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宗震的典故還沒講完,蘇蘭芳就笑的直不起腰來了。
“有什麼可笑的?”
“這對工變工的驢一定是一公一母了?”
“為什麼?”
“異性相吸麼!”
“嗯,……有點意思,不過……”
“什麼?”
“那時候,我太小了,還不懂這個……異性相吸的道理。”
兩個人又笑了起來……
為了給紅妹過生日,老太太三天前就給兒子下了命令:“三月初六日,就是天塌下來,你、你也得到醉八仙飯莊陪我吃飯。”唐學強感到很奇怪,就問:“媽,三月初六是個啥日子呀?”
“別管啥日子,你陪我半天就是了。”
唐學強一算三月初六是四月二十四號,是個星期六,下午院裏開會,全市政法工作會是星期天全天。星期六上午正好有半天時間,陪老母親吃頓飯,也是應該的。他愉快的答應了。
紅妹那天說要過生日,老太太半天了沒有說出話來。她來唐家連帽子算,也五年了。當年17歲的小姑娘變成今天23歲的大姑娘了。從來沒有提出過要過生日,今年為什麼突然提出要過生日呢?這可真就奇了怪了!
“日頭爺從西邊出來了。……好!紅妹,我們給你過,到飯店裏去過!熱熱鬧鬧地去過!”
星期六早上九點,一家三口人來到了醉八仙飯店的包廂裏。大家剛扶老太太坐下,柳倩倩母女倆就來了!老太太看到過去的這位前兒媳婦,臉子就下來了。
紅妹見老太太不高興了,就說:“媽,嫂子和強倩是我請來的的。……嫂子,來坐!……強倩,快!去給奶奶磕頭!”
唐學強把神情恍惚的強倩拉到了奶奶麵前,強倩撲嗵一下真跪倒了奶奶的腿前:“奶奶,孫女給奶奶磕頭了。……奶奶,別氣我媽媽了,她是上壞人的當了。…奶奶,奶奶……”
老太太雖然嫌強倩不是個男孫子,但看到孫女如此懂事地給她磕頭,又聯想到孩子受了那麼大的罪,心裏一酸就掉下了渾濁的淚:“來,孫女,起來…”
唐學強幫老太太把強倩拉了起來,不管怎麼說,打折了骨頭連著筋,自己的骨血就是親。老太太愛憐的說:“就讓孫女坐我這吧。”
強倩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見奶奶臉色轉晴了,就又給奶奶躹了一躬:“謝謝奶奶!”
強倩坐下後,大家也在紅妹的安排下,依次坐了下來。
柳倩倩誠懇的對老太太說:“奶奶,你今後就別生氣了,氣壞了身子骨可不得了。我呢,今天下午就要回青湖了。要不是讓強倩來看奶奶,紅妹請我我還不敢來呢!實話實說,我也沒臉見你們……”
見柳倩倩說著說著就哭了,老太太又心軟了:“你非要走的話,就把強倩留下吧……要不,你也別走了。學強,你幫她一把,讓她去蘭醫上班吧。”
“媽,我下星期抽個時間去蘭醫。……倩倩,媽說得對,你聽媽的!”
柳倩倩看老太太時,突然發現她麵前過去的厲害婆婆,變得慈祥親和了許多,她不由自主的點頭:“行。”
紅妹站起來說:“給我過生日,你們要高興一點嗎!”
“高興,高興!”老太太首先表態。緊接著,大家都熱烈的附和。
紅妹說了句:“我讓上菜吧。”就跑了出去。
緊接著,涼菜、紅酒、飲料全上齊了。
“學強,叫一叫紅妹,壽星不來,這飯咋吃呀。”
“媽,稍等一下吧。”
紅妹沒等來,酒店女經理來了。她說:“老太太、唐檢,還有柳醫生和唐強倩,紅妹留了一封信。……”
“她人呢?”
“她哪裏去了?”
女經理說:“她已經離開蘭河了。”
“學強,快去追!”
女經理:“追不上了。唐檢,老太太,紅妹讓你們答應兩個條件,這封信才能交給你們。”
“啥條件?”
