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當眾主持會議的藝術(2)(2 / 3)

(一)切忌準備不周

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需經過一個準備的階段。主持會議也如此。準備不周,是主持會議的一個誤區。現在有些領導者也不知是因工作太忙,時間緊張,還是因自己太懶,會前的準備工作總做不好,但這無疑就是影響會議成功的因素。如果準備工作做得好,那麼我們在以後的過程中就做得順手,而且省時又省力,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功”嘛!

(二)不要照本宣科

有些會議主持者在會上拿著事先準備好的講稿一字一句地讀,照本宣科,既在語言上顯得機械呆板,又影響了會議氣氛。其實,領導者應盡量把講稿上的內容變成自己的語言,即使莊重會議的重要報告,雖不宜擅自離稿、穿插、解釋,也應帶有豐富的感情色彩,讀的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給人以鮮明、生動的感覺,而不至於使與會者聽得味同嚼蠟、昏昏欲睡,看起來更像在念教科書,而不是在講話。(當然,有許多場合下必須照本宣科,比如莊重嚴肅的會議主題的發言,有法律效力的條文,敏感的政治決議等。)

(三)無需大喊大叫

會議主持者的任務是誘導而不是強迫。主持者主持會議時不重視語言藝術,或者是機械的說教,或者是以勢壓人,總想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這些也都是主持會議時需要禁忌的。所以,主持者隻要詞語、技巧運用得當,完全不需大喊大叫,如果發現與會者的注意力有所分散,不必提高聲音,相反有時候把聲音壓低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比任何方法都能更有效地吸引聽眾。

(四)不要呆板呆滯

懂得講話藝術的講話者是善於以姿勢輔助講話的。麵對聽眾,講話者傳遞給聽眾的不僅僅是話語,其臉上的表情、身體的姿勢、手勢也無不影響著聽眾。因此,主持會議者運用無聲的語言藝術和與會者建立起融洽的關係往往至關重要。主持者在主持會議時將有深刻內容有感染力的話語、豐富而得體的表情、靈活而適當的姿勢融為一體,不但能給聽眾以思想上的啟發,還能給其以審美的享受。它們是會議講話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領導者布置工作時要表現出沉著、冷靜、堅定的神態;在慶祝勝利的大會上講話,要表現出喜悅而自豪的情緒;在追悼會上致悼詞時,要表現出悲痛;在致歡迎詞時要表現出熱情等等。隻有這樣,才能感染聽眾,使講話人與聽眾處於融洽的氣氛中。

第三節當眾主持會議的技巧

主持會議並能控製會議的順利進行是一門重要的管理藝術,要想做到這一點主持會議者就必須具有熟練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

一、開場白的技巧

精彩的開場白往往能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住聽眾,增強與會者對會議的興趣。就像人們看一部電影一樣,如果開始就興味盎然,引人入勝,那麼人們自然急於了解接下來的情節了。所以,有經驗的主持者,都非常注意會議的開場白,他們多是經過反複推敲、認真琢磨,力求給與會者一個好的印象。

開場白要陳述的內容,包括會議的背景、主題、目的、意義、議程和開發,主持者要根據這些內容和要求設計好開場白,以遵循“能安定聽眾情緒、恰當介紹會議內容、形式新穎”為原則,為會議準備一段精彩的開場白。一般情況下,好的開場白主要有三條:

1.直接點題。提綱挈領,要言不煩地把會議內容、主題講清楚,讓與會者清楚明白。

2.借題發揮。調動全場情緒,增強開展會議的氣氛,提高與會者積極性,使與會者亢奮起來。

3.出口成章。運用富有啟示性、誘導性的語言,集中與會者的注意力,引導與會者迅速進入境界。

會議主持者要因地製宜、精心構思、巧妙設計會議的開場白,應盡量避免陳舊死板、千篇一律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