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當眾講話的基本準則及注意要點(2)(1 / 3)

說話時,你既要有你自己的立場、態度和推理方法,還要懂得對方的立場、態度和推理的方法。因為每個人的思想、嗜好和推測都是不同的。另外,說話時,你可以讓別人先說,一方麵是表示你的謙遜,使別人感到高興,另一方麵你可以借此機會,觀察對方的語氣神色及來勢,給自己一個測度的機會,這不是兩全的方法嗎?可是有許多人,說話總是喜歡搶先,好像自己先說了,便可以壓倒對方,或者使對方感到自己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物;同時有許多人說話一開始便滔滔不絕,自以為是一個善於口才者,其實別人會因此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倘若你是一個商店職員,對一個上門的顧客,滔滔不絕地在宣傳自己的貨物如何優美,顧客對你如簧之舌、天花亂墜的說話,最多也不過認為是一種生意經,決不會相信而就購買的。反過來,你如果給顧客說話的餘地,使他對貨物有評論的機會,你們成為對此貨物互相討論的人員,你的生意便可能做成了。在交談中,無論是提問還是反問,都是考慮交談對象和情境。適時巧妙地提問,可以避免交談中的利害衝突,讓談話繼續下去,有時甚至還有可能掀起談話的高潮。

六、當眾講話的知識性準則

“知識就是力量”,一個口才好的人,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能夠言之有物,旁征博引,有理有據;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深刻地認識事物、準確地理解事物;必須具有辯證的科學思維,能進行全麵地分析,準確地判斷,合乎邏輯地推理;還必須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風趣幽默的能力。

人的才能是由知識轉化而來的,是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之上的。一個人才能的大小,首先取決於他自身知識的多寡、深淺和完善程度。同樣,一個人的口才好壞,也與他的學識是否廣博有著密切的聯係。所以,一個人要想充分發揮自己的口才,必須擁有豐富的知識,隻有這樣,才能信手拈來,即興發揮,出口成章。

但是,如果一個人雖有滿腹學問,講出來的卻全是陳詞濫調,對事物未來的發展方向毫無判斷力,那麼他的演講將毫無新意,因而不可能給聽眾以較大的啟發,他的口才也就無從實現。口才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因此要從各種藝術形式中吸取豐富的養料。高明的口才要有相聲的幽默、小說的形象、戲劇的衝突、誦詩的激情,要能把聽眾帶入美的境界。

第二節當眾講話的注意要點

說話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說話時,要懂得什麼時候說什麼話;要注意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要知道麵對不同的人時這話該怎麼說更有效果。

一、當眾講話時不要緊張

對大多數講話者來說,在登台前難免會過早的感到緊張,這種緊張的狀態從接受講話邀請時就已經開始了。但要想做一場精彩的當眾講話,就要讓你的緊張情緒為你服務。其實,講話者如果缺乏適度的緊張感,就不能分泌出足夠的腎上腺素,來幫助你調整到巔峰狀態。要記住,通常情況下,你的緊張情緒並不會明顯的被別人看出來。有些時候,講話者喪失自信的原因可能是缺乏觀眾的反饋。而這時你需要的是自信,樹立自信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記住自己是被邀請來做講話的,聽眾們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對這一論題十分精通。在眾目睽睽之下感到不舒服、緊張,有時是合理的表現。你可能會擔心,自己的選題或信息不太迎合觀眾的期望;擔心觀眾會抨擊講話質量,對內容的可信度提出質疑,或提出一些我們無法回答的問題。即使對講話的題目了如指掌,對自己的講話資格滿懷信心,也會擔心自己表現不佳,從而產生尷尬的局麵。控製你的緊張情緒,提醒自己永遠不要放棄。

二、當眾講話要注意講好普通話

普通話是漢語口語表達的基礎,它音色悅耳、音調柔和、節奏鮮明、韻律協調。講普通話,是語言規範化的需要。語言規範涉及到語音、詞彙、語法、修辭等多方麵因素。人們為工作而東奔西走、平時接觸的人來自四麵八方,在言談交往中,必須用約定俗成的、規範化的語言,才能共同理解說話的內容。講普通話,是聽、說雙方思想交流的基礎。當眾講話是為了交流、溝通,而語言障礙是“攔路虎”。講話者有口音,與聽眾語言不通,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以致影響溝通、貽誤工作。說話讓人聽不懂,不僅浪費聽者的時間,還折磨聽者的神經,引起聽者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