女經理說:“第一,不能現在去找她!第二,耐心聽我把信讀完。”
親愛的幹媽:
請你老人家允許我叫你過去的這個稱呼吧。因為,我不可能成為你的兒媳婦了,決不是我不願意做這個兒媳婦,也不是我不想做學強哥的妻子。我夢裏都在想能成為他真正的妻子啊!可是,我沒有這個福氣!
我愛他,我尊敬他,我崇拜他!小的時候,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長大了,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我渴望他的愛,我渴望有朝一日能成為他的妻子。然而,他是天下人的英雄,是天下人的白馬王子!他不可能屬於我一個人!我衷心祝福他:好人一生平安!
幹媽,今天不是我的生日,而是他和嫂子的結婚紀念日。幹媽,你別生氣,也別打斷我。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給他做了這麼長時間的妻子,其實是掛名的,他沒有和我過過一次夫妻生活。我知道他的心事,他還愛著你不喜歡的那個兒媳婦,也就是我的嫂子。在他生命垂危的日子裏,他夢中叫的都是“倩倩”這個名字!幹媽,你原諒我嫂子吧!你成全他們吧!因為,我嫂子她也在愛著他,我的學強哥!
幹媽,人哪有不犯錯的時候呢?你年青的時候,難道就沒有做錯過什麼?幹媽呀,就給她一次機會吧!你讓我哥和嫂子複婚吧!
下麵是寫給我嫂子的。
嫂子,首先,我祝福你和我哥有情人終成眷屬。你從今天起,就搬到我幹媽這裏來。她老人家老了,沒有多長時間了。我相信,你能伺候好老人的。還有強倩,她也希望你們和好!為了強倩這個可憐的孩子,也為了我的這一片苦心,你們就和好如初吧!你們就複婚吧!
我走得不遠,你們一日不複婚,我一日不回來。你們複婚了,我也就回家了。我出嫁的時候,還要讓你們送我哩!
此致
敬禮
愛你們的女兒和妹妹:紅妹
四月二十三日夜
老太太老淚縱橫,孫女兒正在給她擦著眼淚。
柳倩倩早已經泣不成聲了。
唐學強也淚流滿麵……
在首屆甘肅文學論壇上的發言(代後記)
“五一”節前,甘肅省文學院在省文聯黨組的支持下,推出了簽約作家試行方案。消息傳出後,讓人歡喜讓人憂。
投讚成票的作家們,多以不拿財政工資的業餘作家為主。他們自嘲是“沒娘娃”,沒娘的孩子早當家,大多在創作上取得了較大的業績。有些業餘作家的作品,暢銷全國書壇,為甘肅贏得了榮譽。他們雙手讚成省文學院將文學推上市場的改革方案,並感謝省文學院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文學創作的平台。有位作家高興的說:“我們終於有了娘家了!”
我就是投讚成票的業餘作家們中間的一員,本文將以自己的創作實踐,試圖解析一下作家、作品與市場的關係。
一、能體驗到獨特的生活就能寫出讀者歡迎的作品來
非常榮幸的是,我“1號”係列的幾部長篇拙作出版後,無一例外的全出現了盜版。尤其是“1號”係列第一部《1號會議室》,在2001年的半年時間裏,重印了7次。出現在市場上的盜版版本達8種之多。以《蘭州晨報》為首的全國23家都市報,全文連載了這部粗糙的東西,受到了讀者廣泛的好評。今年新出版的《1號專案組》更是如此,4月10日正式出版發行,4月15日的盜版書就擺上了蘭州圖書市場的櫃台。緊接著,《南京日報》、《貴陽晚報》等7家都市報,馬上跟出版社聯係連載事宜。為什麼我“1號”係列的幾部長篇拙作,能得到讀者的如此青睞呢?
