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英明睿智,確實當得起。”梁王由衷道。

“那你為何還為此事憂心?”

“百密之中,難免一疏。便是名垂青史、功震千古的帝王,也有犯錯納諫的時候,父皇也未必事事皆能周全。盛煜原就深得寵信,又有麟德殿前護駕的功勞,兒臣是怕父皇一時鬧熱,被盛煜蒙蔽。”

當著母親的麵,梁王並未諱言。

淑妃笑而搖頭道:“小事上或許一時腦熱,但事關中書,又是那樣要緊的位子,哪能輕率行事?莫說是你父皇,便是庸碌無能之君,要挑中書侍郎的人選,必定也是千斟萬酌過的。位子要緊不說,朝堂上還有無數眼睛盯著,誰會單憑寵信就賜予中樞高位?”

這道理,梁王當然明白,但心裏仍不踏實。

“兒臣是怕盛煜極力蠱惑,父皇才會遂他心意。母妃,”他微微抬身湊近,低聲道:“若盛煜貪心不足,握住了玄鏡司和中書相權,將三弟扶上皇位,主弱而臣強……”

他話未說盡,但意思已然洞明。

淑妃笑將修剪好的花枝放入瓶中,“即便他想做奸佞弄臣,你父皇也不會放任。”

“那父皇為何如此安排?”

“玄鏡司統領的無雙榮寵,能令盛煜舍生忘死地去啃章家這跟硬骨頭。如今京城的這幾位雖倒了,定國公卻還握著軍權。且先前章家勢大,為保住尊榮,皇上有威逼利誘的餘地,如今定國公沒了盼頭,就得硬碰硬。俗話說狗急跳牆,負隅頑抗的人最難對付,這種時候,更得有人衝鋒陷陣。”

“母妃的意思,這是父皇給的甜頭?”

“不然呢?盛煜已身在高位,放著手握重權的尊榮不享受,平白去賣命?這是驅之以利,定國公是非常之敵手,自須許以非常之利。”

這般解釋,令梁王恍然大悟。

“待飛鳥除盡之後,自可將良弓藏起。”

淑妃笑著頷首,“即便不是鳥盡弓藏的結局,你父皇也絕不會坐視臣子危及皇權。樹大根深的章家都能連根拔起,盛煜不過是個新貴,還沒有打壓氣焰的法子?屆時他若乖覺,自能享個尊榮,若有野心,章家便是下場。”

“這朝堂上朝夕翻覆,看著凶險,其實一切皆在你父皇盤算之中,你瞎擔心什麼?如今最要緊的,是跟著相爺學如何處置政事,守住皇子的本分,用心做好安排給你的差事。千萬別阻撓你父皇的安排,叫他覺得你想代他做主。”

說著,將插好的瓶花擺到眼前。

“瞧瞧,這回修剪得如何?”

暖融殿內花香清逸,梁王望著滿瓶鮮花,見母妃一副勝券在握的模樣,唇角也浮起笑意。

既是如此,坐視盛煜衝鋒殺敵就是,身在帝位,講究的本就是馭下之道。

他這點謀算,哪能比得上父皇?

而父皇這些年殫精竭慮,好容易斬除了章氏國賊,自然不會放任弄臣自毀根基。先前種種,不過是杞人憂天罷了。他長長舒了口氣,笑道:“母妃修剪出來的,自是最合時宜。”

“父皇英明睿智,確實當得起。”梁王由衷道。

“那你為何還為此事憂心?”

“百密之中,難免一疏。便是名垂青史、功震千古的帝王,也有犯錯納諫的時候,父皇也未必事事皆能周全。盛煜原就深得寵信,又有麟德殿前護駕的功勞,兒臣是怕父皇一時鬧熱,被盛煜蒙蔽。”

當著母親的麵,梁王並未諱言。

淑妃笑而搖頭道:“小事上或許一時腦熱,但事關中書,又是那樣要緊的位子,哪能輕率行事?莫說是你父皇,便是庸碌無能之君,要挑中書侍郎的人選,必定也是千斟萬酌過的。位子要緊不說,朝堂上還有無數眼睛盯著,誰會單憑寵信就賜予中樞高位?”

這道理,梁王當然明白,但心裏仍不踏實。

“兒臣是怕盛煜極力蠱惑,父皇才會遂他心意。母妃,”他微微抬身湊近,低聲道:“若盛煜貪心不足,握住了玄鏡司和中書相權,將三弟扶上皇位,主弱而臣強……”

他話未說盡,但意思已然洞明。

淑妃笑將修剪好的花枝放入瓶中,“即便他想做奸佞弄臣,你父皇也不會放任。”

“那父皇為何如此安排?”

“玄鏡司統領的無雙榮寵,能令盛煜舍生忘死地去啃章家這跟硬骨頭。如今京城的這幾位雖倒了,定國公卻還握著軍權。且先前章家勢大,為保住尊榮,皇上有威逼利誘的餘地,如今定國公沒了盼頭,就得硬碰硬。俗話說狗急跳牆,負隅頑抗的人最難對付,這種時候,更得有人衝鋒陷陣。”

“母妃的意思,這是父皇給的甜頭?”

“不然呢?盛煜已身在高位,放著手握重權的尊榮不享受,平白去賣命?這是驅之以利,定國公是非常之敵手,自須許以非常之利。”

這般解釋,令梁王恍然大悟。

“待飛鳥除盡之後,自可將良弓藏起。”

淑妃笑著頷首,“即便不是鳥盡弓藏的結局,你父皇也絕不會坐視臣子危及皇權。樹大根深的章家都能連根拔起,盛煜不過是個新貴,還沒有打壓氣焰的法子?屆時他若乖覺,自能享個尊榮,若有野心,章家便是下場。”

“這朝堂上朝夕翻覆,看著凶險,其實一切皆在你父皇盤算之中,你瞎擔心什麼?如今最要緊的,是跟著相爺學如何處置政事,守住皇子的本分,用心做好安排給你的差事。千萬別阻撓你父皇的安排,叫他覺得你想代他做主。”

說著,將插好的瓶花擺到眼前。

“瞧瞧,這回修剪得如何?”

暖融殿內花香清逸,梁王望著滿瓶鮮花,見母妃一副勝券在握的模樣,唇角也浮起笑意。

既是如此,坐視盛煜衝鋒殺敵就是,身在帝位,講究的本就是馭下之道。

他這點謀算,哪能比得上父皇?

而父皇這些年殫精竭慮,好容易斬除了章氏國賊,自然不會放任弄臣自毀根基。先前種種,不過是杞人憂天罷了。他長長舒了口氣,笑道:“母妃修剪出來的,自是最合時宜。”

……

鬧哄哄的彈劾後,終究沒人能令永穆帝改主意。

先前連篇累牘進諫的朝臣,或是聽了梁王的話,或是瞧出聖意已決,漸漸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