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現代西方哲學的發展(2 / 3)

在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改造過程中,克羅齊指出辯證法分為兩種:矛盾的辯證法和差異的辯證法。差異辯證法是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謬誤提出的新觀點;差異辯證法適用於相異概念的聯係,遵循“差異統一”的原則。

在克羅齊的哲學觀念中,曆史理論的地位也不容忽視。他稱自己的哲學為“絕對曆史主義”。曆史是一種思想活動,克羅齊認為哲學家也是曆史學家,因為都是從事精神活動的研究,當曆史學家對曆史事件進行分析時,就是進行哲學活動。

新康德主義的代表學派

1865年,德國哲學家李普曼的《康德及其追隨者》一書麵世,是新康德主義形成的重要標誌。新康德主義運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871年-1878年,全麵了解到康德的統覺和先天性學說具有更多發展的可能,反對形而上學理論;第二階段是1878年到一戰結束,馬堡和弗萊堡兩個學派立足於自然科學和曆史科學的反思,以其學派特色發展哲學學說;第三階段處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特點是反思崩潰的文化樂觀主義,批判唯心論,形而上學複活。

赫爾曼·柯亨,生於1842年,卒於1918年。他是馬堡學派的領袖。馬堡學派是新康德主義學派之一,他們嚐試深入研究康德的認識論,借此構建一個以認識論和方法論為核心的哲學體係。他們的活動陣地集中在馬堡大學,所以被稱為馬堡學派。他們將認識論和方法論歸納為先驗邏輯問題,又稱為先驗邏輯學派。

馬堡學派傳承並發展了康德的先驗方法,在解釋康德的理性學說時,提出先驗心理和先驗邏輯兩種傾向的存在。哲學就是探索先驗邏輯結構,哲學是科學認識和邏輯的結合,也可以說是純粹認識的邏輯,康德的先驗方法說的就是這種邏輯。以這種先驗方法作為出發點,柯亨等人進一步分析了康德提出的“自在之物”的理念,從而批駁康德的先驗感性論,將一切認識活動都歸納為創造純粹思維的活動。柯亨等人還非常重視邏輯問題,把邏輯的範疇看作純粹思維的創造。

柯亨的哲學活動主要分為兩個時期。19世紀70年代至19世紀末,柯亨專注於對康德論著的重新詮釋。1871年,他的《康德經驗理論》出版,對馬堡學派和新康德主義思潮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本書促進了新康德主義的形成。接著,柯亨在1877年出版了《康德對倫理學的論證》,1889年出版了《康德對美學的論證》,有條理地論述了康德的三大批判。20世紀初,柯亨著手建立屬於自己的哲學體係,他的三部著作可以反映出組成他哲學體係的三大部分,分別是1902年的《純粹認識的邏輯》,1904年的《純粹意誌倫理學》和1912年的《純粹感受美學》。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哲學基礎都收錄在《純粹認識的邏輯》一書中。

保爾·納托普(1854-1924)是馬堡學派的主要代表。納托普繼承了柯亨的哲學思想,他的代表作主要有:1882年的《笛卡兒的認識論:批判主義前史研究》,1903年的《柏拉圖的理念學說》和1910年的《精密科學的邏輯基礎》等。1912年,他在康德協會進行《康德與馬堡學派》的演講,這成為介紹馬堡學派的重要篇目。納托普把馬堡學派的學說作為一種方法,把它用於建立精密科學、精神科學和社會學體係。總的來說,他結合了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和康德的批判主義,發展成自己的新哲學。

弗萊堡學派因活動陣地集中在弗萊堡大學而得名。成員後期活動於海德堡大學,所以又稱海德堡學派。該學派重視研究先驗心理和價值問題。威廉·文德爾班(1848-1915)是弗萊堡學派的創始人。

文德爾班把價值概念作為哲學研究的中心,提出“重新估價一切價值”的號召。他還指出,在受康德批判哲學啟蒙後,就不能停留在形而上學的問題之中,應該關注價值,重新評價一切價值。文德爾班所主張的價值哲學強化了評價活動的地位,充實了人類知識。在哲學發展中極力保持哲學的獨立性,延續了德國古典哲學和歐洲古典哲學的傳統。

弗萊堡學派的價值哲學與文化科學對立的觀點具有密不可分的聯係,文德爾班劃分事實與價值、事實知識與價值知識,通過具體區分自然科學和社會曆史科學表現出來。自然科學是“製定規律的”科學,社會曆史科學實用的是個別化的辦法,被文德爾班稱為“描述特征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