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回歸你的身體感覺(6)(1 / 3)

在任何一個團體性的學習小組中,要保持這份平等心其實都很不容易,因為我們很容易在一個團體中失去定力。既想在團體中彰顯自己,又急於在團體中找到歸屬感,於是,我們會急於自覺或不自覺地去使用一個團體所奉行的核心邏輯,讓自己,也讓別人覺得,在這個團體中,我們是很棒且很忠誠的一員。

譬如在內觀中,對內在的覺察是最重要的內容。然而,有些人經常會聽說A、B或C有一些神奇的體驗,為了讓自己不遜於別人,也為了證明自己屬於這一團體,當自己沒有那些神奇的體驗時,就可能會著急,而去追求那些神奇的體驗,甚至進行自我催眠,暗示自己有那些神奇的體驗,或者幹脆做欺騙的事情,本來沒有什麼神奇體驗,但硬是對別人講自己的體驗多麼神奇。

在我工作室的這個學習小組中,因為我和其他三位老師不斷講述感覺的重要性,而且在各種練習中也不斷問學員“你的感受是什麼”。於是,感受似乎就成了這個團體的核心邏輯,有種種細微感受的學員似乎就是正確而光榮的,感受比較粗糙甚至幹脆就沒什麼感受的學員似乎就是錯誤而落後的。這些自覺或不自覺的想法,就是沒有平等心。一旦失去平等心,大家可能就會自欺欺人,將自己的感受進行修飾或幹脆編造感受。

這種情況發生時,老師的做法就非常重要。假若老師也失去平等心,認定這個團體就是追求那一核心邏輯的,從而鼓勵或誇獎那些看起來在這一核心邏輯上表現好的,疏遠或貶斥那些看起來在這一核心邏輯上表現差的,那麼這個團體就會失去平衡,而且很容易演化出一些荒唐甚至可怕的事情。

在我看來,平等心,換成我自己喜歡的話語,就是尊重自己當下的境界,尊重自己內心中正在發生的事情,無論外界有何等壓力,都不遠離自己的內心。

有時,在一些極端情形下,為了自保,我們可能要欺騙一下別人,但無論如何,都不要欺騙自己。

如果你想學習心理學,或者你想了解人性或了解你自己,我認為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一切的基石。

所以,我對我的學習小組的成員說,我們的團體很重要,但比我們團體更重要或至少同等重要的是你們每個人自己。我希望,你們不是被團體的凝聚力給吸進來,而是你們穩穩地站在大地上,細致地感受你們的感受,逐漸靠攏團體。並且,有些時候,你們想暫時遠離團體,那麼也要尊重自己這個動力,這個動力,和你們想親近團體的動力,是同樣值得尊重的。

這一點,我們老祖宗早就講過了,即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隻是,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因為種種原因,我們越來越遠離這一點。因為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和聖賢一起不斷拋出忠孝仁義等種種核心邏輯,鼓勵並強迫所有人奉行這些邏輯。

本來,忠孝仁義是不錯的,但當我們越來越遠離自己內心,而自欺欺人地去奉行這些東西時,就發生了魯迅所說的仁義道德的字裏行間到處藏著“吃人”二字的情況。

我自認為深知這一點,所以不希望我工作室的學習小組中發生這一類事情,也認真地建議,想學習心理學或想進行靈修的朋友首先要做到這一點--如實地看待並尊重自己目前的境界。

不必服膺於大師的權威

我曾在香港地區跟史蒂芬·吉利根學催眠。我還在廣州上過吉利根老師兩個星期的課程,收獲極大,覺得已可以打滿分。這次在香港地區收獲更大,真不知該打多少分了。

不過,和所有的團體性課程一樣,吉利根老師的這兩個催眠課上,仍然有一個核心邏輯--你進入了多深的催眠。這是這個團體的壓力,它很容易令一些人失去平衡,而順從這個壓力,結果與自己的真實內在暫時失去了聯係。

課上,一個學員每天都端坐在椅子上,雙目緊閉,似乎時時都在努力進入催眠狀態。但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幾十個人在一間大屋子裏睡覺,突然一陣煙霧升起,有人中毒暈倒,警察守在門口排查,沒有嫌疑的人一個個放走,最後屋子裏剩下了兩個外國人,他們就是嫌疑人。

這個學員知道我喜歡解夢,於是跟我講了這個夢,問是什麼意思。我不禁笑起來,因為夢的寓意實在太清晰了。我們正好是幾十個人一起上課,被催眠時有時很像中毒暈倒,而授課的老師吉利根和一個助教都是外國人。顯然,這是他的潛意識對催眠還有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