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工作還未完成,莊頭找的匠人們就到了。
除了在造紙坊做事的六個,其餘落戶兵士通通都停下手頭的活幫忙修屋。
整地,挖地基、運材料,村裏一派熱火朝天。
造紙廠建成,程家工匠離開,原本門口的攤販見生意清淡下來,正猶豫著要不要離開,突然見這邊工地又熱火朝天幹起來,於是螞蟻搬家似的又都搬過來。
黎錦對此十分歡迎,建房工程量大人多,現下村裏人都學著她給稻穀揚花,都忙得很,也不能請村人幫忙做飯,幹脆,講好價錢,定好標準,她就把工匠們的一日三餐包給這些攤販,大家都便宜。
水源引過去後,有材料又不缺人,房子建起來很快。黎錦隻每日早晚過去看看,把握一下方向,保證房子是按她設計去修的就行。
所有邊角料也不浪費,修一座房子就鋪一段路,整個地方的變化幾乎稱得上是日新月異。
若非中間還下了兩場雨,整個進度會更快。
饒是如此,到晚稻成熟的時候,三十三座新房子,已經建了有十六座,一溜的青磚瓦房小白圍牆矗立在山腳下,四四方方整整齊齊,還挺壯觀。
徐知剪陪著司農令過來,一下馬車就看到那一排新房,以及新房前幾乎成了個小市場的新路,不由得都震了震,抓了個忙忙碌碌趕著牛車送貨過來的路人問:“此處何以修了如此多房子?”
那個送貨的路人是從隔壁的隔壁的隔壁村過來的,並不識得縣尊大人和司農令大人,徐縣尊等過來也沒有安排任何儀仗,那人見這一行人衣飾不凡,車馬頗多,還道是遠來的行腳商人,莫名驕傲道:“這怎就算多?杜郎君可說了,要修幾十座呢,大夥且有得忙……諸位郎君可是遠來行商?可趕上好時候哩!”眼睛一轉,衣袖一撩,“來來來,讓某看看,諸位帶了甚好物。”
……
好不容易,奉皇帝命不想張揚的徐縣尊和司農令打發走那個“好心”路人,兩人一邊往黎錦家去一邊看著這明顯煥發了勃勃生機的地方感慨說:“杜郎君大手筆!”
心懷熱切地想找黎錦抒發感情。
彼時黎錦還正帶著秋葵、點紅和村裏人在重整曬穀坪,為晚稻收割作準備。她才吩咐阿布,讓他這幾日莫把那群雞放出來,就聽有人來報:“上回來的大人到了。”
她忙迎過去,將將好在自己家門口等著那兩位。
進門打水給他倆洗漱,上了茶,坐下後得了兩位大人一通誇,誇完,聽說晚稻收成甚好,司農令等不及要去田裏察看,黎錦正要作陪,被徐知剪拉住了。
徐大人心情頗時複雜地看著她說:“複興造紙坊,修水庫,興農事,把死氣沉沉之地變成經濟繁榮之所……短短半年,四郎所作所為,令為兄著實刮目相看。”
黎錦擺手:“大人勿要再誇小人啦,小人也不過是趕上好時候,陛下英明,法治漸複,自然百廢易興。”
“你倒是不貪功,如此甚好。”說著,徐知剪把住她的手,“兄此次來,除奉帝命檢閱晚稻收成,尚有一好事,要與弟說。”
黎錦聞言眨巴著眼睛,她長相清麗,雖膚色偏黑,那雙眼睛卻是燦若星辰,讓人看著不由自主沉溺,暗生歡喜。
徐知剪心裏就很歡喜,麵上神色十分溫柔:“是好事。司空府上有一淑女,欲招杜郎為東床,特遣某來說合,如何,是否大好事?”
黎錦:????
“淑女”和“東床”兩個詞的發音,與現代完全不同,一開始她還沒聽懂,待得聽懂後——
她:………………
媽媽咪呀,會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