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教育方麵,斯賓塞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擁護者,他承認“自我保護”是道德法則的重點。他極度反對懲罰兒童,注重“自然後果”,但是自然後果不適用於教育幼小的兒童。從個人幸福和現代生活的角度而言,斯賓塞主張兒童應當重視體育鍛煉。
斯賓塞注重現實,思想細膩,是一位傑出的教育理論家和改革家,他預料到工業革命後科學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預料到教育對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努力使科學與教育相結合,使自己的思想順應了社會曆史條件的需要,通過教育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馬赫主義與中立哲學
恩斯特·馬赫,生於1838年,卒於1916年。他是奧地利傑出的科學家、科學哲學家和科學史家。
在科學上,他在物理學、心理學和生理學等領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開創了相對論的先河,對當代認知科學和進化認識論都具有深刻的理解,他的科學思想頗有見解,推動後來的量子論、格式塔心理學、發生認識論、精神分析學的產生。在科學哲學和科學史方麵,對當代科學家和哲學家都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馬赫領導批判學派,又創立了邏輯經驗論,見識廣博,思想深邃,是現代科學和哲學曆史上的巨人。馬赫也是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支持者,他對社會懷有強烈的責任感,倡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馬赫主義是根據它的創始人馬赫命名的,馬赫主義與同時代的德國哲學家阿芬那留斯主張的經驗批判主義觀念整體一致,所以兩個名稱可以互相替代。馬赫主義以貝克萊、休謨的經驗主義哲學作為思想依據,但是否定貝克萊的唯心主義。馬赫主義者指出,經驗不是人心中的上帝,也不是單純的心理意識,既不是心,也不是物的中性事物。他們把這種哲學稱作中立的無黨性哲學。馬赫主義者承認自己的哲學是實證主義,與孔德、斯賓塞的觀點有關。
但是,馬赫主義者的理論與孔德、斯賓塞等人的實證主義存在不同之處。第一,馬赫主義者認為舊實證主義者的思想存在“形而上學”的殘餘;第二,馬赫主義者摒棄孔德、斯賓塞等人構建具體科學哲學體係的意圖,他們把哲學歸納為科學認識論。
因為馬赫主義發展了孔德、斯賓塞的實證主義,所以人們把他們的思想稱作第二代實證主義,馬赫主義者多次強調他們的哲學是“最新的自然科學實證主義”。馬赫主義不僅包含了馬赫、阿芬那留斯的思想,而且包含19世紀末貝克萊、休謨的哲學思想倒退的思潮,馬赫主義與新康德主義、當時德國出現的內在論學說很接近。馬赫和阿芬那留斯也遇到了不少誌同道合的學者,比如,英國物理學家畢爾生的《科學入門》中的思想與馬赫、阿芬那留斯的一致,法國科學家彭加勒的約定論補充和發展了馬赫主義,比利時物理學家杜恒也忠實追隨馬赫主義。馬赫認為,雖然這些哲學家派別不同,觀點也各有特色,但是他們的思想觀點最後都歸根於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和休謨的不可知論,這種情況的出現取決於西方當時的曆史條件。
馬赫主義在特殊的背景下產生。19世紀後半葉,物理學領域發生革命,推翻了先前自然科學的傳統概念,舊的實證主義無法與最新的科學發展並駕齊驅,迫切需要改造。馬赫主義一方麵傳承了實證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一方麵又適應新的自然科學變化做出調整,形成新的認識方法,以科學哲學作為主要思想,吸引了注重科學和社會進步的知識分子。
馬赫主義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工人運動起到重要作用,歐洲一些反對無產階級的修正主義分子曾經使用馬赫主義來修正馬克思主義。20世紀初,馬赫主義成為俄國資產階級哲學界中最受歡迎的哲學流派,馬克思主義的敵人利用馬赫主義來打擊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有波格丹諾夫、巴紮羅夫、尤什凱維奇、瓦連廷諾夫等。馬赫主義對工人運動產生的影響遠大於一般的哲學思想,而且成為政治攻擊的武器,甚至可以影響當時工人運動的成敗。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列寧撰寫了《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宣揚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力地批判了馬赫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