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昆說:“有人就提出了問題,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宣布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中央書記處討論過沒有?對這個問題,雖然到現在還無人從檔案中查出討論過或沒有討論過的依據,但是我不能肯定說沒有討論過。新中國成立以後,50年代初期,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書記處會議製度已經比較正規了。提交會議討論的問題,一般是會前印發會議文件,會後印發會議紀要。但是,還有一種會議,就是毛澤東臨時召集的小範圍的會議。一般情況下,這種會議隻有毛、劉、周、朱等幾位書記參加,很少有列席人員。這樣的會議大多是毛澤東說什麼時候開會,就馬上叫他的秘書直接通知與會人員到他那裏去,有時甚至在夜間或淩晨把人叫到他床頭去開會。這樣的會議既不用準備文件,也沒有人做記錄,如果會後沒有需要由哪個部門負責辦理的事項,那麼,會議討論了什麼問題就隻有參加會議的人才知道。”
楊尚昆說:“在我參加過的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就有一次涉及到有關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問題。那是1952年9月24日晚,中央書記處聽取周恩來關於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輪廓問題同蘇聯商談情況的彙報時,毛澤東講了我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設想。在那次會上毛澤東說:‘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會主義,不是10年以後才過渡到社會主義。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限製和反限製,現在這個內容更豐富了,現在工業中私營和國營的比例是三七開;商業零售是倒四六開。再發展5年,私營經濟比例會更小,但絕對數字仍會有些發展。10年以後會怎麼樣,15年以後又會怎麼樣,要想一想。’我們還可以從1952年10月20日劉少奇在參加蘇共十九大後受毛澤東的委托寫給斯大林的信中,判斷中央討論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有關問題。那封信講了我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大體設想,和後來正式公布的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是一致的。”
如果要問中央領導同誌,包括毛澤東、劉少奇,對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思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這至少可以追溯到1948年9月中央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稱“九月會議”)。在這個會上,毛澤東、劉少奇都作了重要講話。9月13日,毛澤東的講話涉及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問題。他說:“新民主主義中有社會主義的因素,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麵都是這樣,並且是領導的因素。”“我國在經濟上完成民族獨立,還要一二十年時間。我們要努力發展國民經濟,由發展新民主主義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這些觀點是可以宣傳的。”同一天,劉少奇在講話中著重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問題。他指出:“在解放區搞經濟工作,除對外反國民黨、反帝國主義外,就要注意與私人資本家的鬥爭。鬥爭的方式是經濟競爭,經濟競爭是長期的,首先就是反對投機資本。這種鬥爭的性質,是帶社會主義性質的,雖然我們還不是實行社會主義的政策。這種競爭是貫穿在各方麵的,是和平的競爭。這裏就有個‘誰戰勝誰’的問題。我們競爭贏了,革命就可以和平轉變。”“所謂和平轉變是指無須經過政權的推翻而完成一個革命,並不是不要鬥爭,而要進行各方麵的鬥爭、競爭。因此,固然不能過早地采取社會主義政策,但也不要對無產階級勞動人民與資產階級的矛盾估計不足,而要清醒地看見這種矛盾。”他還指出,共產黨人要高瞻遠矚,看到前途。隻有認清前途,才能夠在各方麵的實際工作中,堅持又團結又鬥爭的原則。強調過早地采取社會主義政策是要不得的。毛澤東完全同意劉少奇的觀點,他插話說:“到底何時開始全線進攻?也許全國勝利後還要15年。”並明確表示:“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問題,少奇同誌的提綱分析得很具體,很好,兩個階段的過渡也講得很好,各位同誌回到中央局後,對這一點可以作宣傳。”
楊尚昆說:“1948年9月,劉少奇還寫了一篇題為《論新民主主義的經濟與合作社》的文章,主要講了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怎樣組織合作經濟同國營經濟一道與私人資本主義和平競爭,保證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朝著有利於全國人民的路線發展,最終走向社會主義問題。前幾年,王光美把劉少奇這篇文章的手稿複製了一份送給我,作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