著名文藝評論家雷達老師說,之所以“1號”係列幾部作品受讀者歡迎,是因為“作家把一腔熱血和金石般的赤膽忠心,融入到了作品的形象之中。作家就是如此勇敢地闖入善惡並存的社會深層,發掘著生命價值和人格理想。”“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潮流之中,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研究社會,研究一切人,保持了對社會矛盾和人心變異的敏感。……作者不是旁觀者,而是親曆者,他對他的描寫對象極為熟悉,甚至他就是其中的一員。”(摘自《小說評論》)
《1號專案組》是根據發生在西部某礦區的真實事件,經過藝術加工後寫成的。在寫作前,我深入到“八道嶺”煤礦長達一年之久,和這家煤礦的礦長、副礦長以及基層的幹部和職工交上了朋友。他們全方位地支持我在礦上體驗生活,在吃住行上我享受的是貴賓的待遇。黨委書記兼礦長梁庭賢,把我安排在了煤礦賓館的大套房裏,每天早晨7點鍾,他都親自來賓館陪我吃早餐。他外出開會、出差時,就安排副礦長羅輯田陪我。到基層去參觀,或是回蘭州,梁庭賢把自己車號為999的高級小轎車讓給我乘坐……
剛下去時,這個礦區所謂的改革還沒有開始。半年後,我有幸目睹了礦區“改革”的全過程。
這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集體。梁庭賢是國家級勞模、優秀企業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是從礦工起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的,他的經曆很感人,他的管理才能也是特別的棒。據說,他的身價在億元以上。有兩個例子我記得很清楚。一是國家投資了上億元上了自動化生產線的一家煤礦,那時呈半停產狀態。而他領導的礦也上了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和那家礦不同的是國家沒有給他的煤礦投一分錢,這上億元的投資全是他們礦自籌的。在整個礦區,他這個礦的效益是最好的。我下去的那一年,這家小礦在礦長、礦黨委書記梁庭賢的領導下,依靠幹部群眾,沒要國家1分錢的貸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把一個手工钁鎬落煤的年產量隻有幾百噸的小煤礦,發展到了年生產能力300萬噸原煤、產值兩億多元、利稅8千多萬元的自動化原煤生產企業。
幹得好了,是非也就多了。正所謂“出頭的椽子先爛,打頭的鳥兒先死,”得梁庭賢和他的這家煤礦經曆了前所未有的磨難。
二是國家還在這裏建有大型的兩家地級煤礦企業,投資和職工總數全是這家小礦的十幾倍。可是,這兩家大礦幾乎沒有效益。至此,兩家地級大礦和一家縣級小礦之間發生了許多匪夷所思的事兒。
先是兩家大礦拿來了省上的批文,要以梁庭賢的小礦為主兩家大礦為鋪成立xxxx煤業集團公司。梁庭賢見文件是省上發的,還牽扯到國有企業的出路問題。就顧全大局,不顧礦上幹部職工的強烈反對,和兩家大礦合並成立了集團公司。兩家大礦的12位頭頭腦腦成了小礦礦長的婆婆,而梁庭賢排名第13位,最末一個副總經理。
從此,集團公司收走了小礦的人、財、物、產、供、銷等全部權力。兩家大礦張開了血盆大嘴,要吃小礦。我和這家小礦的幹部職工一樣,擔心的是,這家小礦還能維持多久?如果照這個“改革”法,要不了多久,小礦就會變成“改革”的犧牲品。結果還真讓我們不幸言中了。在《1號專案組》完稿將要付梓的前一天,我接到了那個地區一位領導的長途電話,他告訴我,這家集團公司快倒閉了。我問,小礦不是單獨成立股份公司了嗎?這位領導苦笑著說,股份公司能幹什麼?人家集團公司不放權,你股份公司能幹啥?等著死吧!堂堂股份有限公司,具然沒有人財物產供銷的權力,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聽到這話,我的頭皮都發麻了:這也叫改革?
