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與迅疾
春水明如鏡,桃花雨帶香。江南春色明淨姣美,看著橋上的行人,光陰就這樣隨著行人的腳步悄悄地溜走了。
住進西柵臨水的屋子裏,窗外就是幽幽綠水。夜深沉,艄公和漁夫都消失在河麵上,水麵是一麵光滑如絲的黑色鏡子。溫軟的橘色光影,微微搖曳,看起來像一朵朵蓮花。
我趴在陽台上,抽了一支煙。夜風吹過來,絲絲涼意。想起白天他們從河麵上經過,相遇,打招呼,相視一笑,親切得就像一家人。現在他們都歸家,也許早已進入夢鄉。我也掐滅了煙,躺回床上,抬頭看見烏木的橫梁,心裏覺得,這就是人間的桃花源,而我是那武陵漁人。過客的惆悵又彌漫心中。
住的房間是劉若英來烏鎮宣傳時住過的,作為烏鎮民宿的樣板間,很多人慕名前來。我是第一眼就被這臨水的灑滿陽光的木製露台吸引,坐在兒時那種小藤椅上,對著水發呆。陽光曬在臉上,癢癢的,好像被人逗弄,輕啄親吻一樣。
來到烏鎮幾天,我的作息變得正常了許多。每晚最遲十二點也就睡了,這在北京,是很難辦到的事情。可知一個地方,對人的影響真的很大。
睡夢中,聽到河麵打槳的水聲,就知道有船經過。坐到堂屋的八仙桌邊會喝到房東叔叔磨好的咖啡。早餐中西合璧,任君選擇,豐富得讓人想哭。可愛的房東阿姨會一直很體貼、很熱情地問,要不要加點小菜?粥夠不夠?不怕你吃得多,就怕你吃不好。多年出差在外,習慣了星級酒店歐陸式早餐,彬彬有禮不過不失的服務,似這等親情式的,反而會讓人放鬆、親切,又因著陌生,生出濃濃的感激。
烏鎮民宿的經營者多半就是房子的主人,西柵整修之後他們由鎮外返遷回來,回到熟悉的生養之地。房子裏沉澱下來瑣碎溫柔的生活氣息,如舊夢,妥帖如舊衣。生活在此處,自身就有了歸屬感。幾乎每一棟民宿的阿姨和叔叔都是一樣的熱切體貼。
我喜歡他們妥帖的人情味,江南人特有的細致、熱絡。就像《桃花源記》裏的村民:“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淳樸而熱情,見到遠客來會傾其所有招待。每當我吃得很滿足的時候,阿姨和叔叔也露出很滿意的表情。如果說有什麼讓他們介意和失落的事情,那就是客人對他們的招待不滿意。
信步在老街上,走累了就坐在河岸邊,喝一杯胎菊,看身邊年輕的男女追逐嬉鬧。他們是很幸運的,很年輕的時候就能擁有一個淡泊安寧的環境。出生、成長在這裏,生活清淡喜人,享受著很多成年人在外苦心尋覓的寧靜。
我總是在想,這裏的人是不太適應去外麵的,就像桃花源的人不能適應外界激烈的生活。心裏會疲累,覺得不甘。有了一個美好的標準比較,會覺得有些奮鬥不值得。但也許現在他們自己並無意識,還想著要出去看一看,闖一闖。
民宿倒映在河麵。楊柳如絲,烏灰木屋灰白門窗,簡約飽滿的色調,濃鬱質樸的生活氣息,偶爾有人撐船經過,遺下一線漣漪,波影如碎金。
春水明如鏡,桃花雨帶香。江南春色明淨姣美,看著橋上的行人,光陰就這樣隨著行人的腳步悄悄地溜走了。喝著茶,唇齒裏絲絲餘香。有那麼一個瞬間,覺得自己提前成為了養老族,在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靜靜老去也很好。
烏鎮,西柵。是一個適合回憶的地方。抑或它更適合一些有故事的人,安靜地生活,忘卻起程。一段故事的開始和結束。
這兩天去黃磊的酒吧“似水年華”拍照、蹭網,和管事的廝混得熟了。前幾天烏鎮巨冷的時候,這個酒吧是全鎮最溫暖的地方,就戀上了。
偶然地,在書架上找到《暗戀桃花源》的劇本。這是我非常鍾情的一部話劇。它如是新徑,我得以由此進入古老的桃花源,看見別樣的風景,挖掘到更深邃的意念。在西柵這個如桃花源般靜美的地方重讀,委實別有意趣。在一個氣場投契的地方,思想得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