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2 / 3)

有個搞教育的朋友問我:李躍兒,我是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兒子放在第二位,丈夫放在第三位,你呢?我說:兒子第一位,丈夫第二位,家庭的美好與和睦第三位,畫畫第四位,教育第五位。她哇的一聲,說:你怎麼這麼討厭啊。打了我一拳。

這也是實話。我在心中就是這樣排位的。但是,實際上,我在教育上花的時間最多。我現在努力改變自己,像旋風一樣,對先生,炒兩個好菜、買一瓶啤酒,他就會高高興興。旋到兒子跟前,摟一摟,親一親,讓他撒撒嬌,他就會心滿意足。到爹媽那裏也是……他們都高興了,我也舒服了,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做我喜歡的事了。這個時候,就是我在教育上麵花的時間再多,他們也不覺得了。所以,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如何處理,全看你怎樣看待,懷著怎樣的心態。

怎樣獲得這樣的心態?比如,可以通過某些方法訓練自己。那個智者的辦法就很好,如果你有個仇人,有個曾經使你非常憎恨的人,你怎麼辦呢?在你工作之餘找個地方坐下來,閉上眼睛,試著呼吸,讓幸福與痛苦交換。你吸的時候,想著吸進仇人的痛苦,呼的時候呢,呼出幸福送給他。剛開始做的時候會很難,做不到,那你就從你的親人開始,從你的父母、愛人、孩子開始,從你的朋友、同事開始。你得慢慢練習,然後逐漸擴展到其他人,不冷不熱的人,直到你的仇人。

當然,在你這樣呼吸的時候,不可能真的把別人的痛苦吸進來了,也不可能把他們的不幸吸到你身上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把你從痛苦當中解脫出來,這是解脫的呼吸。尤其是,這樣能讓你的心胸寬廣,具有寬容精神,能夠無私地包容他人。要是在你呼吸的時候真誠地想著把自己最為珍貴的東西送出,現實中你就能做到善待他人。你要是能夠善待他人,你就能善待你的孩子,就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我的體驗是,這樣做是很難的。比如,我們終於訓練到可以對家人、對同事慈愛,但是,忙碌了一天之後,回到家裏時,你會發現這一切全都消失了。你會用我們遇到的任何一個沒有這種修養的人所使用的態度對待你的家人,甚至有時候還會朝他們聲嘶力竭地發泄。許多孩子就是這樣被嚇壞的。許多家庭就是這樣被分解的。這是為什麼?是因為我們內心的那個愛沒有源泉,或者說泉眼太小,水量不夠。你內心的慈愛要是一條河,別人拿走一缸甚至十缸你會感覺不到給了別人,所以也不會計較別人回報你什麼;如果你內心隻有一缸水的話,你給了別人一碗,你就會很在乎這件事,等待別人回報你。如果你是這種心態,還有什麼幸福的感覺呢?

對這個問題我有著很深的體會。到了我們的教育中心,看見那些孩子,覺得他們可愛呀,覺得每一個孩子都像帶著黃嘴的小鳥一樣,就會情不自禁地把他們攬在懷裏。對家長也是這樣,他們所有的問題我都耐心地解答,不厭其煩地把我的教育理念都從頭到尾講上一遍。一回到家,我就感到自己的心靈再也沒有力量了,當我洗臉,照鏡子時,我會發現臉上寫滿了疲倦的字樣。這個時候,要是我的兒子稍微有點鬧,我就會受不了;要是我的先生對我說一件什麼事,我就會叫他停下。有一次,我的先生實在忍不住了,他說李躍兒,你怎麼就不能用對待學生那樣的態度對待我們呢?

那句話把我點醒了。我坐下來,閉上眼睛,心想這是什麼問題呢?那是因為在我心裏慈愛的庫存遠遠不夠,我在中心把僅有的那點慈愛全都潑灑出去了,回來之後再也掏不出慈愛給我的家人了。這個時候,我就試著用一下那位智者的方式,看看能不能把我剛才惹他生氣的不愉快吸到我的身上,能不能再把我的幸福送給他。這樣進行了幾次,我發現我的心態變了,越來越能夠體諒他讓我覺得不舒服的地方,而且發現他的可愛之處越來越多。

對於兒子也是這樣。如果我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能給予慈愛,我給予其他孩子的隻能是假愛。那麼,就讓我重新從家人開始訓練,從我最親的親人開始,從父母、孩子、先生做起。後來,我又試著對朋友這樣做,試著用我的愛心把他們全都包裹起來。再後來,試著對我憎恨的人,曾經傷害過我的人這樣做。

但是我發現,這樣做起來太困難了。

不知別人怎麼樣,就我來說,我甚至常常想起小時候的某個同學,想起他如何如何傷害過我。也想起從小到大,到現在40多歲這個年齡所有傷害過我的人。這說明什麼?說明我是一個記仇的人,說明我沒有從因為傷害所造成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但是,從理性的角度講,這樣的傷害肯定是相互的。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我想到的隻是他人拍出的那個巴掌,想不到自己的巴掌。我隻是想當時他怎麼惹我,他對我說了一句什麼話讓我恨到現在。這些事讓我到了現在心裏還是不舒服,不舒服積多了,肯定要占領我心裏本應盛著幸福的空間。而且,積到一定時候還會爆發,會惡性循環。

