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實踐的問題,叔本華的觀點與禁欲的神秘主義趨同。他認為善人會保持貞操,注重清潔,自主實行齋戒和苦行。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壓製自己的意誌。這裏善人所做的事,不同於西方神秘主義中與神達成和諧的善,這個善是消極的。在他看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意誌的客觀反映。
叔本華主張的知命忍從主義前後有矛盾,而且不實在。他信奉的神秘主義者以冥想為信仰,從“至福直觀”中可以獲得最深刻的認識,也就是至高的善。基督教主張認識神就是人類的永生,但是叔本華並沒有提及這一點。
在叔本華看來,意誌就是生命意誌,大自然是不滅的,是生命意誌的客體化,隻要生命意誌不滅,大自然就不會消滅。
1860年,叔本華去世,他的作品在他去世後才引起重視,他的思想對後人來說具有特殊意義,值得深入探討。
“時代的矯正者”克爾凱郭爾
克爾凱郭爾,生於1813年,卒於1855年。他是丹麥的哲學家,因存在主義哲學和神學思想著稱於世。在目睹了教會的種種行為違背《新約》原則後,他寫下一係列短文批判基督教教會,這些短文被彙編成《抨擊“基督教世界”》。
當時,丹麥實行政教合一製度,國家和民族融合了宗教信仰,形成“基督教世界”,長期以來,製度的腐敗日趨明顯,克爾凱郭爾對此痛心不已,他認為這樣的行為和現象早已違背了《新約》的原則。
基督教福音否定世界的價值觀,基督徒要斷絕與世俗生活的聯係,因此,基督徒會受到世人反對,與世界對立。在克爾凱郭爾看來,基督徒要背負與世界對立導致的一切痛苦。當時世俗的價值觀廣泛傳播,人們不想放下歡愉,去承受痛苦,因此基督教的真理惹來眾人的不滿。但是對真正的基督教徒而言,就算引起很多人不滿,他也會堅守真理,甚至會為其奉獻自己的生命。所以一個信奉《新約》的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中必然會遭遇重重磨難。因此,克爾凱郭爾猛烈地抨擊丹麥國教路德會的教會思想。他認為,“基督教世界”中反映教會向世界的價值觀低頭,取悅世界,消除了基督教和世界的對立,基督徒的生活失去原有的意義,他們如同普通的俗人一般崇尚享樂。教會與世界不存在差別,成為一體。這導致基督徒的信仰不再具有熱忱,隻是名義上的教徒。他的批判一針見血,尖銳獨到,在當時引起不少輿論。他自稱“時代的矯正者”,他這麼做是出於對教會發展的關注。
雖然克爾凱郭爾的觀點對於我們而言已經年代久遠,當今的國家大多數實行政教分離,基督教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但基督教在文化上作為一些國家的國教,它的社會地位依然存在,所以克爾凱郭爾的《抨擊“基督教世界”》在當今看來,依然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對於實踐的問題,叔本華的觀點與禁欲的神秘主義趨同。他認為善人會保持貞操,注重清潔,自主實行齋戒和苦行。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壓製自己的意誌。這裏善人所做的事,不同於西方神秘主義中與神達成和諧的善,這個善是消極的。在他看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意誌的客觀反映。
叔本華主張的知命忍從主義前後有矛盾,而且不實在。他信奉的神秘主義者以冥想為信仰,從“至福直觀”中可以獲得最深刻的認識,也就是至高的善。基督教主張認識神就是人類的永生,但是叔本華並沒有提及這一點。
在叔本華看來,意誌就是生命意誌,大自然是不滅的,是生命意誌的客體化,隻要生命意誌不滅,大自然就不會消滅。
1860年,叔本華去世,他的作品在他去世後才引起重視,他的思想對後人來說具有特殊意義,值得深入探討。
“時代的矯正者”克爾凱郭爾
克爾凱郭爾,生於1813年,卒於1855年。他是丹麥的哲學家,因存在主義哲學和神學思想著稱於世。在目睹了教會的種種行為違背《新約》原則後,他寫下一係列短文批判基督教教會,這些短文被彙編成《抨擊“基督教世界”》。
當時,丹麥實行政教合一製度,國家和民族融合了宗教信仰,形成“基督教世界”,長期以來,製度的腐敗日趨明顯,克爾凱郭爾對此痛心不已,他認為這樣的行為和現象早已違背了《新約》的原則。
基督教福音否定世界的價值觀,基督徒要斷絕與世俗生活的聯係,因此,基督徒會受到世人反對,與世界對立。在克爾凱郭爾看來,基督徒要背負與世界對立導致的一切痛苦。當時世俗的價值觀廣泛傳播,人們不想放下歡愉,去承受痛苦,因此基督教的真理惹來眾人的不滿。但是對真正的基督教徒而言,就算引起很多人不滿,他也會堅守真理,甚至會為其奉獻自己的生命。所以一個信奉《新約》的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中必然會遭遇重重磨難。因此,克爾凱郭爾猛烈地抨擊丹麥國教路德會的教會思想。他認為,“基督教世界”中反映教會向世界的價值觀低頭,取悅世界,消除了基督教和世界的對立,基督徒的生活失去原有的意義,他們如同普通的俗人一般崇尚享樂。教會與世界不存在差別,成為一體。這導致基督徒的信仰不再具有熱忱,隻是名義上的教徒。他的批判一針見血,尖銳獨到,在當時引起不少輿論。他自稱“時代的矯正者”,他這麼做是出於對教會發展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