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培根開啟的近代哲學革命(2 / 3)

霍布斯把政府體製分成以下三類:第一類是共和國政體,包含兩種形式,一是民主政體,二是貴族政體;第二類為君主政體;第三類為專製政體。他認為,任何政治體製的社會都會遇到兩種危險:一是專製;二是無政府的混亂狀態。後者比前者更加可怕。

霍布斯政治哲學的最初觀點是“自由”,他從人性自由這個前提引申出絕對國家主義理論。但是,按照“自由”的原意就明白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沒有任何自由不受某種束縛,無論這束縛是天然的還是人為的。他還認為第二個屬於人性的基本觀點是“自私”或“自利”,人的本性就是自私自利的。“自私自利”是人性的“自然權利”或“人權”的基礎,來自人天生的生存欲望。自然權利來自“天賦”(“天賦人權”的概念原型),不是人或製度賦予的。第三個觀點是自然法。法是對人的權利的限製,人的天賦權利允許我們可以做什麼,法律則規定我們不可以做什麼。霍布斯指出近代西方法學和政治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義,就是“自然秩序”和“自然法”。法分為兩種:自然法和成文法。凡是人製定的法律,都稱為成文法,成文法是通過國家擬定的。自然法則不一樣,自然法源於自然秩序,是上帝給人類製定的,反映了上帝的意誌。

霍布斯認為,放任人性自由,追逐利益,肯定會招致人和人的戰爭,隻有他們共同簽訂某種協議,同意不再彼此爭鬥,才能改變這種情況。這種社會契約具有一定的客觀基礎,這個客觀基礎隻能依據“自然法”和“自然秩序”。之後邊沁的功利道德理論、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天賦人權的理論原型都是霍布斯的學說。霍布斯學術最關注的是人和國家的關係,國家是由人組織起來的人工巨靈,比自然人更加強大,創造它的目的是保護自然人。

民主的、專製的、貴族的三種體製的國家,它們的權力範圍都沒有本質的區別。無論是哪一種政體,第一目標都是維持社會安穩。如果要比較這三種政體是否優良,不應該依據它們權力的絕對程度來判斷,而是應該看哪個政體更容易讓社會安穩繁榮。他不否認絕對主權者變成專製的可能,但是即便是最壞的專製,也比沒有政府要好。隻要認為國家有存在的必要,就要建立一個至高無上、絕對無限的主權。一個主權國家一定要有權威和強製力量,國家重要強製權威應該包括下麵幾項:一是主權者有製定國家法律的權力;二是主權者掌握司法權;三是主權者有權力鎮壓所有動亂;四是主權者有權預防一切煽動和叛亂行為。霍布斯認為人的行為是根據思想發生的,主權者若要維持社會安穩和平,就要規範人的行為。

實際上,歐洲中古封建時期沒有專製,隻有城邦自由民的民主。曆史上歐洲專製主義盛行發生在兩個時期:一是羅馬時期;二是近代重商主義和殖民主義時期。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崛起,是近代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必然要求。從馬基雅弗利、讓·博丹到霍布斯的政治國家主義概念,就是順應了曆史的必然要求。

“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

笛卡兒,生於1596年,卒於1650年。他出生於法國,是近代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是解析幾何學的奠基者,同時也奠定了歐洲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基礎。他主要代表作有1628年完成的《指導哲理之原則》、1634年完成的《論世界》、1637年匿名出版的《方法論》以及1644年出版的《形而上學的沉思》和《哲學原理》。

笛卡兒是近代哲學史中首個把幾何學引進哲學的人,憑借主體性原則為近代哲學奠基以及確定方向。他的數學和哲學對曆史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他的墓碑上刻著人們評價他的一句話:“歐洲文藝複興至今,笛卡兒是首個給人類爭取且保障理性權利的人。”黑格爾評價他是“現代哲學之父”。他的學說自成一體,融合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哲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他被譽為歐洲科學界和哲學家最具影響力的偉人之一,是“近代科學始祖”。

笛卡兒在求學的過程中就開始懷疑和否定經院哲學,他創立了以數學為根本,以演繹法為中心的方法論和認識論,對後世的學者研究數學、自然科學和哲學有巨大的啟發。1637年,笛卡兒用法文寫成《方法論》,書中附有三篇短論和一篇序言,分別是《折光學》《氣象學》《幾何學》和《科學中正確運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論》。其中《幾何學》最具代表性,提高了他在數學史上的地位,這也是他僅有的一本數學論著。

笛卡兒的哲學思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笛卡兒用數學“公理+演繹”的方式構建哲學體係,以此來獲取真正的科學知識。在這個體係中,“我思”是演繹的原始命題,作為最基礎的事實,是所有哲學論證的根據。笛卡兒從“我思”引出著名命題“我思,故我在”,進一步證明心靈、物質和上帝存在及性質的有條理的形而上學。“思”指的是肯定自我心靈存在的精神活動,它包含抽象的思維、理智、感覺、情感、想象和欲念等,是一個複合的定義,是意識活動的統稱。笛卡兒認為,“我思”真正的意義是自我意識,規定它的兩種基本特性:內在性和直接性。正因為意識的兩種基本特征,所以“思”很容易被理解,它作為我們的直接對象,存在於我們內部。他這個觀點和樂觀的態度極大地影響了後來的心靈哲學發展,推動內省成為一個重要的方法,並且為近代以來的西方心靈哲學中的內省主義原則提供理論基礎。19世紀末,馮特的內省心理學把內省主義發展到最高峰,後來遭受行為主義的打擊逐漸衰落。由此看來,笛卡兒的“自我意識”理論對西方哲學史的重要意義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