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講的這一切,表麵上是在講教育孩子的問題,實際上對於成人也一樣適用。
既然成人的心態關係到孩子的幸福,那麼,如果要從根本上抓的話,必須先從改變成人的心態、觀念做起,先讓他們找到幸福的感覺,要是找到了,他們就幸福了,孩子也會跟著幸福,隻有幸福的孩子才會健康成長。
成人要坐下來,或者夜深人靜的時候好好考慮一下自己在幹什麼,幹的是不是正確,是不是有意義。
我們高喊自己生活在一個多元的世界裏,但是同時,多元也帶來了混亂。各種各樣的價值觀相互衝突,以至於我們無法選擇,人們就在這種多如牛毛的價值觀裏迷失了自己。
看看我們都在忙些什麼?你走進一個原始森林,抬起頭看看,看見高高的樹冠上回旋的都是幸福美好的陽光,而我們在生活中所追逐的,都是些陽光從樹隙中散射下來的星星點點的東西。我們對生活的要求總是不能讓我們感到滿意。有了50平方米的房子還想80的,有了80的還想100的,有了100的還想小二樓,有了小二樓還想小汽車……我們的欲望什麼時候才能滿足?不能滿足就無法得到幸福。就算有一天我們的所有願望全部得到滿足,我們是不是像那個大款一樣從樓上跳下去呢?
在《小王子》那本書裏,小王子一顆星一顆星地旅行,有天來到一顆星上,發現有個人不停地做算術題,想算清他到底占有多少顆星星,所以夜以繼日,長年累月,連停下喘氣的時間也沒有。小王子說:你為什麼不看看日落?他說沒有時間。說什麼他都沒有時間。小王子歎了口氣,說你簡直不是個人,你是一隻蘑菇。
我們人類就像這位蘑菇先生一樣迷失了,迷失在欲望之中了。所以我們很難找到真正的幸福,活到老都不會感到幸福。這就像一位智者說的那隻忙碌的鴿子,從日落的時候開始造窩,想造一個最能給它帶來幸福的窩,結果忙了整整一夜,到了太陽升起的時候,它被累死了。那位智者很同情這隻鴿子,說它整整忙了一夜,忙得連眼睛都沒有閉一下,任何幸福的滋味都沒嚐到就被累死了。
除了造窩,我們還要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想起來,也確實是夠難為人的。在單位,要扮演一個好職工,一個好領導;回到家,扮演好父親、好母親或者好兒子;到了周末,還得扮演好女婿,好兒媳,唯一不能扮演的就是自己。
當我們把每個角色卸下來再去扮演下一個角色的那個空隙之間,我們偶爾會感到很可悲,覺得被這些角色拖得實在受不了,我們感覺不到自己的心,感覺不到自己的心靈到底在什麼位置。我們怎樣讓自己的靈魂平靜下來,營造一個好的心靈空間,使我們具有精神力量?能夠去感悟,去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美好?
如果成人沒有足夠的智慧找到自己的幸福,怎麼能讓孩子做到這一切呢?
作為人,我們大都遠離了人的本來含義,遠離了真正的自我。我們在無休無止的所謂活動中浪費生命。我們的生命大都消耗在了過分地講究速度、拚搏的旋渦中了,消耗在由於把成就、成功、金錢、權力看得過重而造成的緊張焦慮中了,在這樣的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感到很累,喘不上來氣,感覺不到幸福。
因為文明出了問題,價值觀出了問題,我們已經被訓練得成了憂傷、索取、焦慮、嫉妒、絕望、貪婪甚至是仇恨、傷害之類的大師了,被訓練得一旦麵對失敗就會垂頭喪氣,一旦麵對刺激就會暴跳如雷,一旦麵對利益驅動就會不擇手段。這種情形已經嚴重到了這樣的地步,我們不必刻意,隻要遇上這樣的情況,我們就會本能地讓這些負麵的情緒自動生成。
我們應該緊緊抓住生命的核心,自然地活著,真實地活著,將一切欲望、焦慮、緊張化為樸素化為超然。
但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能說“啊,我真幸福”了。如果哪天有個人這樣說,人們會以為他在開玩笑,甚至……還會嫉妒。
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啊,幸福已經成為奢侈品了,這種現象太可怕了。
所以,我們真應該像那位智者說的那樣,不要光顧著做一個忙碌的鴿子,要把心帶回家,帶回到心的真實本性。既然幸福是內心的感覺,隻要把心帶回家了,也就是找到了幸福。
這樣說並不是要讓我們消極,並不是取消進取、探索與奮鬥,而是,要將這些建立在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上,建立在精神的、心靈的、人文的基礎地上,建立在愛上。我們的雙腳踩著大地,但是,我們頭上應該擁有一片開放的天空,是不是?大地是我們生命得以保存的基礎,天空呢,就是我們作為人的真實本性,是我們心靈的家園,是我們得以幸福的理由。大地堅實、肥沃,天空廣闊、無垠。我們應該每天進行大地與天空的對話,大地與天空的對接,直到融合為一。我覺得,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才會找到真正的幸福,不會枉活一生。
真的,我們應該把心帶回家,成為幸福的主人。
可是,由於長期以來我們在價值觀方麵出了問題,對於幸福產生了誤解,我們的心已經被蒙上一層厚厚的塵埃了,不要說把心帶回家,就是把心找到已經十分困難了。我們被蒙蔽得找不到自己了,我們甚至被分割得支離破碎,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認同或者相信自己的哪一部分。我們的內心充滿相互矛盾的聲音,指揮係統全亂套了。
我們的心竟然無法保持片刻的安靜,我們的心焦慮不安到這樣的程度,以至於雖然活著,卻像陰魂那樣四處飄零。調查證實,那樣多的孩子有著嚴重的心理問題,那樣多的成人有著嚴重的心理問題,這說明了什麼呢?難道我們人類所要追求的就是這樣的結果?
