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管人就是管心,管理的終極目的在於安頓人心(3)(1 / 3)

一個真心感激公司、從內心喜歡工作的員工,自然會表現出最佳狀態,贏來更多顧客的滿意,並最後讓管理者獲得更好的回報。

在羅森伯格旅遊集團裏麵,曾針對員工與顧客做過一個調查,從反饋回來的調查表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越是對公司有好感、越認同公司的員工們,所服務的客戶群也越對公司有好感,越滿足。簡單地說,就是好的員工帶來了好的客戶。員工的心情越好,他所服務的客戶的心情也就越好。當然,看見業績不斷成長的財務單,管理者的心情,也會好起來了。

美國麥肯塞公司前主任鮑羅恩曾經這樣說:“成功的管理者總是用最簡單的方法管理著最複雜的機構。第一,他們把人看做是組織的成員而不是雇員;第二,他們采用分工價值,而不使用嚴格的程序和控製來指導工作;第三,他們把‘遠大思想’觀點置於企業策略之中;第四,他們樂於聽取所有人意見。”如果將鮑羅恩的觀點再做進一步概括,就是成功的企業在經營和生產中貫徹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使企業中的每個員工都把自己當成企業的主人。

倡導“員工第一”,是堅持“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文化的具體體現。這種對員工的尊重和激勵是從根本上開始的,其作用自然也是持久而有效的。

倡導人性管理,從管理理念上體現無為而治

企業的核心是人。企業領導在“無為而治”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把“為員工創造發展空間、提升員工價值、提高工作生活質量”作為企業的使命。

實現把個人追求融入到企業的長遠發展之中,要求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在設計企業發展的時候就應考慮到企業的發展要代表員工的利益,應該考慮到如何為員工提供各種成長的空間,如何讓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物質和精神的回報。作為理想的員工,要具備“三心”,即責任心、進取心和事業心。

鬆下幸之助認為,企業的構成要素是人,必須強調發揮人才的作用。為此,鬆下幸之助為公司製定了一整套“精神法則”,包括鬆下七精神、鬆下公司信條和綱領等,所有這些精神法則,在鬆下幸之助眼裏,不是要培育員工對公司的愚忠,而是要造就員工的自主性,使員工能夠明明白白做人。

鬆下幸之助的基本經營方針是人才立業。在他看來,沒有合適的人就無法實現企業的使命。鬆下幸之助要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技術,而且要有經營能力,比經營能力更重要的是價值觀念和堅韌精神。

在人才培養方麵,鬆下幸之助突出強調對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培養。人才教育要先從企業使命和經營理念的教育開始,隻有讓員工充分理解和認同所在企業的使命,才能使他們為實現這一使命而廢寢忘食地去工作。當經營理念和使命在每個員工的心中生根發芽,與他們融為一體之後,就可以放手讓他們在自己責任和權限範圍內獨立自主地施展創造力。

鬆下幸之助認為,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還需要提升人才的內在競爭力。為了使鬆下公司的員工得到良好的訓練,鬆下幸之助在公司設立了多個教育培訓機構。凡新招收的職工,都要進行八個月的實習培訓,才能分配到工作崗位上。

為了適應事業的發展,鬆下公司人事部門還規定了下列輔助辦法。

第一,自己申請製度:幹部工作一段時間後,可以自己主動向人事部門“申請”,要求調動和升遷,經考核合格,也可以提拔使用。

第二,內部招聘製度:在職位有空缺時,人事部門也可以向公司內部招聘適當人選,不一定非要在原來單位中論資排輩依次提拔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