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時代突然改變,人們的日子如同解凍的江河,又在陽光下的大地上縱橫交錯了。我也像是一條積壓了太多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裏奔騰起伏,把我的成年歲月變成了一道動蕩不寧的急流。
而現在,我又重歸於平靜了,不過,這是跌宕之後的平靜。在經曆了許多衝撞和曲折之後,我的生命之河仿佛終於來到一處開闊的穀地,彙蓄成了一片浩渺的湖泊。我曾經流連於阿爾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雲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藍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轉,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麵寂靜如鏡。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靜。每天,我在家裏讀書和寫作,外麵各種熱鬧的圈子和聚會都和我無關。我和妻子女兒一起品嚐著普通的人間親情,我對這樣的日子很滿意,因為我的心境也是安靜的。
也許,每一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是需要某種熱鬧的。那時候,飽漲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為自己尋找一條河道,確定一個流向。但是,一個人不能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隨著年歲增長,人的生命會越來越精神化。
現在我覺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創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愛心,而這一切都超越於俗世的爭鬥,處在永久和平之中。這種境界,正是豐富的安靜之極致。
我並不完全排斥熱鬧,但是,熱鬧總歸是外部活動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動倘若沒有一種精神追求為其動力,沒有一種精神價值追求為目標,那麼,不管表麵多麼轟轟烈烈,有聲有色,本質上必定是貧乏和空虛的。我對一切太喧囂的事業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心存懷疑,它們總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亞對生命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裏麵空無一物。”
【心痕筆記】
不管世界多麼熱鬧,熱鬧永遠隻占據世界的一部分,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裏有著一個叫“安靜”的位置。這就好像在海邊,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貝殼,有人聚在一起高談闊論,也有人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坐著,是的,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邊,哪裏找不到這樣一個角落呢?
虛聲浮名,萬象喧囂,人生最美的境界莫過於在這豐富中尋求安靜,擺脫一切外在的誘惑,沉澱內在的心靈。
清明的心弦——王蒙
我喜歡北方的初冬,我喜歡初冬到郊外、到公園去遊玩。
地上的落葉還沒有掃盡,枝上的樹葉還沒有落完,然而,大樹已經擺脫了自己沉重的與快樂的負擔。春天它急著發芽和生長,夏天它急著去獲取太陽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實把枝頭壓彎。果實是大樹的驕傲、大樹的慰安,卻又何嚐沒有把大樹壓得直不起腰來呢?
現在它寧靜了,剩下的幾片葉子,什麼時候落下,什麼時候飛去,什麼時候化泥?隨它們去。也許,它們能保留在整個的冬天,待到來年春季,歸來的呢喃的燕子會銜去這經年的枯葉,去做巢。而剛出蛋殼的小雛燕呢,它們不會理會枯葉的瑣碎,它們隻知道春天。
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淩晨時分也許會結一層薄冰,薄冰上有騰騰的霧氣,霧氣倒顯得暖烘烘呢。然後,太陽出來了。有哪一個太陽比初冬的太陽更親切、更嫵媚、更體貼呢?霧氣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麵比秋水還要明澈悠遠,不再有遊艇擾亂這平靜的水麵了,也不再有那麼多內行的與二把刀的垂釣下鉤者的貪婪。連魚也變得溫和秀氣了,它們沉靜地棲息在水的深處。
