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2 / 3)

當我在小學畢了業的時候,親友一致的願意我去學手藝,好幫助母親。我曉得我應當去找飯吃,以減輕母親的勤勞困苦。可是,我也願意升學。我偷偷的考入了師範學校——製服,飯食,書籍,宿處,都由學校供給。隻有這樣,我才敢對母親說升學的話。入學,要交十元的保證金,這是一筆巨款!母親作了半個月的難,把這巨款籌到,而後含淚把我送出門去。她不辭勞苦,隻要兒子有出息。當我由師範畢業,而被派為小學校校長,母親與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隻說了句:“以後,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隻有一串串的眼淚。我入學之後,三姐結了婚。母親對兒女都是一樣疼愛的,但是假若她也有點偏愛的話,她應當偏愛三姐,因為自父親死後,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親和三姐共同撐持的。三姐是母親的右手,但是母親知道這右手必須割去,她不能為自己的便利而耽誤了女兒的青春。當花轎來到我們的破門外的時候,母親的手就和冰一樣的涼,臉上沒有血色——那是陰曆四月,天氣很暖,大家都怕她暈過去。可是,她掙紮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學校,家中隻剩母親自己。她還須自早至晚的操作,可是終日沒人和她說一句話。新年到了,正趕上政府倡用陽曆,不許過舊年。除夕,我請了兩小時的假,由擁擠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爐冷灶的家中。母親笑了。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歎出一口氣來。到我該走的時候,她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麼熱鬧,我卻什麼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淚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淒慘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著我了,她已入了土!

兒女的生命是不依順著父母所投下的軌道一直前進的,所以老人總免不了傷心。我廿三歲,母親要我結婚,我不要。我請來三姐給我說情,老母含淚點了頭。我愛母親,但是我給了她最大的打擊。時代使我成為逆子。廿七歲,我上了英國。為了自己,我給六十多歲的老母以第二次打擊。在她七十大壽的那一天,我還遠在異域。那天,據姐姐們後來告訴我,老太太隻喝了兩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說出來。

七七抗戰後,我由濟南逃出來。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據了,可是母親日夜惦念的幼子卻跑到西南來。母親怎樣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裏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帶來不好的消息,告訴我已是失去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關於老母的起居情況。我疑慮,害怕。我想象得到,沒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親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寫去祝壽的信,算計著會在壽日之前到達。信中囑咐千萬把壽日的詳情寫來,使我不再疑慮。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勞軍大會上回來,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讀。就寢前,我拆開信,母親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

【心痕筆記】

讀完老舍的這篇文章,鐵石心腸的人也會動容,老舍的母親一生為了全家的安寧,忍辱負重,沒有享過一天清福,甚至死前都還是吃的粗糧,這些讓老舍痛心和悔恨不已,老舍不僅在拷問自己的靈魂,同時也在拷問我們的靈魂,我們盡孝了嗎?我們常回家看望父母了嗎?我們讓父母少操心,享過福嗎?

教子擇配偶——傅雷

親愛的孩子,八月二十日報告的喜訊使我們心中說不出的歡喜和興奮。你在人生的旅途中踏上一個新的階段,開始負起新的責任來,我們要祝賀你,祝福你,鼓勵你。希望你拿出像對待音樂藝術一樣的毅力、信心、虔誠,來學習人生藝術中最高深的一課。但願你將來在這一門藝術中得到像你在音樂藝術中一樣的成功!發生什麼疑難或苦悶,隨時向一二個正直而有經驗的中、老人討教(你在倫敦已有一年八個月,也該有這樣的老成的朋友吧),深思熟慮,然後決定,切勿單憑一時衝動。隻要你能做到這點,我們也就放心了。

