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金融危機這麼高難度的工作,其準備工作自然是交給經濟學家。經濟學家基於國際經驗和對國內實際情況的多方調查研究,逐漸厘清了線索:(1)基於國際經驗,債務高杠杆是金融危機的溫床;(2)中國的債務杠杆雖然絕對水平不高,但是上升速度太快,目前已經處於危險區域;(3)中國的高杠杆主要來自三類主體,分別是產能過剩行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企業。

認識上清楚了,剩下的就交給政府。防範金融危機,是不是應該把任務完全交給金融監管部門?一種流行的看法是:如果不能解決地方政府和過剩產能企業的預算軟約束,銀行、過剩產能企業和地方政府捆在一起,把杠杆越加越高,僅銀行一條線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既然防範金融危機這麼重要,那麼必須全局行動,必須行釜底抽薪之計!

消除過剩產能,才能從根本上斷絕壞賬的根源。債務置換,才能切實減少地方政府和平台的債務利息負擔,防止債務利息滾雪球式地越堆越高。房地產企業盡快賣房還貸,才能降低房地產行業的債務高杠杆。去過剩產能、債務置換、去房地產庫存被視為去杠杆的釜底抽薪之計。去產能、去杠杆、去庫存成為政策的重中之重。

出人意料的是,釜底抽薪之計剛要拉開帷幕,恰逢周期性行業上行。房價、金屬和原材料價格暴漲,原本過剩的鋼鐵產能不過剩了,不少鋼鐵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生產越多利潤也越多。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飛漲,絲毫沒有去庫存壓力,產業凋敝和人口流出的三四線城市無論如何也難以有效去庫存。債務置換確實有效降低了地方平台的債務壓力,不少地方政府平台一下子錢多得沒地方用,以至於2016年7月以後廣義的政府銀行活期存款破天荒地超過了整個非金融企業的銀行活期存款。

去杠杆、去庫存和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置換沒有把債務杠杆降下來。政策製定層、學術界和媒體輿論中依稀可見兩大陣營:一邊強調防範金融危機、去杠杆和改善微觀資源配置效率,經濟增速低一點沒關係;另一邊強調避免通貨緊縮陷阱、防止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和潛在的就業市場壓力,經濟增速太低是宏觀意義上的缺乏效率。去杠杆和保增長,兩美不可兼得。

反思

釜底抽薪的防範金融危機的政策設計初衷好、認識深刻,但實施過程中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這裏列舉幾條與方家探討。

1.防範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要不要放在首位?

防範金融危機很重要,問題是要不要把防範金融危機的政策目標放在首位,把政策資源優先用在防範金融危機方麵?

依筆者淺薄之見,防範金融危機的工作雖難做,但不是燃眉之急,做好了功效也未必很大。

防範金融危機這麼高難度的工作,其準備工作自然是交給經濟學家。經濟學家基於國際經驗和對國內實際情況的多方調查研究,逐漸厘清了線索:(1)基於國際經驗,債務高杠杆是金融危機的溫床;(2)中國的債務杠杆雖然絕對水平不高,但是上升速度太快,目前已經處於危險區域;(3)中國的高杠杆主要來自三類主體,分別是產能過剩行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企業。

認識上清楚了,剩下的就交給政府。防範金融危機,是不是應該把任務完全交給金融監管部門?一種流行的看法是:如果不能解決地方政府和過剩產能企業的預算軟約束,銀行、過剩產能企業和地方政府捆在一起,把杠杆越加越高,僅銀行一條線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既然防範金融危機這麼重要,那麼必須全局行動,必須行釜底抽薪之計!

消除過剩產能,才能從根本上斷絕壞賬的根源。債務置換,才能切實減少地方政府和平台的債務利息負擔,防止債務利息滾雪球式地越堆越高。房地產企業盡快賣房還貸,才能降低房地產行業的債務高杠杆。去過剩產能、債務置換、去房地產庫存被視為去杠杆的釜底抽薪之計。去產能、去杠杆、去庫存成為政策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