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瓦廖夫後來升任蘇聯駐華經濟總顧問,在1949年12月初陪同毛主席首次去莫斯科談判時打了個“小報告”給斯大林,說中共中央委員中以劉少奇為代表的有些人過去是親美的,中國黨中央領導人現在還支持他們;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的組成,民主人士占的比例很大,實際上成了各黨派的聯合會等等;還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人員構成等機密情況。這些“情報”正是高崗提供給他的。斯大林把柯瓦廖夫那份“報告”交給了毛主席,但又說:“毛澤東同誌,你的一些同誌對我們在東北的合作非常高興。”並且指名讚揚了高崗,說:“我們現在有了一個真正的國際主義者。”多年後,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中毫不掩飾地說:“由於斯大林出賣了高崗,我們失去了一位對我們真正友好並能就中國領導內部對蘇聯的真實態度提供寶貴情報的人。”
1952年高崗調到北京,住進東交民巷8號,柯瓦廖夫隨即在東交民巷開設了“總代表處”,約高崗隨時前去吃喝玩樂,繼續投高所好,其意圖不說自明。
饒漱石的權欲,在1942年和1950年曾經兩度自我暴露:
第一次,“黃花塘事件”(按:黃花塘為江蘇省盱眙縣的一個村莊,在抗日戰爭中後期曾是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華中局駐地)。
1942年春,劉少奇離開華東回延安工作。中央電示,中共中央華中局書記和新四軍政委由饒漱石代理,新四軍軍分會書記由陳毅代理。劉走後,幹部中有些人有議論,認為論資格、能力、經驗、人望和曆史功績,陳都比饒強,書記、政委由饒代理,出乎大家的意料。不久,中央決定各根據地黨政軍民實行一元化領導,饒更加忐忑不安,生怕書記、政委輪不到自己,於是,施展權術,把正在開展的整風運動看做排擠陳毅的機會。他自己躲到離軍部40裏外的地方搞“農村調查”,讓陳毅在家主持會議,發動幹部給領導提意見。再看準“火候”,突然返回,分別找一些負責幹部談話,強調陳毅曆史上就“反毛主席”(指1929年紅四軍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說陳毅一貫反對政治委員、排擠書記,企圖取而代之。一些不明真相的幹部一聽說陳毅反毛主席,也跟著饒漱石一道批鬥陳毅。用陳老總自己的話來說,當時他那裏“鬼都不上門”。鬥過後,饒漱石向毛主席和少奇同誌發電報,歪曲事實,說陳毅“以檢討軍直工作為名,召集20餘名部、科長會議,來公開批評政治部、華中局及我個人”。末尾提出“但望中央速決定物色才德兼全的軍事政治負責幹部來幫助我們”;並大言不慚地稱自己在德的方麵“可保證無愧”。同時,又煽惑一些幹部聯名向中央發電批評陳毅。中央考慮到饒、陳不和問題一時難以解決,而原定要在華東主要負責人中抽出一人到延安參加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是由毛主席電調陳毅去延安。電文中交代:“陳來延期間職務由(張)雲逸暫行代理,‘七大’後仍回華中,並傳達‘七大’方針。”陳毅到延安後,很快向毛主席、黨中央把一些問題說清楚了,並且按照毛主席的意思,向饒漱石和華中局發了一份詞意懇切、充滿自我批評精神的電報。毛主席也同時發電報給饒說:“關於陳、饒二同誌的爭論問題僅屬於工作關係性質……關於內戰時期在閩西區域的爭論,屬於若幹個別問題的性質,並非總路線的爭論,而且早已正確地解決了。關於抗戰時期皖南、蘇南的工作,陳毅同誌是執行中央路線的,不能與項英同誌一概而論。無論在內戰與抗戰時期陳毅同誌都是有功勞的,未犯路線錯誤的。如有同誌對以上兩點不明了時,請饒漱石同誌加以解釋。”可是,饒漱石在接電的第二天,就回電毛主席,硬說“陳和我的爭論,既非屬於重大路線,也非簡單屬於工作關係性質,而是由於陳同誌在思想意識、組織觀念仍有個別毛病。他對統一戰線,對文化幹部,對某些組織原則,仍存在個別右的觀點,對過去曆史問題存有若幹成見,且有時運用很壞的舊作風”等等,要毛繼續“給他(陳)幫助”。給陳毅的複電就更不用說了。毛主席勸告陳毅“作為一個政治家,必須鍛煉忍耐”,現在“你又不能回去,橫直搞不清楚。這個事情容易解決,將來你回去是可以解決的,主要是人家對你有誤會,你有什麼辦法?越解釋,誤會越大”。陳聽從毛的勸告,把這事擱下了。饒漱石擔任中共中央華中局書記和新四軍政委,就是這樣得到的!
第二次,“華東軍政委員會主席事件”。
1949年10月,中央決定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中南和華東六個大區都建立軍政委員會,由大軍區司令員兼主席,其他五個大區都照辦了。對華東地區,毛主席再次交代由陳毅擔任主席。陳毅覺得自己既是第三野戰軍和華東軍區司令員,又是上海市市長,夠忙的了,先後向毛主席和饒漱石表示最好別讓他兼任此職。毛吩咐讓華東局討論再定,但仍明確表示,還是由陳毅擔任為宜。饒卻借著陳毅的謙讓,對陳說:“你不擔任,隻好由我擔任。”在召開華東局常委會討論此事時,饒不強調毛主席一再關照主席由陳毅擔任為宜,如果華東任命同各大區不一致,可能引起外界揣測,影響不好等等來說服大家;反而強調華東在美、蔣的海、空封鎖騷擾下軍事任務重,上海工作繁重,陳毅太忙,一再謙讓要他擔任主席。華東局常委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就同意了。討論的結果報到中央,毛主席沒有立刻批複,在饒去北京時,又向他問起此事。饒撒謊說華東局幾個同誌都不同意陳毅擔任,隻好由他來擔任。這樣,才騙得批準。這項任命一公布,果然在黨內外、國內外引起許多揣測,很多人誤以為,一定是陳毅犯了什麼大錯誤。饒漱石卻如願以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