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8.9萬億元,同比增長15.1%,但財政收入增長隻有7.1%,這意味著財政支出是收入的兩倍以上,中央加杠杆和地方加杠杆都十分明顯。
通過分析企業、居民和政府這三大負債主體在2016年上半年的債務增長情況,不難發現,2016年全社會杠杆率的增速不僅沒有下降,而且還有加速的勢頭。
為何降杠杆會如此之難?
中國杠杆率水平的大幅抬升始於2009年,當時主要是為了避免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而推出了兩年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使得地方和企業的債務率水平大幅上升。那麼為何2009年之後中國的杠杆率水平會大幅上升呢?
主要原因是2008年以後拉動經濟的動能已經略顯不足,如中國的粗鋼產量增速在2005年已經見頂,預示著中國重化工業高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2007年GDP增速創下14.2%的曆史高點後開始回落,2008年就回落至9.6%,如果沒有兩年4萬億元的強刺激,則經濟調整的步伐會更快到來。當2009—2010年的大規模投資結束之後,GDP增速便連續回落至今,這不僅是由於全球經濟的疲弱,更是與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產能過剩、技術進步放緩有關。
但是,我國一直把維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作為主要經濟目標,這就導致經濟的實際增速超過潛在增速,所付出的代價就是企業和政府部門加杠杆。如2012年下半年國務院批準了寶鋼和武鋼分別在湛江和防城港的巨額投資項目,這是逆周期政策,其目的就是要穩增長,但導致的結果卻是企業的債務率進一步上升,且產能過剩問題更加突出;4年以後的2016年,又宣布寶鋼和武鋼合並,這意味著當初為了穩增長所付出的代價不容忽視。
前麵講的是由於經濟潛在增速下降,為了穩增長必然會刺激經濟,引起貨幣超發、債務增加,這必然將導致杠杆率上升。那麼,如果降低經濟增速,是否就可以實現降杠杆的目標了呢?我覺得也未必能降多少,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到如今這個階段,盡管增速領先於全球,但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凸顯出來了,也就是說,是未富先老。過去的高增長可理解為是“欠賬式增長”,即以儲戶被動接受低利率和勞動力低工資模式來謀求經濟的高增長,這種模式隨著新勞動法的實施和利率市場化推進已難以為繼,導致了如今市場上投資意願不足。
與此同時,由於國家在經濟高增長時期沒有及時補足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上的應有投入,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深,過去的“欠賬”就要不斷償還了,如社會養老金方麵的缺口、城鄉之間在社會保障方麵的落差、醫療教育投入不足等,都需要今後國家財政的不斷投入。因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今後仍將加杠杆,以應對老齡化和農業人口市民化所產生的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方麵的巨大需求。
此外,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8.9萬億元,同比增長15.1%,但財政收入增長隻有7.1%,這意味著財政支出是收入的兩倍以上,中央加杠杆和地方加杠杆都十分明顯。
通過分析企業、居民和政府這三大負債主體在2016年上半年的債務增長情況,不難發現,2016年全社會杠杆率的增速不僅沒有下降,而且還有加速的勢頭。
為何降杠杆會如此之難?
中國杠杆率水平的大幅抬升始於2009年,當時主要是為了避免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而推出了兩年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使得地方和企業的債務率水平大幅上升。那麼為何2009年之後中國的杠杆率水平會大幅上升呢?
主要原因是2008年以後拉動經濟的動能已經略顯不足,如中國的粗鋼產量增速在2005年已經見頂,預示著中國重化工業高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2007年GDP增速創下14.2%的曆史高點後開始回落,2008年就回落至9.6%,如果沒有兩年4萬億元的強刺激,則經濟調整的步伐會更快到來。當2009—2010年的大規模投資結束之後,GDP增速便連續回落至今,這不僅是由於全球經濟的疲弱,更是與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產能過剩、技術進步放緩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