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吉亞的三個否定命題
高爾吉亞,生於約公元前483年,卒於約公元前375年。他出生於西西裏島,是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和修辭學家。據說他師從恩培多克勒,曾經跟著他學習修辭、論辯、自然哲學和醫學,後來成為一名卓越的政治活動家和演說家。
他的代表作是《論自然或論非存在》,這部作品主要在塞克斯都·恩披裏柯的《反雜學》中保存得比較完好。除此之外,他還有著作《海倫讚》《帕拉梅德辯護詞》等。
高爾吉亞認為感覺的產生是由於自然物發出的流溢物進入人的感官孔道。他對“非存在”的論證反映了他的哲學思想,他主張用邏輯推論來揭示別人論點中的矛盾。因此,他提出了三個否定命題。
一、無物存在。他以此觀點來反駁“是者存在,不是者不存在”的觀點。他提出,如果有物存在,那麼這個物可能是存在,可能是非存在,也可能既是存在也是非存在。但他通過反證法論證後發現,這三種可能都不成立,所以結論是現實中沒有永恒不變的事物存在。
二、“即使有某物存在,我們也無法認識它。”這個說法否定了巴門尼德關於存在和思維的同一性的命題。高爾吉亞論證道,假如我們思想的東西是真實存在的,那麼我們所思想的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但事實上我們可以思想到一些不存在的東西,這說明我們的思想不可靠,存在不是通過認識得到的。所以,即便有物存在,也無法認識,無法被思想。
三、即使可以認識存在,也無法把它告訴別人。認識存在要通過感覺,告訴別人要通過語言。存在和語言不一樣,我們要告訴別人隻能通過語言而不是存在,語言是符號和聲音,不會告訴別人感覺到的存在事物。
他這種一切皆無、一切都不可知、一切都無法言說的觀點,表現出懷疑主義和不可知論的傾向。總的來說,高爾吉亞的論辯術是典型的智者詭辯術,晚期希臘以皮浪為代表的懷疑主義流派以此作為重要的思想來源。高爾吉亞的結論不是虛無主義,而是相對主義,是為了反駁愛利亞學派的唯心論提出的,他從否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對人類認識史有積極意義的問題。黑格爾對此表示肯定,認為他這些觀點解釋了思維與存在、概念與外物的區別,並對後世的哲學產生一定的影響。
蘇格拉底的美與善
蘇格拉底,生於公元前469年,卒於公元前399年,雅典人。他起初當過雕刻匠,後來他閱讀智者的作品,聽索非斯特的演講,開始研究哲學。他從事哲學研究時,希臘城邦的民主製度正由盛轉衰。他自稱“牛虻”,針砭時弊,主持公正,這些行為激怒了一些政客。因此,有人憑借“褻瀆神明”和“腐化青年”兩項罪名來控告他。雖然蘇格拉底在法庭上發表了義正詞嚴的申辯,但還是被判處了死刑。最終,他以身殉道,企圖喚醒雅典人,也因此被稱為“聖人”。人們把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孔子和耶穌等人譽為人類的導師。
高爾吉亞的三個否定命題
高爾吉亞,生於約公元前483年,卒於約公元前375年。他出生於西西裏島,是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和修辭學家。據說他師從恩培多克勒,曾經跟著他學習修辭、論辯、自然哲學和醫學,後來成為一名卓越的政治活動家和演說家。
他的代表作是《論自然或論非存在》,這部作品主要在塞克斯都·恩披裏柯的《反雜學》中保存得比較完好。除此之外,他還有著作《海倫讚》《帕拉梅德辯護詞》等。
高爾吉亞認為感覺的產生是由於自然物發出的流溢物進入人的感官孔道。他對“非存在”的論證反映了他的哲學思想,他主張用邏輯推論來揭示別人論點中的矛盾。因此,他提出了三個否定命題。
一、無物存在。他以此觀點來反駁“是者存在,不是者不存在”的觀點。他提出,如果有物存在,那麼這個物可能是存在,可能是非存在,也可能既是存在也是非存在。但他通過反證法論證後發現,這三種可能都不成立,所以結論是現實中沒有永恒不變的事物存在。
二、“即使有某物存在,我們也無法認識它。”這個說法否定了巴門尼德關於存在和思維的同一性的命題。高爾吉亞論證道,假如我們思想的東西是真實存在的,那麼我們所思想的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但事實上我們可以思想到一些不存在的東西,這說明我們的思想不可靠,存在不是通過認識得到的。所以,即便有物存在,也無法認識,無法被思想。
三、即使可以認識存在,也無法把它告訴別人。認識存在要通過感覺,告訴別人要通過語言。存在和語言不一樣,我們要告訴別人隻能通過語言而不是存在,語言是符號和聲音,不會告訴別人感覺到的存在事物。
他這種一切皆無、一切都不可知、一切都無法言說的觀點,表現出懷疑主義和不可知論的傾向。總的來說,高爾吉亞的論辯術是典型的智者詭辯術,晚期希臘以皮浪為代表的懷疑主義流派以此作為重要的思想來源。高爾吉亞的結論不是虛無主義,而是相對主義,是為了反駁愛利亞學派的唯心論提出的,他從否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對人類認識史有積極意義的問題。黑格爾對此表示肯定,認為他這些觀點解釋了思維與存在、概念與外物的區別,並對後世的哲學產生一定的影響。
蘇格拉底的美與善
蘇格拉底,生於公元前469年,卒於公元前399年,雅典人。他起初當過雕刻匠,後來他閱讀智者的作品,聽索非斯特的演講,開始研究哲學。他從事哲學研究時,希臘城邦的民主製度正由盛轉衰。他自稱“牛虻”,針砭時弊,主持公正,這些行為激怒了一些政客。因此,有人憑借“褻瀆神明”和“腐化青年”兩項罪名來控告他。雖然蘇格拉底在法庭上發表了義正詞嚴的申辯,但還是被判處了死刑。最終,他以身殉道,企圖喚醒雅典人,也因此被稱為“聖人”。人們把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孔子和耶穌等人譽為人類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