改革要改掉落後的東西,達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的目的。然而,這個礦區發生的事情恰恰相反,改革革掉了國企最具生命力的先進的東西,最終斷送了國企改革的前途。
我為梁庭賢他們婉惜的同時,也為國企改革的前途而憂心。假設,當初把梁庭賢任命為集團的董事長總經理,那麼,今天這個礦區將是另外一種樣子。“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用好企業領導人,才是國企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
一個文學工作者,要深入到現實生活中去,去交朋友,去挖掘素材。隻要關心老百姓,關注國家大事,你才能發現生活中閃光的東西。所以,關注現實生活,關注現實生活中另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是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在創作中應該思考的問題。
梁庭賢和他的“八道嶺”煤電股份公司苦受煎熬,在他們和集團公司抗爭的過程中,我30萬字的《1號專案組》終於與讀者見麵了。
曾經在梁庭賢煤礦所在地工作過的一位領導對我說,xx礦區幹部群眾想說而不敢說的話,《1號專案組》裏的幹部群眾說出來了;XX礦區幹部群眾想幹而不敢幹的的事,《1號專案組》裏的幹部群眾幹了,真是大快人心啊!《1號專案組》的出版發行,很可能會挽救梁庭賢他們和“八道嶺”煤電股份公司的命運。
五月六日早晨,我接到了“八道嶺”煤電股份公司職工代表的長途電話。他說《1號專案組》寫的太好了!他讓我好事做到底,再幫一次“八道嶺”行不行?我說,行啊。能為“八道嶺”的朋友們幫忙,能為甘肅的國企改革盡我的綿薄之力,是我最大的心願。他問我能不能以一個作家的社會責任感,代表“八道嶺”礦區的老百姓向省委省府領導說明發生在“八道嶺”礦區的一切,讓省上領導把貪官詐去、偷去、搶去、騙去的飯碗還給他們。我欣然答應了。
這就是一個業餘作家獨特的生活體驗。因為是業餘,沒有財政發的工資、沒有單位給的補貼,更沒有什麼差旅費、車費等等。所以,我們這些業餘作家們就得挖空心思尋找素材,辛辛苦苦體驗生活,大刀闊斧進行創新,起早摸黑學習創作。否則,誰給我們發工資?沒有收入我們又如何養家糊口?一句話,業餘作家們之所以能出成績,關鍵是有創作的壓力和動力。
二、把簽約作家推向市場
由政府花錢養著一批作家,這一獨特的“專業作家現象”,恐怕是我們的一大特色。然而,近年來,對於專業作家的存在是否合理,不少人一直提出質疑。現在,甘肅省文學院敢於率先推出簽約作家改革方案,把作家推向市場。無疑是恢複作家創造性、主觀能動性的最好方法。有利於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把甘肅的作家推向市場,走向全國。
把作家推向市場,對作家而言,不因為逐月領取財政的工資和補貼而束縛住自己的手腳,進而使創作更符合於自己的個性。使個人的靈氣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對文學院而言,也可以節約一筆不小的開支,用這些錢重獎優秀作品,以此健全作家隊伍的激勵機製。因此,不論從作家個人還是文學院本身,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是真正的“雙贏”選擇。
當然,文學院過去設立“專業作家”的初衷是積極的、善意的,為的是把一些在文藝創作方麵有突出貢獻的作家吸引到文學院來,由文學院給他們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從而使他們能夠衣食無憂地安心致力於創作。但是,這種體製忽略了這樣一個淺顯的問題:藝術生產不同於物質生產,用“圈養”的方式為作家提供幫助,實質上恰恰違背了藝術創作的規律。不僅如此,這種體製還使“專業作家”形成了一種惰性,使得一些作家不出作品照樣領取工資。照樣享受文學院的各種福利待遇。
把作家推向市場,是由藝術創作的內在規律所決定的。馬克思在論述藝術創作和物質生產的不平衡規律時指出,藝術創作有其內在的規律。既然是兩種不同形式的生產,就不能采用同一種辦法。作家的創作是否經受得起市場的考驗,是衡量一個作家能否獨立生存的標準。古今中外的每一個著名作家,沒有哪個人是靠吃財政補貼成名的。相反,倒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作家一旦被政府所養,反而再也不能超越自己。這和過去國有企業裏論資排輩的做法何其相似。看看“專業作家”體製下的作家隊伍的整體素質究竟是在提高還是下滑,就不難判斷出專業作家體製的合理與否了。
被國家養著的作家單是創作課題的申報與審批,就已經非常滑稽,再陷入單位裏種種的利益糾紛,哪還有為藝術而藝術的追求呀?沒有完全意義上的藝術追求,這還叫專業作家嗎?
