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提高女兒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她自強自立 (4)(3 / 3)

父母做女兒探究活動的配角,對她提高探索的興趣和提高動手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教女兒學會靈活思維,提高應變能力

應變能力,是一種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主客觀條件,隨時調整自我行為的難能可貴的能力。這是複雜的現代社會活動對一個人的素質提出的一條起碼的要求,也是確保社會活動獲得圓滿成功的一個先決條件。

也許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需要有什麼應變能力呀?孩子有了應變能力,那不是可能會耍小滑頭嗎?這種想法是偏頗的。

比如:孩子早晨上學時天氣好好的,但到了中午放學時卻下起了雨,這時孩子該怎麼辦?孩子與幾個同學約好了一起去書店買書,結果孩子到了書店後,其他同學一個人也沒來,這時孩子該怎麼辦?孩子放學到家後準備拿鑰匙開門,卻找不到鑰匙了,這時,孩子該怎麼辦?孩子一人在家時,家裏來了客人(甚至可能是孩子不認識的人),這時,孩子又該怎麼辦?一家人正準備去商場給孩子買書包時,卻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使得一家人不得不取消計劃,這時孩子該怎麼來對待這件事?……諸如此類的事情,可能天天會遇到。而這些事情就涉及孩子的應變能力的問題。如果孩子沒有很好的應變能力,那麼,就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突然發生的變化和預料之外的情況。所以,父母應該教女兒掌握一定的、必要的應變能力。

孩子遇到的變化可能會比較少,但當他們長大成人走上社會後,就會遇到越來越多的情況變化。如果到那個時候再去學習,就顯得過遲了。

那麼,現代父母該如何培養女兒的應變能力呢?如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第一,要讓女兒懂得計劃是會發展變化的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做一件事都會有做這件事的計劃。但是,習慣也好,計劃也好,都極有可能會被突然出現的變化情況而打斷或打亂。因此,父母應當告訴女兒這種變化的可能性,讓她對突然出現的情況有一個心理準備。例如,假如準備晚上一家人出去散步,父母在與孩子商量這件事時,就應當這樣說:“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吃好晚飯後,我們一起到商場買書包,好嗎?”這樣,當不速之客突然出現的時候,孩子就不會覺得掃興或父母不守信了。即使,沒有特殊情況,如約去商場,也向她灌輸了這樣一種意識:生活是複雜的,計劃是會發展變化的。

第二,與女兒共同分析可能出現的新情況

生活中很多看似突發的新情況,其實都是可以預見的。父母在平時就應當將可能出現的情況告訴孩子。例如,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就有可能會遇到壞人。所以,父母就應當告訴女兒:不要跟不認識的人走,不要吃別人給的東西,不要將自己的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告訴不認識的人,平時鑰匙不掛在衣服外邊等等。這種教育可以培養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她的自我防範意識等內容結合起來進行。

第三,教女兒掌握應變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孩子放學時天下起雨來了,那麼,孩子就可以打個電話給爸爸、媽媽或家裏的其他人,請他們送一個雨具來;或者向中午不回家的同學借一個雨具;或者坐出租車回家。放學回家時找不著鑰匙了,如果家和學校離得比較近時,可以返回學校找一下,鑰匙是不是在課桌裏;如果離得比較遠,那麼,就應當及時與父母取得聯係;如果與父母聯係不上,就可以先到哪個親戚或鄰居家做作業,並且最好要將在哪個人家、聯係電話是多少等情況告訴自己的父母或老師,以便父母找孩子時能聯係得上。如果遇到了壞人,就不能蠻鬥,而應當智鬥。父母應當告訴女兒,在遇到這些情況時的智鬥辦法等。

第四,教女兒學會保持冷靜和自信

從孩子的內在素質來看,要有好的應變能力,也必須培養孩子在緊急情況中冷靜自信,麵對壞人善於表達,適時轉換思維的良好素質。這樣,才能把家長所教授的技巧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