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紅樓:新文化運動(1 / 3)

“民主和科學——德先生和賽先生,這種把抽象的概念擬人化的修辭,倒是令人印象深刻。”周婧雨從文學角度評論道。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學’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缺少這兩種元素,因此需要引進過來,並且隻有這‘兩位先生’的參與才能拯救中國,當然,也包括拯救中國的文化。”

“新文化運動之‘新’體現在四個方麵:提倡民主,反對專製;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比如第一篇白話小說是什麼?”姚老師總是會不知不覺就轉到語文知識方麵去了。

“魯迅的《狂人日記》。”這自然也難不倒同學們。

“新文化運動中‘民主和科學’兩麵旗幟的樹立,使中國許多方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論廣泛傳播的大好機遇。比如,在當時,就有胡適與李大釗關於什麼的爭論?”鄭老師也借著提問把握研討重心。

“是關於‘問題與主義’的爭論。胡適認為,要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李大釗等人反對胡適的這種思想,提出研究‘主義’的重要性,並特意提出他自己正在研究的馬克思主義。”劉晨想起了曆史教材中的相關內容。

“是的。胡適是留美博士,曾師從於美國實用主義大師杜威,因此他更看重實際問題的解決;而李大釗等人認為,必須找到一種‘主義’來指導中國進行根本的改革。李大釗首先針對胡適‘少談些主義’的主張明確聲明:‘我是喜歡談談布爾紮維(即布爾什維克)主義的’, ‘布爾紮維主義的流行,實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變動。我們應該研究他,介紹他,把他的實象昭布在人類社會’。接著又指出:宣傳理想的主義與研究實際的問題是交相為用、並行不悖的,社會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社會上多數人的共同運動,而要有多數人的共同運動,就必須有一個共同的理想、主義作為準則,所以談主義是必要的,如果不宣傳主義,沒有多數人參加,不管你怎樣研究,社會問題永遠也沒有解決的希望。''”

“‘要有多數人的共同運動,就必須有一個共同的理想、主義作為準則’——就像我們當今提出的‘中國夢’的共同理想一樣。”劉晨不愧為政治課代表,能夠結合當今政治來談。

“‘問題與主義’之爭是一場發生在新文化陣營內部的、具有學術辯論形式但在內容上又帶有濃厚政治色彩的爭論。它事關如何解決中國社會政治問題的根本方法,反映了兩者指導思想上的分歧。”

“兩人思想的分歧會不會影響兩人的關係?”同學們由此疑問。

“胡適和李大釗兩人觀點不同,但這並不影響兩人的私人關係。因為那時的北大校長蔡元培主張各種思想‘兼容並包’,提倡學術民主。在他的主持下,北大有不同觀點的學者在任教,也在互相爭辯。這座紅樓因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營壘,並成為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的發祥地。”

“民主和科學——德先生和賽先生,這種把抽象的概念擬人化的修辭,倒是令人印象深刻。”周婧雨從文學角度評論道。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學’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缺少這兩種元素,因此需要引進過來,並且隻有這‘兩位先生’的參與才能拯救中國,當然,也包括拯救中國的文化。”

“新文化運動之‘新’體現在四個方麵:提倡民主,反對專製;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比如第一篇白話小說是什麼?”姚老師總是會不知不覺就轉到語文知識方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