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增加前期寫作費用籌劃法。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取得的稿酬所得隻能在一定限額內扣除費用。眾所周知,應納稅款的計算是用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稅率而得,稅率是固定不變的,應納稅所得額越大,應納稅額就越大。如果能在現有扣除標準下,再多扣除一定的費用,或想辦法將應納稅所得額減少,就可以減少應納稅額。
一般的做法就是和出版社商量,讓其提供盡可能多的設備或服務,這樣就將費用轉移給了出版社,自己基本上不負擔費用,使得自己的稿酬所得相當於享受到兩次費用抵扣,從而減少應納稅額。可以考慮由出版社負擔的費用有以下幾種:資料費、稿紙、繪畫工具、作圖工具、書寫工具、其他材料費、交通費、住宿費、實驗費、用餐費、實踐費等,有些行業甚至可以要求提供辦公室以及電腦等辦公設備。
現在對收入明晰化的呼聲普遍較大,而且由出版社提供條件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出版社可以考慮采用限額報銷製,問題其實就好解決了。
【例】某地質學家欲創作一本關於中國地質狀況與特點的專業書籍,需要到全國各地進行實地考察研究,由於該地質學家學術水平很高,預計這本書的銷路看好。出版社與該地質學家達成協議:全部稿費300000元,預計考察費用支出100000元。如果該地質學家自己負擔費用,則應納稅額為300000×(1-20%)×20%×(1-30%)=33600(元),實際收入為300000-33600-100000=166400(元)。如果改由出版社支付費用,限額為100000元,則實際支付給該經濟學家的稿費為200000萬元,應納稅額為200000×(1-20%)×20%×(1-30%)=22400(元),實際收入為200000-22400=177600(元),第二種方法可以節約稅款177600-166400=11200(元)。
4.利息、股息和紅利所得的籌劃
(1)專項基金籌劃法。
國家為了發展教育事業,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同時在製定各項稅收政策時,也給予教育一定的優惠。因此,國務院《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第5條規定,對個人取得的教育儲蓄存款利息,所得以及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的其他專項儲蓄存款或者儲蓄性專項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這也就為個人進行納稅籌劃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所謂教育儲蓄是指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指定銀行開戶、存入規定數額資金、用於教育目的的專項儲蓄。在我國,中國工商銀行是惟一一家開辦教育儲蓄業務的指定銀行,在其《教育儲蓄試行辦法》中也提出要鼓勵城鄉居民以儲蓄存款方式,為其子女接受非義務教育儲蓄資金,促進國家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對教育儲蓄給予利率上的優惠,即存期分為3年和5年兩種,其中3年期按照開戶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的3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5年期按照開戶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的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財稅字[1999]267號文件接著又規定,根據國務院《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實施辦法》第5條,“對個人取得的教育儲蓄存款利息,所得以及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的其他專項儲蓄存款或者儲蓄性專項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的規定,為保證和支持社會保障製度和住房製度改革順利實施,先明確按照國家或各級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交付的下列專項基金或資金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
現在利用這些政策進行納稅籌劃,一般的做法就是將個人的存款以教育基金或其他免稅基金的形式存入金融機構,以減輕自己的稅收負擔。納稅人可以利用稅法的優惠,認真做好籌劃,合理安排子女的教育資金、家庭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等支出,這樣不僅自己少繳稅款,而且也能保障子女將來的教育開銷和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
但使用這種方式進行納稅籌劃具有一定的局限,這就是這些基金的存放一般都規定了一個最高數額限製,比如教育儲蓄每一賬戶的最高限額為2萬元,對於擁有大量資金的儲戶來說不適用,加上我國已經出台的儲蓄存款實名製度,使得運用該種方法進行納稅籌劃活動受到一定的限製。
(2)投資方式籌劃法。
個人進行投資決策時,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投資的淨收益。如果一項收益的表麵收益很高,但要繳納的稅款和其他費用同樣也很高,則淨收益不一定較高;相反,雖然某些投資的表麵收益率不是很高,但是其淨收益卻較高,則這項投資也會吸引眾多投資者。對於我國投資者來說,有如下幾種投資方法可供考慮:
[1]教育基金儲蓄。教育基金儲蓄可以享受到免征個人所得稅的優惠,而且對於個人儲戶來說,該項存款的利率也較高。根據有關規定,教育儲蓄分別,按照開戶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的3年期和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兩者的實際利率都超過2.7%,當然,這種籌劃具有最高限額限製。
[2]儲蓄。儲蓄的優點就是安全、可靠,缺點就是利率較低,尤其是經過前後7次降息以後,投資收益率更是少得可憐。
[3]國債投資。除儲蓄投資外,購買國債是一種值得考慮的投資方式。國債和教育儲蓄一樣,也是免征個人所得稅的項目,而且相對於教育儲蓄來說,其票麵利率更高一點。比如,2006年第一期的三年期國債票麵利率為3.14%,比教育儲蓄的2.7%略高一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債是一次性投入,教育儲蓄是分次投入。
[4]水平較高的投資者也可以考慮投資股票,如果能保證投資回報率比以上這些投資高就可以實行。
[5]具有一定條件的投資者也可以考慮投資外彙,對於外彙的投資有炒外彙和外彙儲蓄兩種方式,這種投資的投資回報率一般比國債利率高,很值得考慮。
[6]保險。保險投資也是投資決策中應該考慮的,目前保險公司約定給付的複利水平大致在2.5%左右,而且其計息基數隻是投保人有權提起的那部分返還金,實際利率相對較低,但保險投資的目的不在於投資,而在於投保,因而在某些情況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3)所得再投資籌劃法。
對於個人因持有某公司的股票、債券而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稅法規定予以征收個人所得稅。但為了鼓勵企業和個人進行投資和再投資,各國都不對企業留存未分配利潤征收所得稅。如果個人對企業的前景看好,就可以將本該領取的股息、紅利所得留在企業,作為對公司的再投資,而企業則可以將這部分所得以股票或債券的形式記在個人名下。這種做法既可以避免繳納個人所得稅,又可以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使得自己的股票價值更加可觀。但這種方法要求個人對企業的前景比較樂觀,如果個人感覺另一公司的發展前景更為樂觀,即使繳納個人所得稅後再購買另一公司的股票收益仍然很大,則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