險為夷。
二、當眾講話的抽象思維
(一)抽象思維的含義和特征
抽象思維又叫邏輯思維,一種基於抽象概念的思維形式,通過符號信息處理進行思維,即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形式進行活動的思維方式。隻有語言的出現,抽象思維才成為可能,語言和思維互相促進,互相推動。他的主要特征就是:
1.抽象性。
抽象性指的是它們對概念、判斷、推理進行加工並形成新的概念、判斷和推理。
2.邏輯性。
所謂邏輯性,指的是思維必須按照一定的形式和方法,遵循一定的思維規律進行。這表現在講話中,即是要有嚴格的邏輯規則:講話時,進行抽象思維要有邏輯依據;講話中提出的問題,亮出的觀點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辭;思維要循序漸進,講話的內容要有條理性;講話的材料與結論之間要有必然的聯係。
3.規則性。
抽象思維具有邏輯性的特征,這使它必然遵循一定的邏輯規則,這樣的講話,才能產生巨大的邏輯力量。
(二)抽象思維在講話中的邏輯方法
在講話時,抽象思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思維顯得嚴謹、條理,使結論令人信服。當眾講話中運用的邏輯方法很多,這裏簡單介紹幾種。
(1)演繹法。演繹法是從一般走向個別的思維方法,他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論法。
(2)歸納法。歸納法就是從個別的單稱陳述推導出一般的全稱陳述的方法。其基本內容是,如果在大量觀察的事實中發現某類事物具有一種特定的性質,那麼就可斷定所有這一類事物均具有這一種特定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