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當眾講話的基本準則及注意要點(2)(2 / 3)

三、當眾講話聲音要抑揚頓挫

對講話者來說,抑揚頓挫地不斷變化聲音語調,更能吸引聽眾專心投入進來。變化能抓住注意力。如果你整個講話都采用相同的聲音語調,那麼再完美的聲音也會變得不完美,因為它沒有變化,沒有起伏,沒有感情。

四、當眾講話要有權威性

當眾講話的權威性,是由講話者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決定的。一般情況下,它主要體現在領導的當眾講話中。

社會組織這個龐大複雜的係統,是由許多領導和被領導者共同進行的活動構成的。要保證社會組織活動的協調和統一,就要使所有人的意誌服從於共同意誌,要實施這一意誌,領導者的講話就必須具有權威性。

領導不論在什麼環境中,講話都要有一定的限度、尺寸,不能脫離這個限度隨心所欲的去闡述、說明、表現個人的思想觀點。也就是說,領導者的言談要符合領導身份,從而具有權威性,否則會降低自身的威信,影響集體戰鬥力的發揮,阻礙正常工作的開展。

在一般情況下,講話者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一個組織、一個集體出現在眾人麵前。他的講話往往是代表這個組織的工作方針、工作原則、工作目的、工作要求。這時,領導者是充當組織代言人的角色的。所以領導者在講話時,要體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上級的指示精神相一致,要注意按照組織意圖去講,保持一致,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憑自己的好惡去感情用事。

例如:1949年,北平解放初期,國共和談在六國飯店舉行,一部分剛從解放軍部隊轉業的服務員不願意招待國民黨和談代表,一方麵是由於階級感情的驅使,一方麵也怕出了差錯、承擔政治責任。周恩來總理便把她們請來,對她們說:“那裏,有什麼差錯,首先我來承擔責任。南下是戰爭,和談也是戰爭啊!而且是一場極其複雜而激烈的戰爭。這些,同樣需要我們戰士來承擔……在國民黨裏,也不都是反動派,還有傑出的愛國將領和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張治中先生便是,他是國民黨方麵始終堅持國共合作的代表人物。在重慶談判時,他讓出自己的住宅,供毛主席會客和休息,是我黨一位可敬可信的朋友。你們負責招待國民黨和談代表團,腦瓜要複雜一些,不能單打一,一定要熱情細致,這項任務,也很光榮啊!”一席話,說得服務員們口服心服,毅然擔負了接待任務。

五、當眾講話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任何講話都有著特定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語境下進行的。目的不同,語境不同,講話的內容和方式也不同。所以,講話者講話一定要同講話的目的和語言環境相適應,才能達到預期講話目的。否則,不僅是徒然地浪費時間,而且還降低了講話者的自身形象。

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侵略者偷襲了美國珍珠港的次日,美國連任四屆的總統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1882—1945)發表了題為《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的曆史性演講。其目的十分明確,就是揭露並譴責日本軍國主義不宣而戰、破壞和平的卑劣行徑,號召美國人民奮起抗戰,以堅定的信心和決心贏得戰爭的勝利。它是美國反擊日寇入侵的戰鬥宣言書。這篇講話稿,有情況陳述,有果斷決策,有憤怒譴責,還有莊嚴號召,兼有多種目的。羅斯福將自己的滿腔激憤之情融於理智精要的分析批判之中,語言準確、鮮明、簡潔、有力,產生了巨大的說服力和鼓動性。聽眾熱血沸騰,一次又一次地用火山爆發似的掌聲打斷演講,足可顯見反響之強烈。這一演講鼓動和感召了聽眾同仇敵愾、奮起反擊的戰鬥激情,圓滿地達到了講話的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