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講話與一般人與人的交流有著不同之處,它較之一般的語言形式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因此,講話者要提高講話的水平,不僅要學習講話的技巧,更要了解講話的要點與準則,隻有這樣講出來的話才能博得聽者的認可,才能使聽者甘於聽從你的召喚。
第一節當眾講話的基本準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說話也有規則。當眾講話的準則就是要求說話者根據特定環境,運用準確、得體、生動、連貫標準的語言進行表情達意,以實現預期的講話效果。
一、當眾講話的準確性準則
講話者在當眾講話過程中,能夠準確地運用語言,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一個講話者所說的話,失去了準確性,不但沒有任何水平可言,而且還會失去所有與之相聯係的個人和組織的信任。
準確地運用語言,首先是指講話者語言運用的條件限定,也就是講話時特定的客觀環境和特定的內容。講話者的條件限定不同,語言表達就要根據特定情況而不同,決不能隨心所欲。其次就是指準確地使用語言。語言運用的最大技巧就是正確的使用語言。每個人在駕馭語言的方法上有每個人的特點,但必須都要做到語言的明晰準確,言簡意賅,和恰當的感情色彩。千萬不要給人一種語言單調、淺薄、粗俗而缺乏吸引力的感覺。
不會準確運用語言的人,不能完全地表達出自己的意圖,往往會使對方費神去聽,而又不能使他信服地接受。例如:有個人為了慶賀自己的四十歲生日,特別邀請了四個朋友來家中吃飯。三個人準時到達了。隻剩一人不知何故遲遲沒有來。主人有些著急,不禁脫口而出:“急死人啦!該來的怎麼還沒來呢?”在座的有一客人聽了之後很不高興,對主人說:“你說該來的還沒來,意思就是我們是不該來的,那我告辭了,再見!”說完,就氣衝衝地走了。一人沒來,另一人又氣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該走的卻走了。”剩下的兩個客人,其中有一個生氣地說:“照你這麼講,該走的是我們啦!好,我走。”說完,掉頭就走了。又把一個客人氣走了。主人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最後留下的這一個朋友交情較深,就勸主人說:“朋友都被你氣走了,你說話應該留意一下。”這人很無奈地說:“他們全都誤會我了,我根本不是說他們。”最後這朋友聽了,再也按捺不住,臉色大變道:“什麼!你不是說他們,那就是說我啦!莫名其妙,有什麼了不起。”說完,鐵青著臉也走了。
二、當眾講話的針對性準則
當眾講話要切合實際,有的放矢,能說到點子上。針對各種不同的人、不同的境況講出不同的針對性的語言。俗話說,“看碟下菜,量體裁衣”,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就是要求實事求是,靈活機動,具體問題需具體對待。
(一)針對年齡差異講話
由於不同年齡的人對語言形式的識別能力和對語言意義的理解程度不同,講話者在麵對不同年齡階段的聽眾,應該適應其不同年齡的特點而有所區別。
例如,一個孩子在吃蘋果的時候發現蘋果變顏色了,就問爸爸:“爸爸,這蘋果怎麼變成褐色了?”爸爸就對孩子說:“因為蘋果發生氧化了,當你把蘋果皮啃掉後,蘋果肉與空氣接觸,使蘋果發生氧化,果肉的分子結構改變了,從而顏色也改變了……”可想而知,幼小的孩子聽不懂這些話。這就是說話不看對象。所以,跟兒童講話,就要運用適合兒童特點的通俗易懂的話。當一位小學教師教小孩子學“美”字的時候,他說:“李小姐的頭上戴了兩朵大紅花,你們說美不美?”小學生覺得新鮮有趣明白原來這就是美的意思啊,並因此而很快掌握“美”字。可大人聽了這句話就會覺得很可笑。這就是說話看對象的妙處。
(二)針對性別差異講話
不同性別的人有不同的心理和習慣,所以,當眾講話還應注意聽眾的性別。對不同性別的人講話,應當選擇不同的方式。有個班級舉行同學聚會,同學們好多年沒有見麵了,都很高興,有位男同學開玩笑的對一位女同學大聲說:“你真是越長越‘苗條’了!可惜啊,中國沒有相撲運動。”女同學本來很開心的,可一聽這話扭頭就走了,男青年討了個沒趣。又如,很久以前聽到的一個笑話,也講的是有關針對女性說話的,說是在冬天,在電影院裏看電影的時候,常常有婦女入場後不脫帽子,這樣就影響後麵的觀眾觀看電影。可是,電影院多次強調看電影時候請摘掉帽子,但還有許多人依然我行我素,不予理睬。後來電影院想出個辦法,在放映電影前電影院人員就走到前麵對觀眾說:“本影院為了照顧年老體衰的女觀眾,允許她們照常戴帽,不必摘下。”結果,所有戴帽子的女性全摘下了帽子,因為她們誰都不認為自己是個老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