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經院哲學的三個發展階段(1 / 3)

這五種方式反映了古希臘哲學的精神,也體現了巴門尼德、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對他的影響。他的存在學說服務於上帝,上帝和理念是萬物的本質、原因和典型,所以上帝是真正的存在;但人們隻能通過上帝創造的東西來認識上帝,所以上帝是不存在。總的來說,上帝既是存在又是不存在。愛留根納將存在和不存在看作辯證的統一,表現出較高的思辨水平。

愛留根納的存在學說中,人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人會因為犯罪而從存在變為不存在,但是也可以恢複到原先的狀態重新存在。一切的存在都不死,最後都會歸於上帝那裏,魔鬼也可以獲救,但是時間會遲一點。

愛留根納的理性主義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文化和理性的複蘇雖然緩慢,但是是一種必然。邏輯學在中世紀又稱為辯證法,辯證法的深化,提升了理性思維的地位。貝倫加爾(1010年-1088年)用辯證法研究神學,使得經院哲學內部爆發了一場辯證法和反辯證法的鬥爭。

貝倫加爾繼承了愛留根納的理性主義主張,在理性和信仰之間,他認為理性是決定因素。信仰應該服從知識,權威應該服從理性,《聖經》應該服從辯證法。在所有領域中,最後都要回歸到辯證法,同時也是回歸到理性。

達米安是早期的經院哲學反辯證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反對辯證法,不信任世俗的學問。而蘭弗郎克不同於貝倫加爾和達米安的態度,他對辯證法和反辯證法持中立態度。

論證上帝存在的安瑟爾謨

安瑟爾謨,生於約1033年,卒於1109年。他是蘭弗郎克的忠實繼承者,他主要的哲學著作有《獨語》《宣講》《上帝為什麼化身為人》等。安瑟爾謨因為提出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論證而著名。

安瑟爾謨致力於宣揚理性服從信仰,如果沒有上帝的指示和啟示,我們就無法找到上帝,唯有信仰才能使我們收到上帝的指示和啟示。因此,信仰是基督徒的出發點。他認為基督徒應該從信仰出發達到理性,而不是從理性發展到信仰。信仰是對自身而言的,不需要理性的基礎。假如他未能理解透徹,就更加不能放棄信仰。安瑟爾謨並不是簡單地否定理性的作用,也不是主張人們停留在單純的信仰中。他認為人若是有了信仰,就要堅決擁護,如果不把它理解透徹,是一種非常懶惰的行為。安瑟爾謨和奧古斯丁一樣,宣揚“信仰尋求理解”。有信仰的人要堅持用自己的理智來理解信仰,掌握信仰真理的內在原因和必然性,從這樣的信仰判斷發展到這樣的理性判斷,用理性來保護信仰,以此來辯駁那些不相信上帝的人。但是安瑟爾謨強調,不可以讓理性來審判信仰。信仰是理解的前提、範圍、規範和目的。安瑟爾謨既維持了信仰的最高地位,又使哲學的思辨得到保證,由此明確了經院哲學的基本原則,被人稱作“最後一個教父和第一個經院哲學家”“真正的經院哲學之父”。

這五種方式反映了古希臘哲學的精神,也體現了巴門尼德、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對他的影響。他的存在學說服務於上帝,上帝和理念是萬物的本質、原因和典型,所以上帝是真正的存在;但人們隻能通過上帝創造的東西來認識上帝,所以上帝是不存在。總的來說,上帝既是存在又是不存在。愛留根納將存在和不存在看作辯證的統一,表現出較高的思辨水平。

愛留根納的存在學說中,人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人會因為犯罪而從存在變為不存在,但是也可以恢複到原先的狀態重新存在。一切的存在都不死,最後都會歸於上帝那裏,魔鬼也可以獲救,但是時間會遲一點。

愛留根納的理性主義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文化和理性的複蘇雖然緩慢,但是是一種必然。邏輯學在中世紀又稱為辯證法,辯證法的深化,提升了理性思維的地位。貝倫加爾(1010年-1088年)用辯證法研究神學,使得經院哲學內部爆發了一場辯證法和反辯證法的鬥爭。

貝倫加爾繼承了愛留根納的理性主義主張,在理性和信仰之間,他認為理性是決定因素。信仰應該服從知識,權威應該服從理性,《聖經》應該服從辯證法。在所有領域中,最後都要回歸到辯證法,同時也是回歸到理性。

達米安是早期的經院哲學反辯證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反對辯證法,不信任世俗的學問。而蘭弗郎克不同於貝倫加爾和達米安的態度,他對辯證法和反辯證法持中立態度。

論證上帝存在的安瑟爾謨

安瑟爾謨,生於約1033年,卒於1109年。他是蘭弗郎克的忠實繼承者,他主要的哲學著作有《獨語》《宣講》《上帝為什麼化身為人》等。安瑟爾謨因為提出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論證而著名。

安瑟爾謨致力於宣揚理性服從信仰,如果沒有上帝的指示和啟示,我們就無法找到上帝,唯有信仰才能使我們收到上帝的指示和啟示。因此,信仰是基督徒的出發點。他認為基督徒應該從信仰出發達到理性,而不是從理性發展到信仰。信仰是對自身而言的,不需要理性的基礎。假如他未能理解透徹,就更加不能放棄信仰。安瑟爾謨並不是簡單地否定理性的作用,也不是主張人們停留在單純的信仰中。他認為人若是有了信仰,就要堅決擁護,如果不把它理解透徹,是一種非常懶惰的行為。安瑟爾謨和奧古斯丁一樣,宣揚“信仰尋求理解”。有信仰的人要堅持用自己的理智來理解信仰,掌握信仰真理的內在原因和必然性,從這樣的信仰判斷發展到這樣的理性判斷,用理性來保護信仰,以此來辯駁那些不相信上帝的人。但是安瑟爾謨強調,不可以讓理性來審判信仰。信仰是理解的前提、範圍、規範和目的。安瑟爾謨既維持了信仰的最高地位,又使哲學的思辨得到保證,由此明確了經院哲學的基本原則,被人稱作“最後一個教父和第一個經院哲學家”“真正的經院哲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