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這個男孩之所以有“性欲旺盛”這個人格麵具,是因為“那些人”讚賞“性欲旺盛”的男人。如果他公開說沒有性欲,他就會被嘲笑。這個男孩為了得到“那些人”的有條件積極關注,給自己偽裝了一個人格麵具。但問題是,這個麵具越來越難以從臉上揭下來了,他越擔心“那些人”會發現真相,就越會表現得“性欲旺盛”。最終,這種恐懼和表演就成為他真實自我的一部分,而不隻是一個外表。
家庭、學校、社會和文化給我們安排了很多“好的模板”,然而,這些模板與我們的健康成長並不一定相符,我們為了得到獎賞接受了它們,但它們仿佛是一張沒有彈性的麵具貼在我們的臉上,進而限製了我們內心的自由,也限製了我們的健康成長。譬如Anne不隻是有“完美妻子”的人格麵具,還有“聽話的好員工”的人格麵具,她以為戴著這些麵具可以更適應家庭、單位乃至社會,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
二、遠離“應該”
很多人,因為父母給了他們太多的有條件積極關注,最終形成了一些強烈的意念,如“我應該是好樣的”“我必須是好樣的”,但他們要在某一件事情上做到“好樣的”,目的其實隻是贏得父母的愛,而不是享受這件事情本身的快樂。
一名高二的女孩給我寫信說:
我一直渴望爸爸愛我,但他的愛是有條件的,就是好成績。隻有取得好成績,他才對我有笑臉。一旦考砸了,他就會向我大吼大叫,罵我沒用,笨……還有一年就要高考了,我必須取得好成績,但我總是擔心如果考砸了,天哪,爸爸會怎樣對我。
“應該”越多,一個人的心靈自由會越小。一個人內心的聲音越強大,就越不會在乎別人的看法。舒俊琳說,他工作了兩年後決定脫產去讀中山大學的心理學,當時所有家人和朋友都反對,說他本來的工作收入很高,又有前途,而心理學又沒有明確的前景,何必去冒險。但是,他內心中有一個強大的聲音,告訴他:“去讀心理學,沒錯!”他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做了自己想做的選擇,事實證明這是正確的。
舒俊琳說,受外在評價係統支配的人,他的方法是理性的,是縝密地去計算成敗得失。但受內在評價係統支配的人,他的方法是憑直覺,是傾聽並服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從中山大學畢業後,他自費學了NLP,三年前又破天荒地在業界開創了公益性的NLP培訓。作這些決定時,他都沒有進行計算,而是內心中有這樣的衝動,他服從了,而事實又證明他的做法是正確的。
三、不再迎合別人的期待
羅傑斯說,許多人試圖通過取悅他人來形成自我,但如果他們得到了自由,他們就會遠離這種方式。他的一個男性來訪者,在治療結束時感歎說:
我終於覺得我真的必須開始做我想做的事,而不是做我認為應該做的事,不管別人認為我應該做什麼。我的整個生活徹底翻了個個兒。一直以來,我感到我必須做的事情,隻是因為別人期望我這樣做,我這樣做是為了讓人家喜歡我。見鬼去吧!我想,從現在開始,我就是我--不管富有還是貧窮,好還是壞,理性還是非理性,合乎邏輯還是不合乎邏輯,名聲好還是不好。
羅傑斯認為,真正“成為自己”的人,不希望成為他們“應該”成為的樣子,無論那些規則是由父母製定的還是由文化製定的。他們不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一種純粹是為了取悅他人的形式。換言之,他們不選擇成為任何矯揉造作的人,或者任何被強迫的人,或者任何被他人從外麵界定的人。他們認識到,他們並不重視這樣的目標或目的,盡管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按照這樣的目標度過了他們的大部分生活。
7.尊重自己的真實存在
所有造成我們與真我隔絕的東西都像黑暗一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拿覺知之光去照亮它們。
--摘自張德芬經典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
每個周三,我的工作室會有一個學習小組進行聚會,跟著工作室的老師學習心理學。
在一次我主持的聚會中,我讓一個學員分享她的感受,因為她在廣州花10天時間學習了內觀(印度一種最古老的禪修方法)。
她分享說,內觀是教大家向內看,修習自己的覺察力和平等心。修習時間長達10天,按照老師的說法,修習中可能會不斷進入新的境界,譬如5 ~ 6天時進入什麼境界,7~8天時又進入什麼境界等。
但是,她說自己什麼境界都沒進入,她能感受到的,除了身體的確變得敏感了一些外,就是身體的種種疼痛。
我也修習過內觀,進入的境界也不算高,但我還是以老師的口吻說,學習內觀最重要的是覺察力和平等心,你缺了平等心。平等心就是如實地看待並尊重你自己當前的境界,即便很好也不驕傲,即使一般也不自責,總之不和別人的境界去作比較。
尊重自己當下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