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事情總有正反兩麵: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覺得負擔重;追得不緊了,又覺得不夠熱烈。溫柔的人有時會顯得懦弱,剛強的人又近乎專製。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實際,能幹的管家太太又覺得俗氣。隻有長處沒有短處的人在哪兒呢?世界上究竟有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撫躬自問,自己又完美到什麼程度呢?這一類的問題想必你考慮過不止一次。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本質善良,天性的溫厚,開闊的胸襟。有了這三樣,其他都可以逐漸培養,而且有了這三樣,將來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風波也不致變成悲劇。做藝術家的妻子比做任何人的妻子都難;你要不預先明白這一點,即使你知道“責人太嚴,責己太寬”,也不容易學會明哲、體貼、容忍。隻要能代你解決生活瑣事,同時對你的事業感興趣就行,對學問的鑽研等暫時不必期望過奢,還得看你們婚後的生活如何,眼前雙方先學習互相的尊重、諒解、寬容。

對方把你作為她整個的世界固然很危險,但也很寶貴!你既已發覺,一定會慢慢點醒她,最好旁敲側擊而勿正麵提出,還要使她感到那是為了維護她的人格獨立,擴大她的世界觀。倘若你已經想到奧裏維的故事,不妨就把那部書叫她細讀一二遍,特別要她注意那一段插曲。像雅葛麗納那樣隻知道愛、愛、愛的,隻是童話中人物,在現實世界中非但得不到愛,連日子都會過不下去,因為她除了愛一無所知,一無所有,一無所愛。這樣狹窄的天地哪像一個天地!這樣片麵的人生觀哪會得到幸福!無論男女,隻有把興趣集中在事業上,學問上,藝術上,盡量拋開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覺得活得有意義。未經世事的少女往往會存一個荒誕的夢想,以為戀愛時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後維持下去,這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妄想。古語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說,“夫婦相敬如賓”。可見隻有平靜、含蓄、溫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義是說,夫婦到後來完全是一種知己朋友的關係,也即是我們所謂的終身伴侶。未婚之前雙方能深切領會到這一點,就為將來打定了最可靠的基礎,免除了多少不必要誤會與痛苦。

你是以藝術為生命的人,也是把真理、正義、人格等看做高於一切的人,也是以工作為樂生的人。我用不著嘮叨,想你早已把這些信念表白過,而且竭力灌輸給對方的了。我隻想提醒你幾點:第一,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己,先改自己的。第二,永遠不要忘了我教育你的時候犯的許多過嚴的毛病。我過去的錯誤要是能使你避免同樣的錯誤,我的罪過也可以減輕幾分;你受過的痛苦不再施之於他人,你也不算白白吃苦。總的說來,盡管指點別人,可不要給人“好為人師”的感覺。奧諾麗納(你還記得巴爾紮克的那個中篇嗎)的不幸一大半是咎由自取,一小部分也因為丈夫教育她的態度傷了她的自尊心。凡是童年不快樂的人都特別脆弱(也有訓練得格外堅強的,但隻是少數),特別敏感,你回想一下自己,就會知道對付你的戀人要如何審慎。

我相信你對愛情問題看得比以前更鄭重很嚴肅了,就在這考慮時期,希望你更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尤其要對婚後的責任先培養一種忠誠、莊嚴、虔敬的心情!

【心痕筆記】

父母對子女的愛就似平湖,平靜而深邃;又如高山流水,激昂而雀躍。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除了在特質上給予孩子必要的滿足之外,更多的是從思想上幫助孩子,使其更自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這是一種默默無聞,寓於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隻有用心地人才能體會。

媽媽的味道——星雲大師

父母生我育我,親人教我養我,我隻有受之於他們,卻很少給予報答。我哭泣的時候,他們給我歡喜;我失望的時候,他們給我鼓勵;在衣食住行上,他們給我嗬護;當苦難挫折時,他們給我安慰。他們多少的慈顏愛語,他們多少的溫柔體貼,我卻很少給予回報。

一些在外求學就業的異鄉遊子,經常會懷念起家中“媽媽的味道”,甚至在每個人一生當中,不時也會回憶起成長期中所有“媽媽的味道”,諸如媽媽懷抱中的溫暖、媽媽哺乳的甜蜜、媽媽輕聲慢語的指導、媽媽裝模作樣逗自己歡喜等童年往事。

所謂“媽媽的味道”,其實就是媽媽的慈母之心。母親的慈愛,每一個兒女都能感受得到,所以從小到大,乃至自己做了父母,都會懷念“媽媽的味道”。

媽媽有什麼味道呢?

