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把兩個人拴在一起,婚姻是把一群人聚在一塊兒。在這一群人當中,最重要的就要算是雙方的父母了,他們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夫妻形象或夫妻關係。
對待雙方父母,忌兩種傾向
夫妻兩個人如何對待對方的父母,這是家庭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不少夫妻因能正確處理這個問題,家庭生活總會奏出和諧而歡快的樂曲;有些夫妻因對這個問題處理不當,家庭生活常會迸發出嘈雜而煩人的噪音。那麼,在對待雙方父母的問題上,夫妻兩個人容易出現哪些傾向呢?
◎隻顧二人世界,忘記雙方父母
有些青年人結了婚,就會忘記了父母,他們隻圖小家庭的安樂浪漫,而不去顧及父母在子女離開後的孤單和贍養問題,更有甚者,隻知道向父母索取,成為“啃老族”。這樣的青年夫妻雖然相處得恩愛無比,生活充滿著浪漫,卻不令人羨慕,經常受到輿論的責備。在這樣的年輕夫妻中,也不能說他們就是天生的不孝順,更大的原因是現代的年輕人在結婚以後,他們往往還以為自己是父母的孩子,結婚後還沒有徹底跟父母“斷奶”,養成了依賴父母的習慣。
◎“自掃門前雪”,雙方父母“各顧各”
有的夫妻在對待雙方父母時,采用“各顧各”的方式來處理。
這種方式很不妥,對於雙方父母來說,他們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子女一個人來孝順自己,而是希望兒子或媳婦、女兒或女婿一道來承擔孝敬父母的義務,這樣他們覺得會有更多的天倫之樂可以享受,兒子買來的衣服總不如媳婦買的穿起來有麵子,女婿買的酒總比女兒買的酒喝起來要香。再說,父母希望看到的是小兩口是個整體,對雙方父母“各顧各”,會讓父母覺得有些淒涼。
另一方麵,對雙方的父母“各顧各”,夫妻間也最容易產生糾葛,使夫妻發生衝突。特別是一方要給自己的父母較大的資助時,比如說父母生病,另一方可能就會在自己的小家庭“經濟危機”的時候發牢騷,引起夫妻不和。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父母有“養兒子不如養女兒”的感歎,因為不少青年夫婦隻考慮女方父母的疾苦。也就是說,男人往往是個好女婿,但他卻不是一個好兒子,這樣的夫妻雖然較少有摩擦,但也有缺陷,因為他們冷落了男方父母的心,不值得提倡。
以上兩種傾向都是不該出現的,因為它或者不夠道義,或者不合情理。正確的態度,就應該是能一視同仁地看待彼此的父母,協調一致地給彼此父母以幫助。夫妻在這個問題上協調好了,既能使雙方父母滿意,又能使夫妻感情融洽。
那麼,在對待雙方父母的問題上,夫妻應該怎樣去協調呢?
不要因為結婚了,事情多了,就和父母的感情淡了,對待雙方的父母首先是靠自覺性。父母永遠應該加倍地得到尊敬,因為他們不僅給了自己或愛人血肉之軀,更是撫養自己或愛人從幼年走向成年,並教以做人的道理。
每對夫妻可以想象一下,從自己父母的角度來說,自己從出生到成家立業,父母給了自己多少教益,花了多少心血,從衣食住行到讀書、成家,父母節衣縮食,克服了很多困難,甚至是付出了很多血汗;從愛人父母的角度來說,他們在培養子女的時候,也想到自己的父母那樣付出過,更重要的是,他們為你養育了一個能與你風雨同舟、白頭偕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