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人物印象(1)(2 / 3)

我特別要讚許的是,在研究過程中,鄧正來還做了大量的翻譯工作。目前業已出版的哈耶克的主要著作,包括《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與自由》和《哈耶克論文集》,都是他翻譯或主譯的。我認真地讀了他的這些譯著,讀得津津有味,不僅是因為哈耶克本身的思想魅力,而且是因為譯文的魅力。由於他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翻譯的,因此,譯文準確而流暢,實為學術譯著中的精品。讀好的譯著時,我們仿佛能夠分享到譯者在讀原著時那種理解和思考的快感,這也正是我讀鄧正來的譯著時的感覺。學界有一些才子不屑於從事翻譯,仿佛那是大材小用,他們隻喜歡領導翻譯,也就是說,自己當主編,開出一個書目,讓他們眼中才學較差的人去翻譯。鄧正來不知道自己是一個大才子嗎?當然不,在學術界,他的狂幾乎盡人皆知,他看得上的人沒有幾個。那麼,他為什麼要樂此不疲地埋頭於翻譯呢?唯一合理的解釋是,他是欲罷不能。他似乎意識到了一種責任,在一定的意義上,哈耶克的翻譯非他莫屬。這樣想好像也很狂,其實是最自然的,當一個人深入研究一位國外思想家並領會了其獨特魅力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要自己動手翻譯其作品,給國人提供一個盡量可靠的漢語文本,同時也防止來自那些淺嚐輒止的譯手的損害。我完全相信,一切優秀的學術譯著是中國學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學界那些弄潮兒統統被人遺忘之時,它們仍將長久被人閱讀,滋養一代又一代學子。

現在我要說到鄧正來最可愛的地方了,就是他的真性情。乍看起來,他的生活是相當枯燥的,不是潛心做學問,便是和妻子女兒同享天倫之樂。然而,事業和家庭豈非最能見出人的性情的兩個領域?他做學問的狀態令人羨慕,始終飽滿而快樂。用他的話來說,做學問做到最後就是心情,真正成了享受。他是一個多情的父親,女兒的每一個可愛表現都令他欣喜不已,一看見幹女兒——我的五歲的女兒——就忍不住大獻殷勤。他舍得在孩子身上費心費力,為了使女兒具備抵製現行教育弊病的能力,他曾讓成績優異的女兒休學一年,每天自己授課。他又是一個極愛朋友的人,與性情投合的朋友相聚時興高采烈,談笑風生,喜聚不喜散。他的外表和談吐皆粗獷,其實心特別細致,對朋友的事常常放心不下,周密思量。與人相交,他褒貶分明,看不上就是看不上,直言己見,從不虛與委蛇,落得了一個狂名,根源卻是誠實。

好了,還有沒有什麼遺漏?當然有,我隻補充一點。作為鄧正來的好友,我常常有幸在一些私人場合聆聽他談論各種話題,一個鮮明的感覺是,他不但有學問和識見,而且非常善於表達和傳授,氣勢非凡,精彩紛陳,有極強的感染力,使人在享受中獲得啟迪。這使我想到,他其實不但是一個學問家,而且具備一個優秀教育家的素質,後一種才能未得施展是十分可惜的。所以,最近他應聘擔任吉林大學法學教授,恰好彌補了這一遺憾。我有理由期望,通過教學活動,他不但能培養出一批高水平的弟子,而且能有效地倡導和推廣一種學風,用一句話來概括這種學風,便是以真性情做真學問。

2004年11月

生命在說什麼

——梁和平印象

要解讀梁和平,一個核心的關鍵詞是——生命。

很難遇見比和平生命力更旺盛的人了。他似乎有無窮的精力,永遠不知疲倦,對一切都感興趣。他的專長是即興演奏,他的整個人就像是一種即興演奏,他的生命總是處在現在進行時態。他隨興所至,或畫畫,或彈琴作曲,或帶著一撥人瘋玩,皆有精彩的表現。我們這一撥人有一陣經常進懷柔山裏玩,藝術家居多,白天爬山嬉水,晚上長嘯短歌,因為夜裏睡炕,便戲稱為炕聯,和平是當然的主席——和當然的大廚。電話鈴響了,如果是和平打給我的,準保是兩類事,不是發現了一個新的真理,就是發現了一個新的天才,在兩種情形下他都激動不已。他在每一個狂人身上看見天才的影子,在每一個怪人身上欣賞生命的奇跡,對隱藏在社會各個角落裏的一切特殊人群和特殊個體懷著無止境的愛。他比最敬業的記者更勤奮,在任何場合都舉著攝像機,堆積了如山的資料,卻始終沒有工夫剪輯出一個成品。他絕對是“隻知耕耘,不問收獲”的模範,在過程中便得到了全部滿足,完全不關心結果是什麼。他的生命如同一道積聚了太多能量的激流,洶湧地朝各個方向泛濫,他自己也控製不了,好像也不想控製。用我這個吝嗇人的眼光來看,有時會覺得這是一種浪費,不免要替他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