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她也有自己的觀念和判斷。或許她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在某些事情上可能會出現錯誤的判斷。但這種錯誤是可以理解,也是必要的。她需要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如果孩子沒有足夠的自由發展空間,沒有足夠的實踐,那麼,將來她在需要做出自主選擇的時候,就很可能會束手無策。畢竟誰也不會一開始就能自主選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多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比如,假如她願意玩輪滑,就不會要求她去練小提琴。
當然,自主選擇並不是讓孩子進行盲目的選擇,在孩子進行重大決定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收集資料,了解和熟悉各個選項,這有助於孩子進行科學選擇。隻是要注意,孩子畢竟隻是孩子,父母隻要在重大的事情上幫助孩子把好關,防止出現重大的錯誤即可。在選擇過程中,父母可以通過給孩子分析各方麵的情況,讓她充分考慮各種情況再作決定,但是不能取代孩子的選擇。如果她認真考慮後做出了決定,父母就應該尊重她的決定。在跟女兒有關係的事情上讓她有充分發言的機會
孩子不是一生下來就天生富有責任感的,也不是到了一定年齡(比如上學了),就會自動獲得責任感。責任感就像鋼琴演奏一樣,是慢慢獲得的,要通過多年的努力,要在日常實踐中找一些適合孩子年齡和理解力的事情,來鍛煉她的判斷能力和作選擇的能力。
責任感的培養可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女兒的責任感,就是要在跟她有關係的事情上讓她有發言的機會。如果有必要和可能,可以讓她自己作出選擇。發言和選擇之間有細微的差別。有些事情完全在孩子自己的責任範圍之內,在這些事情上,孩子應該有選擇的權利;而有些事情隻在家長的責任範圍之內,但是對孩子的利益會有影響。在這些事情上,孩子應該有發言權,不過沒有選擇權,決定要由家長來做。同時,要幫助孩子接受必然會發生的事實。需要弄清的是這兩個責任範圍的區別。下麵是幾個最常見的、最需要父母費心思處理好的一些事情。
第一,食物
即使是一個兩歲的孩子,我們也可以問她是要半杯牛奶,還是滿滿的一杯牛奶。對於那些擔心孩子總是選擇半杯牛奶的父母來說,你的問題可以從大半杯牛奶開始。4歲的孩子,我們可以讓她選擇是要半個蘋果,還是一整個蘋果。6歲的孩子,能自己決定煮雞蛋是要老一點的,還是嫩一點的。
父母應該故意製造一些場景,讓女兒自己作決定。父母選擇場景,孩子作出選擇。
不要問女兒這樣的問題:“你早餐想吃什麼?”而是應該這樣問她:“你想吃炒雞蛋,還是煎雞蛋?”“你想吃烤麵包,還是蛋糕?”“你的麥片粥是要熱的,還是涼的?”“你要喝橙汁,還是喝牛奶?”
這樣的問題傳達給孩子出如下信息:她需要對自己的事務負一定的責任。她不僅僅是一個接受命令的人,還是影響自己生活的決定的參與者。孩子應該能從父母的態度上獲得清晰的信息:父母給我提供了很多選項,選擇是我自己的責任。
孩子在吃上麵遇到的麻煩通常是父母造成的,父母在孩子的口味上加入了太多自己的喜好,他們嘮嘮叨叨地讓孩子吃某種蔬菜,告訴她這種蔬菜是多麼的有營養。父母對食物不要有太強的喜好,這樣對孩子才是最好的。父母提供有營養的、美味的食物,如果跟醫學上的建議不相違背,那就由著孩子根據自己的胃口需要吃多吃少。很顯然,吃飯是在孩子自己的責任範圍之內的。
做父母的必須要認識到,在有機會的時候,如果不讓女兒發言,不讓女兒自己作選擇,就很難培養她覺得自己重要的感覺。
第二,衣服
在給小孩子買衣服時,決定她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以及該花多少錢,這是做父母的責任。在商店裏,我們選了幾個款式,從價格來講,對我們都是可以接受的,可以讓孩子選擇她喜歡的那件穿。因此,即使一個6歲的女孩,也能自己選擇她的襪子、襯衫、裙子、褲子等等——從她的父母已經選好的那些衣服中。很多家庭在給孩子買衣服時,孩子沒有能夠獲得經驗,沒有能夠培養任何能力。事實上,生活中有很多成年女性,在沒有參謀的陪同選擇下,無法為自己買上一套衣服。這往往是從小缺乏鍛煉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