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鳩魯的準則學屬於感覺主義,捧高感覺、情感的地位,貶低理性,這導致他的準則學被認為是多準則或者無準則。這種觀點打擊了當時人們對超感覺之物的迷信。伊壁鳩魯的準則學為他快樂主義倫理學和疑神論的宗教觀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伊壁鳩魯主張“快樂是幸福生活的起點和終點”,堅持快樂即善這一觀點。他反對前人區別積極與消極的快樂,或者動態與靜態的快樂。動態的快樂是經曆痛苦後實現願望;靜態的快樂是一種平衡狀態,是事物狀態存在的結果,如果沒有這種狀態,就會產生願望。
伊壁鳩魯思想的缺陷是不夠深刻。雖然他認為如果人們覺得感覺欲望可以讓自己幸福,就該盡力去追求感覺欲望,但他依然強調精神上的快樂遠超感官的快樂。幸福和欲望有一定的關係,但伊壁鳩魯對欲望不是全盤肯定,也不是完全否定,他認為應該對欲望做出正確的分辨,再進行取舍,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欲望是自然的還是虛浮的。而在自然的欲望中,有必要的,也有自然的。
在這個倫理觀的基礎上,伊壁鳩魯提出了社會契約論的思想,國家、法律、公正等概念,都是人們相互約定的,不是外力強加而來,也不是絕對永恒的。
伊壁鳩魯去世後,他的學說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形成了伊壁鳩魯學派。伊壁鳩魯主義傳播到羅馬,吸引了不少信徒加入派別。提圖斯·盧克萊修·卡魯斯(約公元前99年-公元前55年)是伊壁鳩魯學派的傑出代表,是羅馬共和國末年著名的哲學家和詩人。他的哲理長詩《物性論》是伊壁鳩魯學派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著作,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價值。他詳細地敘述了生物進化和文明起源的過程,認為世界是由原子撞擊聚在一起,從一開始的雜亂無章到形成各個部分,天空、大地和海洋,大地起初產生了植物,再產生動物,最後出現原始人。
盧克萊修豐富並發展了伊壁鳩魯的哲學,對文藝複興時期伊壁鳩魯主義的複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上層官方哲學:斯多亞學派
斯多亞學派和伊壁鳩魯主義在同一時代興起,但斯多亞的學說曆史更加悠久,變化也更多樣。相比於之前的其他哲學派別,斯多亞學派在特征上希臘性更少。早期的斯多亞學派成員大部分是敘利亞人,晚期大多是羅馬人。
斯多亞學派與其他晚期希臘哲學學派相比,有三個顯著的特點:第一,它與統治階級的上層人物的關係更加密切,曾經是晚期希臘哲學和羅馬哲學的官方哲學;第二,該學派源於東方希臘主義國家,其代表人物基本上都不是在希臘出生;第三,它是晚期希臘哲學中持續最久、影響最大的派別。
芝諾(季蒂昂的),生於約公元前336年,卒於約公元前264年。他於公元前300年左右創立了斯多亞學派,他的觀點屬於唯物主義,結合了犬儒派和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後來斯多亞學派吸收了柏拉圖主義,最終脫離了唯物主義的思想,他們的思想以倫理學為主。
伊壁鳩魯的準則學屬於感覺主義,捧高感覺、情感的地位,貶低理性,這導致他的準則學被認為是多準則或者無準則。這種觀點打擊了當時人們對超感覺之物的迷信。伊壁鳩魯的準則學為他快樂主義倫理學和疑神論的宗教觀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伊壁鳩魯主張“快樂是幸福生活的起點和終點”,堅持快樂即善這一觀點。他反對前人區別積極與消極的快樂,或者動態與靜態的快樂。動態的快樂是經曆痛苦後實現願望;靜態的快樂是一種平衡狀態,是事物狀態存在的結果,如果沒有這種狀態,就會產生願望。
伊壁鳩魯思想的缺陷是不夠深刻。雖然他認為如果人們覺得感覺欲望可以讓自己幸福,就該盡力去追求感覺欲望,但他依然強調精神上的快樂遠超感官的快樂。幸福和欲望有一定的關係,但伊壁鳩魯對欲望不是全盤肯定,也不是完全否定,他認為應該對欲望做出正確的分辨,再進行取舍,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欲望是自然的還是虛浮的。而在自然的欲望中,有必要的,也有自然的。
在這個倫理觀的基礎上,伊壁鳩魯提出了社會契約論的思想,國家、法律、公正等概念,都是人們相互約定的,不是外力強加而來,也不是絕對永恒的。
伊壁鳩魯去世後,他的學說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形成了伊壁鳩魯學派。伊壁鳩魯主義傳播到羅馬,吸引了不少信徒加入派別。提圖斯·盧克萊修·卡魯斯(約公元前99年-公元前55年)是伊壁鳩魯學派的傑出代表,是羅馬共和國末年著名的哲學家和詩人。他的哲理長詩《物性論》是伊壁鳩魯學派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著作,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價值。他詳細地敘述了生物進化和文明起源的過程,認為世界是由原子撞擊聚在一起,從一開始的雜亂無章到形成各個部分,天空、大地和海洋,大地起初產生了植物,再產生動物,最後出現原始人。
盧克萊修豐富並發展了伊壁鳩魯的哲學,對文藝複興時期伊壁鳩魯主義的複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上層官方哲學:斯多亞學派
斯多亞學派和伊壁鳩魯主義在同一時代興起,但斯多亞的學說曆史更加悠久,變化也更多樣。相比於之前的其他哲學派別,斯多亞學派在特征上希臘性更少。早期的斯多亞學派成員大部分是敘利亞人,晚期大多是羅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