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4年8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組織舉辦了中國科協第93次青年科學家論壇。 本次論壇主題為“當代建築——關於技術的挑戰”。來自各單位的幾十位青年科學家出席了論壇。與會專家針對“當代建築——關於技術的挑戰”這一主題,對結構技術、建構技術、建築生態技術、建築設備技術等領域進行了熱烈地討論交流以及對研究成果的闡述。專家們認為,本次論壇充分體現了學科的交融和碰撞,來自建築、結構、自動化、電氣、環境等不同學科的青年科學家齊聚一堂,暢所欲言,共同探討我國當代建築中技術的挑戰及研究領域的發展動向,在相互的討論中各位專家交流了寶貴的經驗,發現了問題,得到了許多啟發和新思路。論壇還得到了有關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國建設報》、《科技日報》等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
4.2004年11月,參與在上海舉辦的“國際別墅設計趨勢展”,該展覽展出了自北美的十多位建築設計領域傑出代表的經典作品。另外,在展出期間以沙龍式的交流,探討了別墅設計的趨勢、中國別墅市場的現狀、以及市場未來發展走向。這次活動在上海著名的馬勒別墅舉行。100餘名企業領導以及知名學者參加了活動。該活動為促進中國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有益作用。
5.2004年3月,在貴陽召開了第七次中德建築研討會。會議主題為“傳統曆史建築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內容包括傳統建築的形成、規劃、建設、修繕、保護、開發與利用。來自國內和德國的17位專家作了專題報告。
6.我會暖通空調專業委員會與中國製冷學會第五專業委員會,8月份聯合在蘭州舉辦了“2004年全國暖通空調製冷學術年會”,來自全國30個盛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日本的設計、科研、教學、工程、設備製造等有關單位的746名人員出席了年會。大會論壇的主題為《學企聯手,大力創新》。兩位大學教授和十位企業家在會上作了精彩發言,受到與會代表的熱烈歡迎。大會還安排了14場專題交流會、綜合論文宣讀會、新技術交流會、設計院總工程師論壇、第五屆兩委員會第二次工作會議、西部12盛市、自治區學會負責人座談會等活動。會議還出版了論文集,並為優秀論文獲獎者頒了獎。
7.我會建築結構分會與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10月份聯合在重慶召開“2004年年會暨第十八屆全國高層建築結構學術交流會”,來自全國的160個單位的357名代表出席了會議。 本次會議是與會人數曆年最多、廣泛性最強的一次會議。 本次會議學術氣氛濃厚,簡樸緊湊。會上發表的論文和學術報告十分豐富,引起與會代表極大興趣。會上還頒發了全國第三屆優秀建築結構設計獎。
8.2004年10月,建築物理分會在南京召開了第九屆理事會暨全國建築物理學術會議,會議的主題為“綠色建築與建築物理”,來自兩岸三地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設計單位以及有關企業的專家、學者共200多人參加了會議。圍繞“綠色建築與建築物理”的主題,大會邀請了5位教授作特邀學術報告。在會上有160餘篇學術論文參加報告、交流及主題研討,相關企業針對建築物理技術、產品進行了展示、交流與谘詢。會議還編輯出版了《綠色建築與建築物理》論文集。 本次會議參會人數之多,論文交流涉獵範圍之廣,在曆次建築物理學術會議上尚屬首次。
9.室內設計分會2004年11月在寧波召開“2004年年會暨國際學術交流會”,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設計師和同行參加了這次大會,其中有來自美國、意大利、芬蘭、韓國、日本和香港、台灣等地的20多名設計師,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聯盟主席閔詠柏先生及亞洲室內設計聯合會的日本和韓國的會長均參加了大會。 本次年會的主題是“個性化設計”,圍繞會議主題,共征集到70篇論文,會議還出版了《論文集》。會議期間還組織了“2004年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作品展”,舉行了2004年大獎賽獲獎作品頒獎典禮。
二、發揮政府助手的作用,努力完成各級政府委托的工作……(略)
(三)秘書處機關工作
1.積極籌備“中國建築學會第十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有關會議的先期工作正在落實之中。以“發展的城市、創新的建築”為主題的中國建築學會學術年會論文征集工作自4月份起開始,本次征文活動以10個細目為題:(1)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建築;(2)堅持科學發展觀,建立科學的建築評價體係;(3)新形勢下的實用、經濟、美觀;(4)建築設計理論的繼承、創新及發展;(5)如何看待新時期的新建築,新風格;(6)傳承文脈、地域特色與建築創新;(7)建築造型與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建築美觀與“新、奇、特”;(8)做好城市規劃、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的鏈接,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9)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與人居環境建設;(10)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與建築設計。到目前為止已征集年會論文60餘篇,優秀論文的評選工作也正在進行之中。
2.為適應學會的發展,提高秘書處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組織了“計算機硬件”、“網絡使用”、“網站技能操作”知識培訓。
3.編製了全年財務預算,結合學會內部的改革,認真做好了財務管理工作。
4.已編輯出版《建築學會通訊》17期(截止到11月底)。重點宣傳報道了我會及地方學會開展的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科技谘詢、繼續教育、國際交往、會員發展、組織管理等方麵內容以及國家有關建設行業的法規和條例,較好地反映了學會的基本情況,加強了我會與主管部門及各分會、地方學會和廣大會員之間的聯係。
5.根據學會的特點,加強了秘書處的行政管理工作,保證了秘書處正常的辦公秩序,同時認真改進了老幹部的管理、服務工作。
6.認真組織開展了國際建協《北京之路》工作組的各項工作。
一年來,在全體同誌的共同努力下,學會(包括各分會)按計劃(除個別活動外)完成了年度各項工作,通過開展大量的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按照理事會的要求,尚有需要改進之處。例如,對學會學術發展的總目標有待深入研究,科普工作有待發展,對各分會工作的指導、組織和協調有待深入,工作有研究不及時或拖拉的情況,發揮工作委員會的指導、谘詢作用不夠全麵等。我們將在總結工作的基礎上,針對上述問題,製定出新的措施,在新的一年裏更加紮實地工作,為取得更好的成績而努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