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任 (2)(1 / 3)

他是恢複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用當時的話來說是時代的寵兒。大城市、大機關虛位以待,不存在分配難的問題。他的同學幾乎都留在大城市、大機關,他卻主動要求回家鄉。他不是頭腦發熱,也不是不喜歡大城市。可愛才可戀,家鄉可愛就戀家鄉。與大城市相比,人們難以發現他家鄉的可愛之處。說不清,道不明,愛是沒有理由的。他有理由,並且很簡單,家鄉有一位令他牽腸掛肚的人,這人叫吳美榮,是他的初戀情人。因為有她,家鄉就可愛;因為有她,家鄉就美麗。“愛江山更愛美人,哪個英雄好漢寧願孤單”,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英雄都如此,何況他這樣的小人物?嚴格地講,吳美榮不美,隻是有幾分氣質。他倆是一個知青點的知青。吳美榮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母均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人是最講道理之人,但她的父母卻有些不講道理,堅決反對女兒與他戀愛。理由很充分,他家庭成分不好,屬地富反壞右之列。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道路,但卻不能選擇出身。他沒有錯,反對無效。那時候,階級鬥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做父母的誰願意自己的子女身陷泥潭永世不得翻身?他的父母到她家、他托的媒人到她家、他親自上門去她家,均被她的父母掃地出門。她的媽媽放言,即使女兒嫁不出去也不會嫁給他這個準地富反壞右。他不信世上有鐵石心腸的人,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還是一如既往,勇往直前。

有一年過年,他拎著一塑料網兜蘋果去她家拜年。她的父母一臉不高興。他放下蘋果後便知趣地走了。她的父母追到門外,將蘋果重重地丟在地上。網破,蘋果滾出,從三樓滾到一樓,比他下樓的速度還快。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一個人跑到知青點悶頭大哭。哭聲引來了敲門聲。沒想到還有人沒回家過年。門開了,是吳美榮的好友胡小娥。吳美榮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胡小娥,一個是華容。三個人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同學,關係一直很好。到知青點後,關係出現了裂痕。胡小娥當上女子連連長後就與她倆疏遠了,很少在一起聊天,偶爾在一起時,胡小娥擺著一副盛氣淩人的樣子讓她倆受不了。因為是連長,胡小娥處處表現與眾不同。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值班。胡小娥問他為什麼哭?他不喜歡她,討厭她的眼睛,她的眼睛永遠是一雙階級鬥爭的眼睛,說話總是在教訓人。難道還要從他的哭聲中找到階級鬥爭的新動向?他不理她,倒頭便睡。她知趣地走了。天黑了,敲門聲又響起,還是胡小娥。又來幹什麼?她一手端著紅燒肉,一手提著酒。她說,過年了,應該慶祝一下。雖然對她不感冒,但還要感激她。被人拒絕的滋味剛剛嚐過。他不願掃她的興,於是,搬出箱子放在凳上,一張桌子搭成。他們開始喝酒,喝的是悶酒。彼此心存芥蒂,話不投機。胡小娥一杯酒下肚後話就多起來,她對他說:“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背地裏說我假正經、假積極,我也沒有辦法,身不由己。組織培養我,我不能辜負組織。我不表現積極不行……”原來她也有苦衷。在他眼裏,她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喝!算是找到知音了。酒能壯膽,酒還可以剝下人間的偽裝。她坦誠地告訴他,她喜歡他。

她醉了,他也醉了,但是酒醉心明白。他倆喝得一塌糊塗。她靠在他的肩上,酒醉心也醉。他極力地避開她。在他的心裏,仍然隻有那個她。她質問他,她哪一點不如她。完全已經是酒話了,隻有喝了酒才敢這樣放肆。理智告訴他,必須立即離開她。

正準備起身,門被推開,吳美榮出現在眼前。

他好不尷尬。

眼前的一幕讓吳美榮猝不及防,她哭著衝進了黑夜。

他不顧一切地去追她。

吳美榮找了他一天找得好辛苦,沒想到是這個結果。早知道是這個結果,就不該來。

他追上她,向她解釋。

胡小娥也趕到了。

她來湊什麼熱鬧?

她恬不知恥地說,她與他有了那回事。

他重重地摑了她一耳光,厲聲吼道:“賤!”

胡小娥哭著離開了。

吳美榮沒事了,胡小娥卻有事,她向組織告發,說他強奸了她。

他被抓走。

吳美榮求胡小娥說實話。

胡小娥也覺得目的達到了——報了一掌之仇,也就不玩了。

他出獄後名聲就臭了。知青點附近的農民防他猶如防賊,女孩子視他為流氓。不過,仍然有兩個女人愛他,一個是吳美榮,一個是胡小娥。

吳美榮的父母更瞧不起他了。

峰回路轉的時候到了,當他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吳美榮的父母態度180度大轉彎,不僅認可女兒的婚事,還要他倆立即結婚。

也該結婚了,他26歲,吳美榮23歲。不過,那時候提倡晚婚晚育,大齡男女多的是,這個年齡沒結婚不奇怪。他不同意立即結婚,許諾畢業後結婚。

四年以後的事誰能說清楚?雙方的父母都不依不饒。隻有吳美榮理解他。 沒想到他真的回來了。父母心中的石頭倏然落地,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去了吳美榮所在的中學教書,夫妻兩人雙雙當上孩子王。

一個偶然的機會,縣廣播站有位通訊員到他們的學校串親戚,正巧通訊員的親戚出遠門,陳時宜夫婦倆接待了他。由於年齡相當,便有許多共同語言,彼此聊得很投機。這名通訊員是個有心人,回家後將他們的談話整理成一篇通訊,沒想到《中國青年報》給刊登出來了。頓時,他成了不戀城市戀農村的典型。地委副書記兼花山縣縣委書記吳春天看了報紙後立即讓他進縣城,任縣團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