媽媽的語言。當孩子還在繈褓之中,媽媽就會自言自語地對著嬰兒講話。直到孩子牙牙學語,便逐字逐句地教導其說話。剛開始隻教一個字的,如“來”、“乖”、“好”;接著兩個字的,如“寶貝”、“抱抱”、“好吃”。之後是三個字、四個字的教育,直到孩子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時候有的兒女就開始嫌母親嘮叨,一句話總是說了又說,吩咐又吩咐。但是,就算是怪媽媽嘮叨,也會感謝媽媽的慈愛關懷。

媽媽的動作。媽媽對孩子的關懷經常表現在動作中。例如,媽媽伸手,就知道媽媽要抱我;媽媽把手背在後麵,必然藏有東西要給我;媽媽作勢要打人,其實她的內心是愛我的;媽媽把我抱在懷中,那是媽媽最快樂的時候;媽媽哼著沒有字句的音聲,其實那是在表達對我的愛意;媽媽怕吵醒熟睡中的我,總是輕聲慢步;媽媽把我放在搖籃裏,實際上是放在她自己的心裏。

媽媽的容顏。嬰兒時期,媽媽就是孩子的一切:媽媽的笑容,那是天堂;媽媽哭喪著臉,那是人間的慘事。不管媽媽有多少心事,可是到了孩子麵前,必定是若無其事、笑逐顏開的樣子。媽媽的兩個眼睛,是孩子心中藍色的海洋;媽媽的嘴巴,講話比黃鶯出穀還要動聽。

媽媽的心意。媽媽的心意無限深廣,但是年幼的孩子無法體會,有時候故意哭鬧,要求媽媽抱一抱自己,甚至無理取鬧,就是想要獲得媽媽的關懷。在孩子小小的心靈裏,隻想征服母親,使她完全屬於自己所有,哪裏能體會媽媽的內心還有大人世界的是非煩惱呢?媽媽的恩情如山之高,如海之深。

媽媽的飯菜。媽媽懷胎的辛苦、推幹就濕的忍耐,都是別人替代不了的,甚至媽媽的三餐也更能表達“媽媽的味道”。媽媽準備三餐,酸辣鹹淡各種味道,總是迎合兒女的喜好,從來不會想到自己要吃什麼,總想在飲食上獲得小兒小女的歡笑。

媽媽一生,從兒女出生一直到長大自立,永遠都是念著孩子的愛好、需要,所以到底是“媽媽的味道”,還是孩子的愛好,實在難以分清。

【心痕筆記】

母愛是永恒的,不管風雨如何侵蝕,她總是完美無損、永不退色;母愛是質樸的,她總是心清如水、原汁原味;母愛是執著的,不管命運如何苦澀,她總是掏心吐哺、從不打折。母親不需要你回報,也不需要你報恩,她隻希望你過得好,過得順利。

上帝創造母親時——[美國]愛瑪?本貝克

仁慈的上帝一直在為創造母親而加班工作著。在進入第6天時,天使來到主麵前,提醒他說:“您在這上麵已經花費了許多不必要的時間!”

主對天使說:“你看過有關這份訂貨的技術要求嗎?她必須能夠經受任何蕩滌,但不是塑料製品;有180個活動零件,可以任意更換;靠不加奶和糖的濃咖啡及殘羹剩飯運行;具有站立起來就不會彎曲的膝部關節;擁有一種能夠迅速醫治創傷和疾病的親吻,從骨折到失戀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須有6雙手……”

天使緩緩地搖搖頭說:“6雙手……這怎麼可能?”

“令我感到困難的卻不是這些手,”上帝回答說,“而是她所必須具有的那3雙眼睛。”

“可是,”天使說,“訂貨單上沒提出這個標準……”

“是的,可她需要。”主點了點頭說,“她需要一雙能透過緊閉的房門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後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問:‘孩子們,你們在裏麵幹什麼?’另一雙眼睛將長在她的後腦勺上,用來專門看她不該看到而又必須了解的事情。當然,在前額下麵她也有一雙眼睛,當孩子們有了過失或麻煩時,這雙眼睛能夠看著他,而不必開口,就能夠明確地表達出‘我理解你並且愛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