把作家推向市場,讓市場說話,遠比文學院自己去下評語更中肯有力。職業作家本來就是下海人,現在讓他們回歸到社會這個海洋裏遊泳,是成就他們出成績、出成果的惟一辦法。
三、寫出讓讀者喜歡、好人振奮、壞人膽寒的作品來
我“1號”係列的幾部小說,都是根據現實生活裏的真實事件寫成的。其主要人物基本上也是有原形的。所以,每本書出版,都有一幫人要對號入座:這個人是我,那個人是他……《1號會議室》(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後,就有人找過我的麻煩。《1號考查組》(花城出版社)出版後雖說太平了一陣子,可《1號專案組》(長征出版社)出版後,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
一天晚上,一個恐嚇電話打到家裏來了:“誰讓你寫的《1號專案組》?你寫這個東西得了多少好處?……你還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我說,我自己要寫的,好處是有的,稅後稿酬收入是8萬多元。你是誰?他又問:“某某某給了你多少錢?”一聽這話,我就知道打電話的是“八道嶺”礦區煤業集團的人。我說,我沒有拿某某某的一分錢。他又說:“缺錢花說一聲,給你個百兒八十萬花去!寫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幹啥哩?”我問:你那百兒八十萬是哪裏來的?是你自己的,還是公家的?他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撂下了一句“你小心著”的話就扣上了電話。從此,隔三岔五的就能收到這些個無聊的騷擾電話。
我同時也收到了不少礦區幹部群眾的電話,他們讓我幫忙,讓省上領導把被貪官詐去、偷去、搶去、騙去之物還給他們。也收到了不少熱心讀者的電話,他們說,之所以喜歡我的作品,是因為我的作品不但真實感強烈,而且視角獨特、場麵宏大、情節曲折。
這個時候,我就感到很驕傲很自豪,我終於用我的筆寫出了讓讀者喜歡、讓好人振奮、壞人膽寒的文學作品!
我的“1號”係列作品中,《1號會議室》是政壇寫真,反腐打黑。《1號考查組》則講述的是一群為民請命的共產黨人的動人故事。《1號專案組》關注的是國企改革、工人問題。《1號檢察官》則寫的是瀆職犯罪。寫了五年,還沒有完成的70萬字的《1號項目》,是一部反映三代西部人艱苦創業、開發大西部的英雄史,是一部建國後中國共產黨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五十年創業史。……
我的創作,得到了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老師的深切關注,“1號”係列的幾部重點作品,雷達老師都親自作序推薦,還為《1號會議室》寫過評論文章。可以這麼說,因為有雷達老師對甘肅作家的關心和支持,才有了今天甘肅文壇的繁榮景象。
省上領導和省文聯、省作協、省文學院的領導非常關心我的文學創作,我有今天的點滴成績,跟他們的關心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同時,我的作品也得到了百花文藝出版社、花城出版社、長征出版社等數十家出版社的幫助。《南京日報》、《貴陽晚報》、《今日新報》、《蘭州晨報》、《蘭州晚報》等全國33家都市報連載了我的“1號”係列小說。所以,我的作品才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
借此機會,我向真誠幫助過我的老師、各級領導、長輩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麵對你們無私的幫助和支持,我沒有理由不發奮努力。出過的作品,獲得過的獎勵和榮譽,隻能代表過去,“1號”永遠是我奮鬥和追求的目標。我會努力克服創作中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弱點,極積地投身到火熱的現實生活中去,到一線群眾中去,用他們的勞動創造激發我的創作激情和靈感,讓他們的精神洗滌我的靈魂,讓他們的智慧充實我的文思,也讓他們的樸實無華融化我板結的語言,努力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師長朋友、無愧於自己的作品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