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當眾講話的態勢語言藝術(1)(2 / 3)

二、當眾講話態勢語言的重要性

態勢語言是信息發送者把要發送的信息,通過儀表、姿態、神情、動作輸送到信息接受者的視覺器官,再通過信息接收者的視覺神經作用於大腦,從而引起積極反應,實現信息發送者的目的。講話者的態勢語言,則主要是指講話者從實現其講話活動的目的出發,通過自己的儀表、姿態、神情、動作等,將自己的指令、意向傳達給聽眾,以達到影響和支配聽眾的目的,在講話者講話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態勢語言在信息表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心理學家阿爾·伯特梅拉畢安曾發現這樣一個公式:“信息的總效果=7%的書麵語+38%的音調+55%的麵部表情”由此可見,在講話者的語言技巧中,態勢語言技巧占有重要的地位。講話者態勢語言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講話者的講話水平高低,決定著講話能否成功。

(二)態勢語言是形成第一印象的關鍵

態勢語言有助於形成第一印象。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暈輪效應”。這一理論認為,人們給予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成為對其做出判斷的心理依據。態勢語言藝術對於講話者也是如此。心理學家雪萊·蔡根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在莫薩立特大學挑選了68個自願實驗者。這些應試者,在口才、外貌和對事物的理解力、判斷力上,無甚差別,但在風度儀表方麵則差距明顯。據事先安排,這些應試者分別征求4位素不相識的過路人的意見,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結果,風度翩翩者穩操勝券。”這就說明,態勢語言技巧高超,給人的“第一印象”好,更有利於為自己樹立良好的形象和威信。

(三)態勢語言是溝通感情的手段

講話者可以采用恰當的態勢語言洞察聽眾的心理、性格,了解聽眾的行為目標、動機和情感過程,而巧妙的掌握聽眾的意圖;也可以用態勢語言向聽眾輸出思想和感情信息,將自己的感情信息和工作意向傳達給聽眾,使講話者與聽眾及時的得到溝通,充分的聯絡了雙方的感情。

(四)態勢語言對有聲語言起到輔助作用

俗話說“紅花還要綠葉配”,態勢語言對有聲語言也是如此。恰到好處的運用態勢語言,能夠使重點突出,並富有感情、形象生動,從而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講話的效果會比單純憑借有聲語言好得多。這就是過去人們常說的“以姿勢助演說”的道理。講話者在講話時,要針對不同的對象、場合等情況,合理的運用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利用二者相輔相成的關係,更好的發揮自己語言的效能。

第二節當眾講話態勢語言藝術

的運用原則和要求

講話者在講話時,要恰當的運用態勢語言,使態勢語言藝術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符合聽眾的心理,才能獲得更好的講話效果。

一、當眾講話運用態勢語言的基本原則

(一)入鄉隨俗的原則

當眾講話運用態勢語言要適應所在地的文化傳統,入鄉隨俗,否則就會對講話效果造成影響。例如,點頭在很多國家被認為是“同意”的表示,而在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希臘,卻要反過來,表示“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