但是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已經被不正確的東西,被愚昧武裝到牙齒了,除了解除這樣的武裝我們還能有別的選擇嗎?我們能夠讓愚昧繳械投降嗎?
為什麼從成人到孩子這樣多的人都感到不幸福呢?為什麼有些父母將家庭變成了孩子的地獄呢?如果不能讓陽光的毯子把我們包裹起來,不能走出愚昧的牢獄,不能在心中種植寬容、曠達、理解這樣的種子,不能克服負麵的心態——進行自我的心理治療、喚發出人性的光芒、把心帶回家,我們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我相信,隻要父母能把心帶回家,你就能像過濾器皿將你過濾,就像蟲子正在脫皮,那些錯誤的、愚昧的東西漸漸全被剝掉,你在孩子心中便會成為一座大山。
隻要父母能夠把心帶回家,就能把孩子的心安駐在心裏;要是孩子的心已經丟失,你也能幫他找回;隻要父母能夠找回自己的幸福,你的孩子也就能夠生活在幸福之中了。漸漸地,父母、孩子的幸福就會越來越多,如果內心真有一個積攢幸福的小籃子的話,總有一天,籃子裏的幸福就會多得盛不下,溢滿你的心田……
這話說說容易,做起來很難。
當我們說到“誰拿走了他們的幸福”的時候,我們知道,孩子的幸福的確是被人拿走了。我們也知道,成人的幸福也被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被成人拿走了,成人的幸福被誰拿走的呢?是成人自己。
如果成人有足夠的智慧,有完整的心靈空間,他們的幸福就無法被拿走,孩子的幸福也就有了保障。我覺得,對於成人來說,最要命的是,每個人都緊緊抱著自己的痛苦不放。他們是在擁抱痛苦,而且,許多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當痛苦來臨的時候,許多成人心裏就會不斷地想著這個痛苦:天哪,這樣的事情怎麼讓我遇到了?真是太痛苦了!走著呀,站著呀,坐著呀,躺著呀,腦海裏一幕幕全是痛苦的影像。由於抱著痛苦不放,幸福就被趕走了,無地自容了。所以,我認為,一個人幸福不幸福,全在於有沒有認識幸福、釀造幸福的智慧。
對於許多人來說,本可以生活得很幸福,一個乞丐都能幸福地生活,我想我們再差也比一個乞丐生活得好吧?既然如此,為什麼幸福成了一種奢侈品了呢?我認為這是我們自己的過錯。我們許多人,比如,在單位,在跟同事、領導相處的時候,就會患得患失——要是做個老實人,可能就會默默無聞窩窩囊囊,誰見了都想欺負你;要是不想這樣,不甘居於人下,就會引起別人嫉妒,那也會很難受。真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腦子裏全是這些東西,被占得滿滿的。
再說呢,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有幾個合不來的人,每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對方就會讓我們很不愉快,這種不愉快的感覺很可能就會在我們心裏待上很長時間甚至一生。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我不能這樣窩窩囊囊,我一定要反擊,我一定要贏。於是,下次見麵的時候,你就會翻上她一眼,她也朝你翻一眼。再下次,或許你會狠狠地啐上一口。要是那人也跟著啐,你就會想著下次怎麼怎麼收拾她了;要是她不啐,那就證明你厲害,你就贏了。因為你贏了,你就會找到幸福的感覺。幸福好一陣子甚至好幾天。要是人家想出更狠的招數,而你不敢回應,你就會輸,就會難受好長時間。
事業上也是這樣,我們想讓自己成為有錢或者有名的人物,要是達到了,我們就會揚揚得意,就會得到暫時的幸福,但是,如果心態把握不好,這種幸福就會稍縱即逝,因為你會發現還有更大的目標吸引著你,需要你去拚命,這樣你又不幸福了。
我想隻要一個稍稍有點閱曆的人,都會發現現實中幾乎全是這樣的事。我們許多人都會將這些不幸福的事裝在心裏折磨自己。假如你跟別人發生了衝突,就會覺得別人很糟糕,就會長久地不愉快。這真是像有句話說的那樣,我們是在用別人的缺點懲罰自己。而且,你所認為的別人的缺點並不一定就是缺點,很可能還是你的缺點。但是一般人不會這樣想,而是覺得:都是某某人搞得,是他造成了我的不幸。
我們知道像團隊精神呀、溝通能力呀、包容呀這些都很重要,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具有這樣的素質,但是我們是怎樣做的呢?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幸福,我們自己是不是幸福?如果不是,就應該想想辦法,讓自己幸福起來。在我看來,人的幸福或者不幸福,全在一種觀念,一種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