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當眾即興講話的藝術(3)(3 / 3)

在一般情況下,若聽說是公眾的意見,多數不作反對,因為公眾的意見,即意味著這是眾人支持的意見,是很難推翻的,因此被視為一大盾牌。但實質上這個所謂的“公眾意見”是否真的一致尚不可知,因為此時對方就是以“一致的意見”為攻擊你的最大理由,因此,對於以整體意見作攻擊的對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各個擊破,用釜底抽薪的方法來達到拒絕的目的。

三、讚美的技巧

(一)間接讚美更有效

俾斯麥,德國曆史上的“鐵血宰相”,他為了拉攏一位敵視他的議員,便有計劃地在別人麵前讚美這位議員,因為,俾斯麥知道,聽了自己對議員的讚美,那些人一定會告訴給那位議員的。後來,俾斯麥和那位議員成了無話不談的政治盟友。

又如:某女買了一套樣式不錯的衣服,讓同事猜衣服的價格,同事知道市場行情,這種衣服的價錢超不過300元,於是對某女說:“怎麼也得500元吧”某女聽了一定很高興,認為自己買的值!這兩個例子都是運用了間接讚美的方法,比直接讚美更有效。

(二)突出重點法

有一個小組工作成績不錯,每次都在全廠名列前茅。但是小組中隻有幾個工人(張某、王某、李某)表現特別突出,而大部分的工人成績平庸。廠長在視察時很清楚地知道這一點。但他或者是為了照顧大家的情緒,或者是不習慣在群體中表揚個人,他說:“大家都工作得很好,繼續保持和努力呀!”整個小組都得到了表揚而沒有突出個人,其結果隻會打擊了幾個特別突出的工人的積極性,使他們向普通工人靠攏。如果他這樣說:“這個小組成績不錯啊!其中張某、王某、李某工作效率尤其高,單位小時件數達到了×件,這在全廠都是數一數二的,你們還要繼續努力向他們學習。”這樣,就做到了既突出了重點,又不損傷其他人的自尊心,效果更好一些。

四、批評的技巧

某日,一位企業公司的主管向我們述說公司發生的一件事。他說他的部下A君和B君兩人都是很聰明的人,並且年齡也相同,他們經常在工作上互相競爭,競爭的結果常令他感到驚訝。但A君由於對自己的才能太自負,使他在公司的人際關係不甚理想。於是這位主管為了提醒他便說了下麵的一句話:“B君這個人真是不錯,前些日子我與他在咖啡廳談了很久,才知道他很愛看書也懂得很多,我對他所提的各種策劃草案都感到十分佩服,可能就是因為他平時愛看書的緣故。”不管任何一個人,當競爭的對手被人稱讚時,便會間接地感到是在責備自己。而這位主管先生所運用的就是這一技巧。如果他稱讚的重點不是對方關心的,譬如“B君很受女性喜愛”等這類的話,不但毫無意義,更別談效果了。因為在公司A君和B君隻在能力和頭腦方麵互相競爭,並非要在獲取女性青睞上分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