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剛生下來都像一張白紙,這張白紙上麵將要畫什麼,這就取決於做父母的要在上麵給他(她)畫什麼了。父母的每一個動作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這種影響對孩子可能是終生的。
給孩子溫馨的家,做個好榜樣
家庭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重要,如果父母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恩愛的,家庭是幸福的,爸爸、媽媽無論任何時候都愛他(她),把爸爸、媽媽當成朋友,那麼孩子有任何事時都會願意主動和父母講,經常跟父母溝通。這對孩子和大人都有好處。
然而,一個不溫馨的家庭和不計後果的父母,則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殺手。北京海澱區法院少年法庭庭長尚秀雲共親手審批了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她發現,“問題少年”往往是“問題父母”的產物,每7個編造謊言犯詐騙罪的少年中,有6個少年的家長不誠實;每14個偷拿他人財物犯盜竊罪的少年中,有13個少年的家長崇尚金錢、貪小便宜;每15個持械鬥毆犯故意傷害罪的少年中,有12個少年的家長性格粗暴、愛與人爭鬥、動輒打罵孩子。
可見,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心裏播下暴力的種子,也可以在他們的心中撒上愛的種子。當孩子帶著一顆單純、透明的心來到這個世界時,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求知的渴望,他們對父母有著一種天然的完全的信任,父母說那是花鳥、樹木,他們就會認為那就是花鳥、樹木,父母說天是藍的、水是綠的,他們就會認為天是藍的、水是綠的。如果父母將黑的說成白的,將紅的說成綠的,他們也會毫不懷疑地認為那黑的是白的,那紅的是綠的。
在孩子的眼裏,父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父母說什麼他們會信什麼。在這個階段,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孩子,他們對父母所給予的信息是反射式的,父母的生活態度和言行舉止,父母的心理和人格,就是孩子向這個社會學習的最好教材,就是孩子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一麵鏡子。
為了孩子,父母一定要掌握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和諧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好孩子。孩子的童年是否幸福,完全取決於父母。有了好的童年,才有一個好的人生開端!
言傳身教影響孩子
首先,在孝敬老人方麵,要以身作則。有位名人說過:“孝道是一道柵欄,既保護著父母,也規範著子女。”
時代發展到今天,給每一個為人父、為人母的家長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為人父母,首先要培養自身的文化修養、道德修養,增強法製觀念,用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影響孩子,用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母親每天都幫年邁的奶奶洗腳,孩子看在眼裏,也記在心裏,當母親正準備自己洗腳時,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幫母親端來了一盆熱騰騰的水……”相信大家對中央電視台的這條公益廣告都不會陌生。但很遺憾,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擁有更多的相反例證。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麵鏡子。因此要教育好孩子必須教會孩子“孝順、忍耐、謙讓、寬容、與人方便”,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孩子對父母具體行為的體驗往往比枯燥、空洞的語言說教更有效果。列夫·托爾斯泰寫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老人年紀很大,吃飯時,口水、鼻涕不斷。兒媳婦嫌他髒,就把他趕到灶邊去吃飯。有一次,老人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兒媳婦破口大罵:“老不死的,以後用木盆吃飯!”過了幾天,夫妻倆發現兒子在拿斧頭做一件東西,一問,兒子一本正經地說:“我在做木盆,等爸媽老了吃飯時用,免得打破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