地闊而又天高,所有的莊稼地都騰出來了,大地吐出一口氣,迎接自己的休整,迎接寒潮的刪節。當然,還有瑟縮的冬麥,農民正在澆過冬的“凍水”,水與鐵鍁戲弄著太陽。場上的糧食油料早已拉運完畢,稀稀落落的幾個人在整理穀草。在初冬,農民也變得從容。什麼適時播種呀、龍口奪糧呀、顆粒歸倉呀,那屬於昨天,也屬於明天。今天呢,隻見個個笑臉,戶戶柴煙,炕頭已經燒熱,穿開襠褲的小孩子卻寧願待在家門外邊。
這時候到郊外、到公園、到田野去吧,遊人與過客已經不那麼擁擠。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顯得悠閑,她們已經沒有義務為遊人竭盡全力地顯示她們的千姿百態。當她們完全放鬆以後,也許會更樸素動人。而這時候的造訪者,才是真正的知音。連冷食店裏的啤酒與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隊爭購,結束了她們大紅大紫的俗氣,莊重安然。
到郊外、到公園、到田野去吧,野鴿子在天空飛旋,野兔在草窠裏奔跑。和它們一起告別盛夏和金秋,告別那喧鬧的溫暖,去迎接漫天晶瑩的白雪,迎接盞盞冰燈,迎接房間裏的跳動的爐火,和火邊的沉思絮語,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圖大略,迎接古老的農曆新年,二踢腳衝上青天,還有一種花炮叫做滴溜,點起來它就在地上滴溜滴溜地轉。
初冬,撥響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歡。
【心痕筆記】
人生若潮,潮起時,驚天動地;潮落了,是一片滌蕩後的平遠與寧靜。自然萬物經過盛夏的喧鬧和金秋的沉澱後,走進了溫和寧謐的初冬。一棵隻剩下幾片孤零零枯葉的樹,一片結了薄冰的水麵,空曠而遼遠的田野,遊客稀稀落落的公園,這一切都在初冬的撫摸下徹底放鬆下來,安靜下來,撥動著作者那渴望清明的心弦。讓我們一起迷醉在初冬這寧靜、溫和的美景中,然後一起期待與眺望寒冬的喜慶、熱鬧與歡騰。
詩化人生——王兆勝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就是說,人們都要麵對著悲傷、怨恨、疾病、絕望和死亡等人生的苦難。那麼,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有著不同的人生呢?比如有的人憂思百結,總是悶悶不樂;而有的人卻笑口常開,充滿歡歌。在我看來,這主要是由於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靈和不同的生活態度。
天上的月亮每月也不過有幾日之圓,天空和大地也不是總充滿白晝而沒有黑夜,一年四季除了春夏也還有嚴寒的冬天……自然天地尚且如此,那麼,作為它的派生物——人生,也是一樣。理解這一點,也就理解了天地人生的根本的悲劇性,理解了這個世界與人生的先驗性缺失。從這個意義上說,佛家認為“人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承受苦難”是有幾分道理的。如果有了一顆正確對待人生缺憾的心靈,以一種審美的態度對待這個世界,那麼這個人的人生將是輕鬆與快樂的。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人一生辛苦,卻身體健康、精神旺盛、生活幸福;有的人一生雖然錦衣玉食,清閑無事,甚至過著寄生的生活,但他們身心疲累、一臉愁容。這是為什麼呢?我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他們的“心”累與否。同樣,一個人一生是否快樂、幸福,有時主要不是取決於外在有無勞累和不順,而是主要看他能否有一顆快樂的心,一顆詩心。如果能用一顆審美的心靈看待這個世界,那麼他的人生將總會如枝頭上小鳥的歌唱,如不凍的河水汩汩地流淌。
其實,人之所需無多,莊子《逍遙遊》裏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孔子《論語》也說:“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看來,最關鍵的不是物質的多少,而是“精神”與“心靈”的高度和境界。
有了詩心,就可以與挫折對抗。比如蘇東坡,他被放逐到荒僻海南,夏天極其潮濕,秋天陰雨連綿,所有東西都發黴,床柱上還有許多白蟻,要什麼沒什麼。六十歲的老人,水土不服,無朋無友,寂寞無聊,但他沒有悲觀厭世,更沒有失去生活的樂趣和美好的理想。他自己製墨、采藥、蓋房,同時,抄錄《唐書》、《漢書》,注釋《尚書》,編定《東坡誌林》,考訂藥書,賦詩作詞。似乎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將他打倒,因為他總有一顆詩心。
有了詩心,人們也可以體悟大自然的規律和心情。天地一年四季,春天繁華,夏天揮霍;當樹葉變黃,紛紛飄落,生命就進入了晚秋;而嚴寒到來,萬物將激情收斂珍藏,這就是冬天了。其實,這種更迭與人生何異?生命在自然與死亡韻律的和諧上實際上具有一樣的節奏。自然生命和人生就如同一首詩,一首有著成長和死亡韻律的和諧的詩。通過詩心,在發現天地和人生蘊涵的詩意後,我們就會進入一種新境界:人生就是一個進程,天地都有生死、悲歡,而渺小的人還有什麼困惑和滯礙呢?
