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當眾談判的藝術(1)(2 / 3)

(二)具有淵博的知識與豐富的社會經驗

談判是人類各種知識和經驗的綜合運用過程,一個優秀的談判家,要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及較高的知識水平,這對談判的成敗是很重要的。談判者具有淵博的知識儲蓄,麵對談判桌上的某些複雜問題時,就會把大腦中儲有的知識、經驗、理論迅速輸送出來。這些都直接影響到談判的效果。經驗、知識以及談判技巧的巧妙結合,可以構成一個人在談判中高超的思維能力,包括分析問題的能力、綜合能力、抽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能夠改善最後談判的質量並增加創造性談判的可能性。所以,談判者要不斷豐富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才能在談判中取得有利的、主動的地位。

(三)自信果斷

沒有自信,即沒有勝利。正如索洛維契克在《生活的思考》一書中所寫的那樣:“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對於談判來說也是如此。談判中的自信,指的是相信自己立場的正確性,相信自己要求的合理性,相信自己說服對方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相信自己改變自己想法的必要性。

而談判者的果斷,則說明了談判者的思想高度集中,是他敏銳反應力的體現。他對信息的吸收與消化,對經驗的綜合和運用,對未來的估計和推測,都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並能很快地凝聚成明確的指令。然而,果斷不是草率,也不是魯莽。草率和魯莽的大腦興奮是建立在對原係統的分解及重新組合不充分、不完整的基礎之上的;而果斷則是對信息作了充分加工而做出十分迅速準確的反應,在短短的時間內有一個深思熟慮的過程。談判者在談判中要掌握好時機,所斷恰當,這也是談判成功的關鍵。

(四)文明得體,有理有節

許多談判,特別是在商業談判中,融洽友好的氣氛是談判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因此談判者必須盡量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文明禮貌、分寸得當,使談判雙方始終處於一種盡可能的友善氣氛中。有經驗的談判者常借助於高超的技巧、富有文采的語言,既創造和諧、禮貌的友好氣氛,又明確地表達自己的主張和觀點,維護自己的立場。

談判中,談判者有時會刻意的運用一些意義含蓄、語氣婉轉的話,這會使談判者顯得更有理有節。當然這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通常說來,如果內容涉及機密或不宜直言的,這時以婉轉的話來搪塞比直接的拒絕、否認要顯得有禮貌;在特殊情況下,以含蓄幽默的語言來得體地對某些別有用心的言行進行反擊,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公關談判中,談判者所代表的是一定的社會組織。語言是否文明得體、有理有節,不僅關係到談判當時的成敗,還影響到其所代表的組織的形象。必須對之慎而又慎。

四、當眾談判的能力要求

(一)敏銳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談判者麵對談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假象,所作出的認知、思考、分析、判斷等反映。他是談判能力要求中最基本的要素。

談判是一種智慧、謀略的較量。談判者的邏輯思維能力,主要表現在:1.談判人員的辨別能力。在談判中,談判人員應從正反兩個方麵加以思考及推敲,辨別對手信息的真偽,取其有價值的信息,為己所用,從而製定正確可行的談判方案。2.將科學的分析和嚴密的論證相結合。在談判進行之前,談判者應以嚴謹的態度進行大量的市場調查,並考證其主觀設想的真實性,並及時修正其戰略思路和操作方案,在做好充分的準備的基礎上,才能從宏觀上把握全局,結合係統思想及整體思想,製定有針對性的戰略戰術。

(二)靈活應變能力

在談判中,情況往往是瞬息萬變的,時而高潮迭起,時而陷入僵局;時而順水推舟,時而又身處逆境。所以,具備沉著、機智、靈活的應變能力,是控製局勢,化劣勢為優勢的關鍵。這種靈活應變一般有三種情況。

1.另辟蹊徑

談判時,一旦談判的預期目標無法實現,就應該及時放棄,另辟蹊徑,挽救局麵,積極尋找其他目標,否則將徒勞而無功。

2.堅持就是勝利

確知再堅持一下就會取得勝利時,一定要排除各方麵的幹擾,頂住壓力,不惜代價地去爭取勝利,以達到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