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崗帶頭發難
這時,高崗飛揚跋扈,除了毛主席,可以說已經目中無人。從以下3個事例可見一斑:(一)劉少奇、周恩來都是中央書記處書記(相當於後來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高崗不過是政治局委員,但有事商量時,他卻通知讓少奇同誌、恩來同誌去他那裏,同其他與會者一道,坐候他出來主持會議。(二)周恩來關照高崗:國家計委作出的重大決策,要上的重大項目,須先報經中央認可後才能下達執行。高聽後很不高興,反過來連問兩次:“哪個中央?哪個中央?”(三)高崗喜歡辦家庭舞會。周恩來曾應邀參加過,發現舞會上很不像樣,當場不辭而別,以後再也不去了。
高崗對少奇同誌位在自己之上一直耿耿於懷。得知毛主席退居二線、讓劉少奇主持中央一線工作後,更是如芒在背,急欲除之而後快。
——繼續造謠說黨內有個以劉少奇為代表的“親美派”。
——授意“秀才”代筆,以高崗名義發表題為《反對資產階級思想對黨的侵蝕,反對黨內的右傾思想》的文章,把少奇同誌在建國前後談論過的關於黨對民族資產階級政策的觀點,關於農村互助合作問題的觀點關於富農黨員如何處理問題的觀點等等,統統列為所謂“黨內右傾思想”加以批判。
——把上文中提到的少奇同誌那些觀點說成一貫的、係統的路線錯誤,並多方搜集有關文件資料,隨時讓一些到他家去的高級幹部閱看,相機對少奇同誌進行攻擊。
——散布說,幾年來的實踐證明,劉少奇並不成熟,他隻搞過白區工作,沒有軍事工作和根據地建設的經驗,隻依靠華北的經驗指導全麵,看不起東北的經驗,黨的“七大”把劉少奇抬高了。
——攻擊劉少奇劃圈圈,指名道姓地說哪些人是這個圈圈中的人。他還胡說,某個領導同誌曾經講過,中國革命的大正統是井岡山,小正統是陝北;現在劉少奇有個圈圈,周恩來有個圈圈,咱們搞個井岡山的大圈圈。
——挑撥黨內一些同誌同少奇同誌的關係。1953年3月初,高崗向安子文說起,毛主席有意改組中央政治局和加強中央各部機構。安聽後沒有報經中央授權,自己草擬了一份中央政治局委員名單和中央各部主要負責人名單的草案,拿給高崗看,也同饒漱石談過。這份政治局委員名單(草案)分作兩組:一組包括毛、劉、周、朱、陳雲(以上為書記處成員)、高崗、林彪、彭德懷、鄧小平、饒漱石、薄一波、鄧子恢(以上為各中央局書記);另一組包括董必武、林伯渠、彭真、張聞天、康生、李富春、習仲勳、劉瀾濤。高、饒明知這麼做是十分不妥的,卻不報告中央,而把“名單”向一些高級幹部散布。高崗胡說政治局委員名單中有薄(一波)無林(彪),連朱總司令也沒有了(1953年3月,在全國黨代表會議上曾指出:那張“名單”的問題不在提名單的人身上,而要追查散布名單的人)。高崗還造謠說,劉少奇不讚成陳正人擔任國家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或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不支持陶鑄在廣西的工作。
——1953年夏中央召開全國財經工作會議期間,高崗對人說:“我在財經會議上不講話則已,要講就要挖劉少奇的老底。”這次會議本來是討論財經工作的,中央委托周恩來主持,並且設有中心小組,高崗、饒漱石還有我和安子文等都是成員。高崗利用各地區一些同誌對新稅製的不滿和中央對財經工作中的缺點錯誤有所批評的機會,在饒漱石配合下,“指桑罵槐”,氣焰囂張。他把同會議內容無關的少奇同誌的前述觀點,統統當做薄一波的觀點加以批判,明批薄一波,實攻劉少奇。他還在會內會外散布有所謂“圈圈”、“攤攤”,製造混亂。批判中他無限上綱,硬把有爭議的問題提到“路線錯誤”的高度,給薄一波大扣帽子,什麼“品質不良”、“投機取巧”、“打擊別人,抬高自己”等等都用上了。還煽動別人跟著批,逼迫薄一波一再作檢討,把財經會開成鬥爭會,致使會議無法按原定方針進行下去。原定6月開始、7月結束的會,拖到了8月初。毛主席很重視這次會議,十分關心會議的進展狀況。他要我從始至終出席會議,做記錄。他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我去詳細彙報頭天會議的情況。我的記錄記得很詳細,誰講了些什麼話都記下了。我彙報完後,再由總理辦公室副主任李琦等同誌補充。毛主席看到會議偏離了方向,就交代我打電話到北戴河“搬兵”,請正在那裏休息的陳雲、鄧小平火速回來參加會議。8月6日,陳雲在財經會議中心小組會上作了長篇發言,明確指出:“新稅製的錯誤,其結果是很明顯的:不利於社會主義經濟,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中財委內部是否有兩條路線鬥爭的問題?我以為在工作中間個別不同意見是不會沒有的,在一起做了四年工作,如果說沒有一點不同意見,當然不行。這些意見,也不能說他的都是錯誤的,我的都是對的,也不能說他的都是對的,我的都是錯的。總的說起來,我在今天這樣的會上不能說中財委有兩條路線。”鄧小平也講了些公道話。這樣,會議氣氛緩和下來。8月11日,周恩來做了總結,宣布會議結束。在這以前,高崗還鬧過一次。當政治局開會討論周總理的總結稿時,薄一波向毛主席表示:“我有錯誤,但有些具體事情還說不清楚。”高崗立刻批評薄一波“態度不好”。毛主席截住話頭,反過來質問高崗:你為什麼不準上書的人寫信給中央(按:指原鞍山市委書記和原東北局黨校教育長在馬列學院學習期間,寫信向黨中央揭露高崗貪汙腐化、鋪張浪費的事)?東北的工作為什麼就不能檢查(按:指中監委和中財委在1952年8月聯合組成檢查組去遼寧,調查鞍鋼無縫鋼管廠發生設備爆炸事故,死傷了一些工人的事)?東北各省出了錯誤,你東北局還不是要進行批評、檢查!高崗見主席態度嚴厲,才不吭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