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回歸你的身體感覺(2)(3 / 3)

我見她的時候,是她最忙的時候,這種忙碌的表象背後,是潛意識對休息的深深渴望,當我用身體去覺察時,她的這種渴望立即反映在我的身體上,於是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憊。

她必須尊重潛意識深處的動力,但這種尊重並不意味著徹底走向忙碌的對立麵--徹底懶下來,而是找到一個平衡點,可以優雅地表達她對懶的渴望。其實她在創業的最初幾年就是這樣做的,差不多完全隨性,同時又做得很好,所以她現在完全可以向最初幾年的經驗學習。

和她聊完後,離開她,我閉目養神了一會兒,這種前所未有的疲憊逐漸從我身上消退,我熟悉的身體感覺又恢複了。這時我更加清晰地知道,這種疲憊不是我的感受,而是我接受了她的感受。

頭腦是孤獨的,如果在人際關係中,試圖通過頭腦去了解對方,那麼這種了解必然是非常局限的,甚至可以不客氣地說,是一種自戀幻覺。譬如我在谘詢室中試圖隻用頭腦去分析時,無形中就會營造出一種我是權威而來訪者依賴於我的氣氛來。也就是說,這個谘詢室中,我占了主導地位,盡管我意識上特別想做到以來訪者為中心,但結果往往是我做了主導。

使用身體則會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或許,正是鑒於此,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旗手羅傑斯才提出了“機體評價過程”這個術語。他也旗幟鮮明地說,身體永遠比頭腦可靠。

神奇的直覺源自簡單的練習

在催眠班上,那些容易進入催眠或容易幫個案進入催眠的學員,都是很注意身體感覺的人。

參加家庭係統排列的工作坊以後,我越來越意識到,身體的智慧一直都在發揮作用,關鍵隻是我們認知的智慧要與之共舞,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也會逐漸形成場域的智慧,並擁有不可思議的直覺能力。

關於種種神奇的直覺能力,我已聽過太多。有一個做精神分析治療的心理醫生,常常把他的朋友嚇到,因為他偶爾會冒出一些奇怪的話,說出他的朋友從未向他透露過的信息。

例如,一次,他和一個女性朋友在一起聊天,聊著聊著,他突然冒出一句話:“你的爸爸吹黑管。”這句話把她嚇到了,因為她的爸爸就是在交響樂團吹黑管的,以前,她告訴過他,她的爸爸在交響樂團,但從來沒有說具體是做什麼的。所以,她很好奇地問,他是怎麼得到這個信息的。他回答說,當和她聊天的時候,他眼前模模糊糊出現了一個男人吹黑管的形象。

這個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常想,怎樣才能獲得這種直覺呢?雖然我也有一些直覺,但我這種直覺是模糊的,並沒有形象出現。

現在,這個故事已不再那麼吸引我,因為我看到了更神奇的故事。在家庭係統排列的工作坊上,鄭立峰老師能更具體地通過直覺在一定程度上看到當事人的家庭情況;而在催眠課上,吉利根老師也看到了被他催眠的當事人在催眠狀態中的奇幻的世界。

不過,盡管這看起來是一條神奇的路,但通向它的方法並不高深。德國哲人埃克哈特·托利在其著作《當下的力量》中也提到了一些簡單的辦法:

一、當你的身體某個部位不舒服時,覺察它,隻是覺察它,而不做任何分析和想象。

二、每天早上起床前,花15分鍾,細細覺察你的身體,從腳到頭,再從頭到腳,不用急,要試著去覺察每一個細微的部位。一開始,很多部位你隻能想象而覺察不到,但這個練習做到最後,你就可以覺察身體每一個細微的部位。

這兩個辦法很簡單,關鍵在於能否持之以恒,也正如吉利根老師所說:

不要把催眠當成萬靈丹,很多人在催眠時,好像就等著一句話,然後所有問題煙消雲散,這是孩子式的幻想。不過,如果我們每天練習一點點,以很誠懇的態度,那麼這些和深層自我的鏈接會讓你快樂,讓你更健康。

如果你學會與自己的潛意識鏈接起來,你會睡得更好,更有精力,身體也比較輕鬆。

但不要期待萬靈丹,再偉大的老師也沒有魔法棒,揮舞一下,以後你們就長命百歲。你們需要的不是我,而是一些練習,做的越多就越好,越少就越差。

一位鋼琴家說過,如果一天不練習,我有感覺;兩天不練習,評論家會知道;三天不練習,聽眾會知道。

人類的神經係統,真是一個神器,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最先進的工具。拿著它,你可以做什麼?你想怎樣演奏、怎樣練習?你有沒有辦法創造出音樂?我們不是學習控製程序,而隻是練習演奏它,練習怎樣調音,怎樣撥出不同的音符,怎樣碰觸到那個偉大的存在,臣服於它。

這是你的選擇!

4.感覺:破除內心藩籬的鑰匙

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摘自張德芬經典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

我在講授我的心理學課程“自我覺醒之路”時,解夢是必備節目。每天上午,學員們到齊後,我都會問:“誰有夢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