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治糖尿病。常食煮熟的南瓜,或常用南瓜子粉衝服。
(4)治高血脂。南瓜瓤100克,山楂30克。用水煎服,飲湯藥,每日2~3次。
(5)治黃疸。南瓜皮30克,黃柏3克。用水煎服,每日2~3次。
(6)治肺結核。南瓜藤60克。加水煎取濃汁,每日服2次。
(7)治矽肺。老南瓜皮30克,海蜇皮30克。白糖15克與南瓜皮、海蜇皮用水煎服。吃海蜇皮,飲湯,每日2~3次。
(8)治胸膜炎。南瓜藤60克,豬骨150克。用水煎服,每日1~2次。
(9)治肋間痛。南瓜適量。將適量南瓜煮熟,趁熱敷患處。
(10)治眩暈。老南瓜150克,大青葉30克。冰糖30克與老南瓜、大青葉共用水煎,飲汁,每日1~2次。
(11)治慢性腰痛。老南瓜皮30克,香菇12克。紅糖20克與老南瓜皮、香菇共用水煎,飲汁,每日2次。
(12)治小兒嘔吐。南瓜蒂3~7個。用水煎服,每日3次。
(13)治百日咳。南瓜子適量。南瓜子置瓦上炙焦,研細粉,用紅糖調服,每日數次。
(14)治小兒咽喉痛。南瓜子(曬幹)10~15克。冰糖適量,與南瓜子共用水煎服,每日1次。
(15)治小兒疳積。南瓜根15~20克,烏豆15克。共用水煎,每日服1次。
(16)用於安胎。南瓜丁30克,粳米30克。飴糖2匙與南瓜子、粳米同煮成粥,服食。
(17)預防習慣性流產。老南瓜蒂30克。用水煎,取汁代茶飲用。
(18)治白帶。南瓜藤30克,烏蛇20克,芡實30克。共用水煎,每日服2次。
(19)治前列腺增生。生南瓜子適量,隨意嚼食。
(20)治夜盲。南瓜花適量,豬肝200克。南瓜花與豬肝同煮,服食。
(21)治輕度燒傷。南瓜瓤適量。取南瓜瓤搗爛,敷患處,每日3~4次。
(22)驅絛蟲。南瓜子200粒。曬幹生食或炒熟吃。
(23)驅蛔蟲。生南瓜子50克。帶殼1次嚼食。
辣椒
性味歸經辛,熱;入心、脾、胃經。
功用主治溫中散寒,化滯除濕。適用於胃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等症。外用能治療風濕痛、腰肌疼痛等。還適用於凍瘡。
《食物本草》載:“味辛,溫,無毒。消宿食、解結氣、開胃口、辟邪惡、殺腥氣諸毒。”
食療保健作用
①促進食欲。由於辣椒堿能刺激唾液及胃液分泌,因此,在食欲不振時,適當吃一些辣椒,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增進食欲,促進胃腸的蠕動,幫助消化。
②抗寒。辣椒性溫、辛熱,它含有的辣椒素能刺激人體,使心跳加快,加速血液循環,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液流向體表,從而使人產生熱感。
③減肥。據日本有關人士研究證明,辣椒中所含有的辣椒素,能夠促進脂肪的新陳代謝,防止體內脂肪的積存,因此,食用辣椒可以防止肥胖。
④外用時可止痛。辣椒外用時對風濕痛、腰肌勞損及凍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這主要是由於辣椒可使皮膚局部血管擴張,從而促進血液循環。
⑤消除疲勞。常飲青椒汁能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對於消除身體疲勞十分有效。另外,還能使皮膚光澤美麗,具有美容的功效。
食療應用
①用於身體倦怠。青椒250克。將青椒洗淨,去柄去子,切成半寸見方的小塊;把油燒熱,再放青椒,煸炒至青椒外皮稍有些皺皮時(不能炒焦),即加鹽、糖,並略加些水,再炒1~2分鍾即可起鍋。
②用於體弱多病或病後體虛而不欲飲食。豬肉(去皮)150克,鮮辣椒50克,黃瓜100克,蔥、薑各適量。選肥瘦相當豬肉,切成見方的丁塊;辣椒、黃瓜、蔥亦切成丁塊;肉丁先用黃醬、後用濕澱粉攪拌均勻,用七成開的熱抽滑炸到七成熟出鍋;肉丁過油時要不斷攪撥,不使互相粘結;炒鍋內留油20毫升,旺火燒,放入蔥、薑汁、鹽、黃瓜、鮮辣椒和高湯(或白水),再放入炸好的肉丁、料酒,攪翻兩次,把餘下的濕澱粉用水調勻倒入,稍加攪炒即可起鍋。
③用於外感風寒、不思飲食。青椒1000克,豆豉500克。將辣椒去蒂,洗淨,切成二三厘米長,入鍋內煸軟,撥在一邊,下熟菜油,同時下豆豉煸炒,至豆豉香味炒出,便與辣椒混合拌勻,即可起鍋,食時分盛小盤。
④用於健身美容、延年益壽。青椒、毛豆各75克,香幹50克。將青椒去子,切絲;香幹也切成絲;旺火熱鍋,將油燒至七成熱,放入青椒、毛豆,炒至毛豆熟,下香幹絲,加調味料及水,再炒片刻,加上麻油即可出鍋。
⑤用於寒滯腹痛、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虛勞贏弱、消渴、小便頻數。四川紅辣椒100克,子雞500克。將子雞去內髒,切成小塊;紅椒洗淨切段;旺火熱鍋,油炒雞塊,再加適量精鹽燜煮;待子雞八分熟,入紅椒翻炒,燜熟即可出鍋。
菠菜
性味歸經甘,涼;入胃、大腸經。
功用主治補血止血,滋陰潤燥。凡是貧血、衄血、便血者,可用作輔助食療;尚可用治消渴引飲、便秘等症。
《本草綱目》曰:“通血脈,開胸膈,下氣調中,止渴潤燥。”《陸川本草》雲:“入血分:生血、活血、止血、去淤。治衄血,腸出血,壞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