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沉淪焦慮之中vs運用減壓策略(1 / 2)

●歉意

●傲慢

●無動於衷

●灰心喪氣

●好奇

●鬆垮

●驚訝

●抱有希望

●憂傷

●心碎

●孤苦伶仃

●懷舊

●脆弱

●害怕

了解我們最深的情感

諸多情感可能是痛苦地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我終於弄明白了,在我5歲那年,我祖父的去世令我悲痛欲絕,使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被拋棄之感。這種被拋棄之感又發展成為一種被拋棄的巨大痛苦,破壞我充滿愛的情感。

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明白這一點。因此,這裏我們將不談論那些你必須在這個星期就一定能弄明白的事情,畢竟每一段曆程都始於第一步。

我們不能改變的事情

我們又將重談這一顯著的傾向,即我們試圖改變那些我們不能改變的事情。這是令人尷尬的犯傻,是對我們自身能量的巨大耗費,會使我們身邊的人失去耐心。諸如:

●我93歲了,那太糟糕了。

●我的同伴去世了。

●我的孩子移民了。

●我得了多發性硬化。

抱怨和擔心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是我們必須要戒除的一個習慣。但是,我們能夠改變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例如,對於那些非常糟糕的事情,我們可以嚐試著不再去思考。

臨終床測試

我認為當我們抑鬱時,事事擔心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如擔憂從花園帶進廚房的泥巴腳印,擔憂失蹤了3天的貓咪。在一個心理學家教我怎樣應用“臨終床測試”之前,我是一個真正受到外界影響的十足的憂慮者。

我學會了區分憂慮,知道孰重孰輕。泥巴腳印是容易解決的小事,而貓咪丟失卻是件大事。

然而,上述兩者都不是我們在臨終床上所要擔憂的事情。所以,為什麼現在竟然要去擔心他們呢?當我學會了應用臨終床測試之後,發現過去被我標記為致命的那些憂慮,現在看來全然不是那麼回事。因此,那些陳舊而令人絕望的憂慮也就稍微減輕了一些。

可能發生的最糟糕事例

我最喜愛的朋友利妮向我講述了她與對未來的恐懼和焦慮作鬥爭的方法。她問自己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麼。

聽聽人們怎麼說……

我告訴我自己:“好啦,假如他去世,當然,我會悲痛欲絕。”但是,接下來,我不得不調整心態,做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迫使自己像他人一樣正常地生活。這可能是發生在我身上最痛苦的事情,這也可能是我一生將會遇到的最壞的事情。而現在我知道自己已經挺過來了,所以我將有能力應對其它的事情。真的!

——利妮

憂慮就像一把搖椅。它讓你有事可做,但不會使你走遠!

——薩利

關於抑鬱,我們需要了解的事情

感覺到我們越能控製自己的憂慮,就越能夠增加自信。

我的減壓策略

有時候,通過運用一些相當簡單的技巧來消除壓力,這樣,可以使我們對任何事情都無力應付的那種巨大的緊張和焦慮感得到改善。

●歉意

●傲慢

●無動於衷

●灰心喪氣

●好奇

●鬆垮

●驚訝

●抱有希望

●憂傷

●心碎

●孤苦伶仃

●懷舊

●脆弱

●害怕

了解我們最深的情感

諸多情感可能是痛苦地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我終於弄明白了,在我5歲那年,我祖父的去世令我悲痛欲絕,使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被拋棄之感。這種被拋棄之感又發展成為一種被拋棄的巨大痛苦,破壞我充滿愛的情感。

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明白這一點。因此,這裏我們將不談論那些你必須在這個星期就一定能弄明白的事情,畢竟每一段曆程都始於第一步。

我們不能改變的事情

我們又將重談這一顯著的傾向,即我們試圖改變那些我們不能改變的事情。這是令人尷尬的犯傻,是對我們自身能量的巨大耗費,會使我們身邊的人失去耐心。諸如:

●我93歲了,那太糟糕了。

●我的同伴去世了。

●我的孩子移民了。

●我得了多發性硬化。

抱怨和擔心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是我們必須要戒除的一個習慣。但是,我們能夠改變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例如,對於那些非常糟糕的事情,我們可以嚐試著不再去思考。

臨終床測試

我認為當我們抑鬱時,事事擔心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如擔憂從花園帶進廚房的泥巴腳印,擔憂失蹤了3天的貓咪。在一個心理學家教我怎樣應用“臨終床測試”之前,我是一個真正受到外界影響的十足的憂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