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8世紀的法國啟蒙哲學(3 / 3)

狄德羅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編寫《百科全書》,他與伏爾泰、盧梭等著名哲學家同處於一個時期。撰寫《百科全書》耗費了狄德羅27個春秋,寫書的同時,也在與封建製度做鬥爭。《百科全書》不是一般的書籍,而是反抗封建製度和宗教神學,宣揚啟蒙思想的武器。狄德羅的代表作還有1746年的《哲學思想錄》、1747年的《懷疑論者的漫步》、1749年的《供明眼人參考的談盲人的信》、1753年的《論解釋自然》、1770年的《關於物質和運動的哲學原理》,等等。

狄德羅既是百科全書派的精神領袖,又是啟蒙思想家的傑出代表。他在哲學上試圖大力發展唯物主義自然觀,並使其超越機械論和目的論。他把17世紀以來的唯物主義哲學發展到一個新高度,從主張自然神論轉變為無神論。這個哲學理論的發展,體現了18世紀唯物主義哲學的最高峰,對後來辯證唯物主義的產生具有重大意義。

霍爾巴赫,生於1723年,卒於1789年。他出生於德國,是18世紀時法國最激進、最深刻的唯物主義者,支持無神論。大學學業結束後,到了法國,與狄德羅等人結為好友,加入編寫《百科全書》的隊列之中。他的代表作有《被揭穿了的基督教》《神聖的瘟疫》《自然的體係》《健全的思想》《社會的體係》等。

受拉美特利、愛爾維修和狄德羅等人的影響,霍爾巴赫接觸到唯物主義思想理論,學習並承襲了17世紀以來的機械唯物主義和唯物主義經驗論。他致力於建立唯物主義哲學體係,並在這方麵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主張的無神論、反封建反神學從根本上衝擊了整個歐洲,遺憾的是由於時代的局限性,他無法脫離機械唯物主義的誤區,最後發展成決定論和宿命論。

克洛德·阿德裏安·愛爾維修,生於1715年,卒於1771年。他出生於巴黎,是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之一。1751年,他加入百科全書派。1758年,他出版著作《論精神》,但後來被羅馬教會查禁。他的代表作還有《論人》和《論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他主要研究人心、人的情感和幸福,建立了感覺論的人學和功利主義倫理學,形成了人學和道德學的思想體係。

孔狄亞克,生於1715年,卒於1780年。他出生於法國南部,是18世紀法國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巴黎結識狄德羅後,也加入到《百科全書》的編寫隊伍中。他的哲學代表作有《人類知識起源論》《體係論》和《感覺論》等。他的哲學思想是18世紀啟蒙運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機械唯物論和無神論思想

狄德羅的哲學思想明顯受拉美特利的影響,但是又不同於拉美特利極端的機械論。他的思想是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最高水平的標誌,他提出物質世界是普遍聯係和自身運動的,拒絕用孤立、靜止、片麵的眼光看世界。

狄德羅支持唯物主義一元論,他認為世界之所以統一是因為它具有物質性。物質世界是普遍聯係的世界,各種事物都存在聯係,不會單獨存在。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運動是物質自身具備的能力,物質分子具有相互作用。這將唯物主義的觀點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他還認為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

以物質運動作為前提,狄德羅提出質的多樣性。他還提出關於生物進化論的觀點,組成其辯證法思想中的一部分。他使用進化論的思想辯駁當時流行的“預成論”,他認為預成論既違背理性,又違背經驗。在他看來,自然是不斷變化的,不存在全然重複的東西,一切事物生了死,死了生,不斷循環往複。物質具有“遲鈍的感受性”和“活躍的感受性”,前者為無機物所有,後者為有機物所有,前者要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轉化為後者。他還提到,生物進化的過程中發生著矛盾運動。狄德羅認為人的精神道德受生理活動和遺傳因素的影響。

霍爾巴赫在哲學上的最大成果是構建了一個嚴密完整的機械唯物主義哲學體係,對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世界觀進行了係統的整理。他的著作《自然的體係》被後人讚譽為“唯物主義的聖經”。

霍爾巴赫從廣義與狹義上解釋了自然的含義,他認為宇宙彙集了一切存在著的事物,物質的總體是自然。他解釋物質是可以用任何一種方式令感官產生刺激的東西。他肯定世界的統一是因為它具有物質性,同時他在唯物主義的前提下,繼承並改進了萊布尼茨的單子異質觀點,肯定了物質的質的多樣性。霍爾巴赫強烈反對17世紀唯物主義的物質惰性論,堅持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宇宙萬物是一直運動著的。物質運動形式的多種多樣取決於物質性質的多樣性。他還把運動分成兩種:獲得的運動和自發的運動。他認同運動的普遍性和絕對性,但是他否認發展的觀點,認為自然界隻是一直循環,沒有發展。

霍爾巴赫還認為,一切運動都是有規律可循的,自然界受必然性主宰,在機械論的角度認為物質運動的規律是有因果關係的,忽視了偶然性,誤入了機械決定論的錯誤中。他還提出,認識來源於感覺,感覺反映外物。

霍爾巴赫的哲學思想以抨擊宗教、傳播無神論思想為主,他認為上帝是不存在的,反對君權神授,揭穿教會和封建專製君主狼狽為奸的惡行,否定蒙昧主義,斥責宗教過分鼓吹信仰,貶低理性,妨礙自然科學發展。霍爾巴赫看到宗教帶來的不良影響,卻沒有關注到宗教存在的曆史根源。

相比於17世紀的唯物主義思想,霍爾巴赫的唯物主義思想有所進步,他肯定了物質與運動不可分割,認為物質的運動是自發的,承認了運動普遍存在而且具有絕對性,靜止是相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