曾經有段時間,我發現,人如果這樣持續下去的話,就會時時刻刻習慣性地尋找不愉快了。總在東張西望,看看誰最煩人。結果,所有人都出毛病了,而且呢,你會從一大堆煩人的人裏挑出一個最最煩人的人來跟他較勁,你煩人家,人家煩你。

有一個曾經傷害我傷害得很深的人,我走到街上,發現有個人和她非常像,我想:呀,是不是她呢?我緊走幾步,就是為了證實是不是她。直到發現不是她了我才鬆了一口氣,但心裏有些遺憾。人家都走遠了,我的眼睛還在看著。我為什麼要看著她呢?這說明我的內心出了什麼問題呢?也可能那個傷害過我的人早就忘了當初的事,而我還在耿耿於懷,還在自己折磨自己。我為什麼自我折磨呢?為什麼不把我的幸福送給她呢?我想我應該自我拯救了。拯救自己,就是拯救他人。

現在,我試著用呼吸的辦法吸收某個曾經恨過的人的痛苦,呼出幸福給他。我要做到哪一步呢?我要使自己達到對待所有人都一樣,每個人身上都有可愛的地方,把人作為藝術品欣賞。可是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比如,對某個痛恨的人,我的意識會突然打開,發現很難做到。也有成功的時候,大多數都很失敗。我想向他人送一件物質的禮物是容易的,我們可以花上一些錢買個禮物,微笑著送給他人,甚至你恨的人,這都能做到,但是要你從心裏掏出幸福送給他,尤其是把他的痛苦、不幸往你的身上吸的時候,你發現真的很難。

這就像用陽光把烏雲化掉,先化開一點雲縫,這樣光線就射下來了。

當做到一定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開始幸福了。有個人說,每人都應該有意識地在自己心中留一個空間,讓它成為盛放幸福的小籃子。幸福儲存得越多,幸福的感覺就越強。

為了儲存更多的幸福,在日常生活中你就要刻意收集一些東西放進籃子裏,就像集郵一樣迷在其中從不間斷,這樣,你的收藏就會越來越豐富,就會把籃子盛滿。

比如,那個夕陽西下時滿臉笑容的乞丐,那是我的籃子裏一件珍貴的收藏……

飯後散步的時候,上公園的時候,或者一個人走在街上,留意身邊的事情,比如,你看見一個穿著雪白的連衣裙,紮著兩條小辮子的少女,坐在春天公園的長椅上,她在聚精會神地折著一個小紙鶴,陽光照在她的臉上,襯著後麵的荷花池,那種感覺美得簡直就像一幅油畫,你可以停下來,安靜地欣賞這個幸福美好的畫麵,然後閉上眼睛,把它收進你的小籃子裏。

你走在街頭,看見一個小男孩,他滿身幸福,大踏步地吃著冰淇淋,那種享受的感覺,你就把它收集起來。

在一片樹林裏,突然看見一片樹葉,被陽光照得像玉石晶瑩透亮,掛在一道暗綠色的背景上,這片葉子給你一種幸福的感覺,你就把這種感覺收集起來,放進你的幸福小藍子裏。

大自然中,每一片葉子,每一束陽光,每一朵鮮花,還有每一種好的感覺,都應成為你收集的內容。

我記得在美院上學的時候,有一天正在低頭刷牙,突然覺得有一股熱熱的東西澆在了我的身上,我抬起頭,看見一個小男孩站在二樓的陽台上正在朝我撒尿,那尿全都撒在了我的背上。我一回頭,發現在場的人全都看著我,看我有什麼反應,可是我哈哈大笑起來。因為我覺得這個孩子特別特別可愛……

有一次在馬路上,正好有灑水車從那裏經過,許多行人躲閃不及,結果一片咒罵聲。但是有一對情侶笑得彎下了腰,他們不是把灑濕了衣服當作尷尬的事情,而是覺得非常開心。

在我的教育中心,這樣的收藏就更豐富了。比如,白夢吟,那對驚恐的眼睛終於不再驚恐;還有楊一帆的那隻小海貝,雖然丟了,但珍藏在我的心裏;甚至張容那滿天飛舞的驢糞蛋也成了小籃子裏麵的珍貴藏品。

我覺得,所有的父母如果要找回幸福,要讓他的孩子幸福,必須要在心裏放進一個幸福的小籃子。他不光要為自己收集,也要幫孩子收集,送一些不同尋常的禮物給孩子,放進孩子那個小小的籃子裏。比如,那個希望到沙灘上去玩的孩子,他的父母是不是應該請一天假,少拿一天的工資,帶著他到沙灘上玩個痛快呢?那個從來沒有在零食上得到過滿足的孩子,他的父母是不是應該來上這麼一次,買上一大堆,讓他吃個夠?

千萬不要說“我已經定型了,就這樣了,我做不到”這樣的話。要是你真的做不到,那就由進入大自然開始。因為大自然永遠都是靈感的源泉,是恢複與治療心靈的良藥。你可以到田野裏散步,去欣賞草葉上麵閃著光亮的露珠,或者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讓你的心擴展到無際的宇宙之中,讓頭上那片天喚醒你心裏的另一片天空。你可以讓月光給你洗澡,洗去你心中的汙垢,安撫你的心靈。父母必須要有超越自己的意識,要有超然的心態,否則,你不可能培養出具有超越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