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脂肪肝的精神調補(1 / 3)

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壓病和脂肪肝等一大類疾病甚至可看成是新興的現代文明病,其發生主要與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和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結構以及競爭日益激烈的工作環境有關。此外,過量和過快攝食、進零食和夜食、不吃早餐以及晚餐質量過高和過遲等不規律的飲食方式可擾亂代謝動態,為肥胖和脂肪肝等的發病提供條件。因此,必須糾正其不良的飲食及生活行為。脂肪肝的行為修正治療係通過改變脂肪肝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良生活習慣和嗜好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它主要適用於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相關的脂肪肝以及酒精性肝病的輔助治療,對於前者可用圖表化的飲食、體重日記,咀嚼療法和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等方法,並鼓勵其參加運動,讓其明白“做什麼都比坐著不動強”這一道理。後者則應戒除一切含酒精的飲料,包括低度的啤酒、黃酒,並注意防治酒精依賴和戒酒綜合征。

4.肥胖性脂肪肝如何進行心理治療?

大腦對飲食活動存在兩大調節體係,其一為與人體能量收支相適應的對食欲進行的自動調節的代謝性調節係統。其二為人類的認知性調節,這是由於受到與大腦皮質化相伴的概念情報的巨大影響後發展而來的。飲食活動的本來目的是供給機體能量物質,但在人類下丘腦食欲的代謝性調節中,隨飲食動機及食物內容選擇中,外界信號占相當比例。人通過眼、耳感受到的飲食環境的信號,通過大腦皮質內的聯合區,決定進食動機的形成,這就是所謂的“認知性調節”係統。如果此係統肥大增生,位於下丘腦起主要作用的代謝性調節係統則退化,從而導致無視機體能量平衡而驅動飲食活動,結果出現狼吞虎咽、零食、夜食等飲食活動異常。因此,肥胖相關性疾病減肥的行為療法應從“概念”上的飲食方式修正到重視“感覺”上的飲食活動的修複。通過飲食行為療法的修正可以促進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減肥和防止體重反跳,並改善肝內脂肪沉積,防止肝功能惡化及纖維化的發生。

肥胖症行為修正療法的四大要素是:①活動的分析與評估。②消除助長過度飲食的先行因素。③過度飲食的活動形式及其糾正。④對糾正掌握飲食的活動及其促進因素的強化。為提取出患者異常飲食活動的具體資料,現多采用飲食、運動、體重日記的形式。日記中分項記錄了“何時、何地、食物、用量、進食狀態和進食活動情況以及體重的變化”等方麵,對其中明確存在的問題給以行動上的糾正,從而對目標的完成程度加以檢驗,對經過糾正形成習慣化的飲食活動給以鼓勵使之強化並能持之以恒地執行。

根據飲食日記記錄可見,很多肥胖症患者有明顯的間食習慣,如問診時得知起居室常備水果,此即為所謂的先行因素。其對策為“不吃水果”、“家中和單位裏不放水果”、“不從常逛的水果店前經過”等,糾正目的在於去除先行因素。然後再製定每周計劃,其達到程度以點數記於日記本上進行自我評估。糾正成功後達到了既定目標,應給予鼓勵以建立其信心,促進患者長期自覺堅持減肥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壓病和脂肪肝等一大類疾病甚至可看成是新興的現代文明病,其發生主要與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和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結構以及競爭日益激烈的工作環境有關。此外,過量和過快攝食、進零食和夜食、不吃早餐以及晚餐質量過高和過遲等不規律的飲食方式可擾亂代謝動態,為肥胖和脂肪肝等的發病提供條件。因此,必須糾正其不良的飲食及生活行為。脂肪肝的行為修正治療係通過改變脂肪肝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良生活習慣和嗜好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它主要適用於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相關的脂肪肝以及酒精性肝病的輔助治療,對於前者可用圖表化的飲食、體重日記,咀嚼療法和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等方法,並鼓勵其參加運動,讓其明白“做什麼都比坐著不動強”這一道理。後者則應戒除一切含酒精的飲料,包括低度的啤酒、黃酒,並注意防治酒精依賴和戒酒綜合征。

4.肥胖性脂肪肝如何進行心理治療?

大腦對飲食活動存在兩大調節體係,其一為與人體能量收支相適應的對食欲進行的自動調節的代謝性調節係統。其二為人類的認知性調節,這是由於受到與大腦皮質化相伴的概念情報的巨大影響後發展而來的。飲食活動的本來目的是供給機體能量物質,但在人類下丘腦食欲的代謝性調節中,隨飲食動機及食物內容選擇中,外界信號占相當比例。人通過眼、耳感受到的飲食環境的信號,通過大腦皮質內的聯合區,決定進食動機的形成,這就是所謂的“認知性調節”係統。如果此係統肥大增生,位於下丘腦起主要作用的代謝性調節係統則退化,從而導致無視機體能量平衡而驅動飲食活動,結果出現狼吞虎咽、零食、夜食等飲食活動異常。因此,肥胖相關性疾病減肥的行為療法應從“概念”上的飲食方式修正到重視“感覺”上的飲食活動的修複。通過飲食行為療法的修正可以促進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減肥和防止體重反跳,並改善肝內脂肪沉積,防止肝功能惡化及纖維化的發生。

肥胖症行為修正療法的四大要素是:①活動的分析與評估。②消除助長過度飲食的先行因素。③過度飲食的活動形式及其糾正。④對糾正掌握飲食的活動及其促進因素的強化。為提取出患者異常飲食活動的具體資料,現多采用飲食、運動、體重日記的形式。日記中分項記錄了“何時、何地、食物、用量、進食狀態和進食活動情況以及體重的變化”等方麵,對其中明確存在的問題給以行動上的糾正,從而對目標的完成程度加以檢驗,對經過糾正形成習慣化的飲食活動給以鼓勵使之強化並能持之以恒地執行。

根據飲食日記記錄可見,很多肥胖症患者有明顯的間食習慣,如問診時得知起居室常備水果,此即為所謂的先行因素。其對策為“不吃水果”、“家中和單位裏不放水果”、“不從常逛的水果店前經過”等,糾正目的在於去除先行因素。然後再製定每周計劃,其達到程度以點數記於日記本上進行自我評估。糾正成功後達到了既定目標,應給予鼓勵以建立其信心,促進患者長期自覺堅持減肥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肥胖者實際攝取的量常比自己申報的量要多,患者往往隱去其過度攝食的事實,將自己的肥胖歸於遺傳因素。事實上,盡管肥胖症、糖尿病等相關性脂肪肝確有遺傳因素參與,但遺傳因素隻有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科學的飲食習慣的基礎上才起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強患者對減肥治療的信心,讓患者認識到其肥胖成因與自己的不良行為有關,存在著長期的熱量攝入大於消耗的情況。必要時以雙重標記法測定正確的營養攝取量,從而確認患者的飲食日記是否正確。其實患者絕不是有意假報記錄,隻不過對過度攝食或飲食中熱量組成認識不足罷了。這就是實際上存在的肥胖症特殊的飲食活動異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