通過詩心,人們還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並將這種生命與自身的生命貫通起來,那麼,個體就會感到自己生命的強大。比如,看到一樹綠葉,我們不要對其熟視無睹,而應該用詩心去體會。當你的詩心與綠葉的生命接通,那麼,在你的意念中一股生命的泉水就會順著樹葉的脈絡汩汩流出,直流入你的身心之中。可以設想,在與大自然接通時,人不僅進行了生命充電,同時也在進行精神充電。
詩心就如同和煦的陽光,他不僅能消融冰雪,還可以驅盡黑暗,使人生如明媚的春日,其樂融融。
【心痕筆記】
世水流急,清淨難尋。所謂“詩意地棲居”,說的不是身體,而是人的心靈。
佛經中說:“清淨心植眾德本。”一切功德從清淨心中來。保持一顆清淨心並不容易,因為人們的心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惡人受醜陋之心的牽引而做壞事,普通人也可能因為執著心、愧疚心等陷入痛苦,無法自拔。如果人對於外界的事情心有掛礙,並由此生出了懊惱心、歡喜心,那麼這顆心就無法保持清淨了。
聽泉——[日本]東山魁夷
鳥兒飛過曠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鳥兒接連不斷地飛了過去。有時候四五隻聯翩飛翔,有時候排成一字長蛇陣。看,多麼壯闊的鳥群啊!鳥兒鳴叫著,它們和睦相處,互相激勵;有時又彼此憎惡,格鬥,傷殘。有的鳥兒因疾病、疲憊或衰老而離群。
今天,鳥群又飛過曠野。它們時而飛過碧綠的田原,看到小河在太陽照耀下流瀉;時而飛過叢林,窺見鮮紅的果實在樹蔭下閃爍。想從前,這樣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處都是望不到邊的漠漠荒原。任憑大地改換了模樣,鳥兒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們繼續從這裏飛過。
不要認為鳥兒都是按照自己的意誌飛翔的。它們為什麼飛?它們飛向何方?誰都弄不清楚,就連那些領頭的鳥兒也無從知曉。為什麼必須飛得這樣快?為什麼就不能慢一點兒呢?
鳥兒隻覺得光陰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們不知道時間是無限的,永恒的,逝去的隻是鳥兒自己。它們像著了迷似的那樣劇烈,那樣急速地振翅翱翔。它們沒有想到,這會招來不幸,會使鳥兒更快地從這塊地上消失。鳥兒依然呼啦啦拍著翅膀,更急速、更劇烈地飛過去……
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悄然流淌。這裏是鳥群休息的地方,盡管是短暫的,但對於飛越荒原的鳥群說來,這小憩何等珍貴!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這樣,一天過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
鳥兒在清泉旁歇歇翅膀,養養精神,傾聽泉水的絮語。鳴泉啊,你是否指點了鳥兒要去的方向?
泉水從地層深處湧出來,不間斷地奔流著,從古到今,閱盡地麵上一切生物的生死榮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鳥兒應該飛去的方向。
鳥兒站在清澄的水邊,讓泉水映照著身影,它們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模樣。它們終於明白了鳥兒作為天之驕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鳥兒想隨處都能看到泉水,這是困難的。因為,它們隻顧盡快飛翔。
我也是群鳥中的一隻,所有的人們都是在荒涼的不毛之地上飛翔不息的鳥兒。
人人心中都有一泓泉水,日常的煩亂生活,掩蔽了它的聲音,當你夜半突然醒來,你會從心靈的深處,聽到悠然的鳴聲,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回想走過的道路,多少次在這曠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這個時候,當我聽到心靈深處的鳴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泉水常常問我:你對別人、對自己,是誠實的嗎?我總是深感內疚,答不出話來,隻好默默低著頭。
我從事繪畫,是出自內心的祈望:我想誠實地生活。心靈的泉水告誡我:要謙虛,要樸素,要舍棄清高和偏執。
心靈的泉水教育我:隻有舍棄自我,才能看到真實。
舍棄自我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語的泉水明明白白對我說:美,正在於此。
【心痕筆記】
大自然的魅力在於它的巨大生命力。越是在原始的地方,我們越是能感覺到生命力的強大。大自然的神奇,可以讓人真切體會到生命的渺小和珍貴;大自然的美麗,可以讓人體會到人生的美好。
生活中,當你感到煩悶時,不妨背起行囊,一個人獨自去遊山玩水,到大自然中放逐自己。掬一捧清泉,聽一池細雨,醉倒在山風中。
享受生活,就是努力地豐富生活的內容,努力地提升生活的質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閑。散步、登山、滑雪、垂釣,或是坐在草地或海灘上曬太陽。在做這一切時,使雜物中斷,使煩憂消散,使靈性回歸,使親倫重現。用喬治?吉辛的話說,是過一種“靈魂修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