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作為主力存在,那就要消失,消失的最體麵辦法,就是戰死。而戰死的最佳時機,就是與方臘軍隊交鋒中。
好了,梁山群雄的命運背景交代清楚了,接下來就是如何退出的問題。施耐庵先生安排的退出方式,主要是戰死沙場(含病死),在此之外,輔以解甲歸田(其中高明者是隱居)、尋找宗教寄托、神秘失蹤、徇情等。
梁山108位成名英雄,打方臘折損將領六十八人,接近63%,超過六成。具體算,陣亡將領達五十九名,占54.63%;病故九人,占8.25%。其中,天罡星戰死十四員(見表),病故四員(見表);地煞星戰死四十五員(見表),病故五員(見表)。林衝與魯智深不在這個統計中,林衝風癱、魯智深坐於杭州六和寺,是征打方臘之後的事情。
那麼,剩下的不到四成梁山英雄,以什麼方式退出呢?
在這之前,要先數一下梁山剩下了什麼人。
天罡星: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關勝、林衝、呼延灼、花榮、柴進、李應、朱仝、武鬆、戴宗、李逵、李俊、阮小七、燕青。共17人,其中公孫勝在打方臘前告退了。
地煞星:朱武、黃信、孫立、樊瑞、裴宣、蔣敬、杜興、宋清、鄒潤、蔡慶、穆春、楊林、孫新、顧大嫂、童威、童猛、淩振、樂和、蕭讓、金大堅、皇甫端。共三十一人,其中,後四人沒有參加打方臘。
健在的三十八人中,回歸國家係統是退出梁山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有二十九人之多。
而在回歸國家係統的英雄中,以6個技術英雄(火藥專家淩振、歌手樂和、書法家蕭讓、金石家金大堅、神醫安道全、相馬師皇甫端)的結局最好,要麼進了皇家衙門捧上金飯碗,要麼成為皇帝紅人的大跟班,算是越混越高,越混越好了。
回歸國家軍隊係統的23人,很快分解為若幹股,一股以關勝、呼延灼、朱仝為代表的堅定軍事路線派。這派結局說不上好壞,關勝酒後墜馬而死,呼延灼與金軍交戰死於淮西,隻有朱仝得以全身做到節度使;一股以黃信、孫立為代表的回歸地方養老派,孫新、顧大嫂當然是這一夥的;一股以柴進、李應、阮小七等為代表選擇解甲歸田,蔣敬、穆春、宋清、杜興、蔡福亦屬此類,鄒潤、裴宣與楊林等人則選擇歸山求閑。解甲歸田的導火索是阮小七,因為穿過方臘的皇袍,為得罪過的官軍告發被奪去官誥,阮小七露出英雄本色,帶著老娘樂嗬嗬地回石碣村打漁去了。受此刺激,柴進“推稱風疾患病,不時舉發,難以任用,不堪為官,情願納還官誥,求閑務農”。李應(與杜興)也“繳納官誥,複還故鄉獨龍岡村中過活”。
接下來的選擇就是非常有意味了,當然,也有人沒得選擇。
消遙自在派,梁山的兩個排名不高,但心機最重的英雄,李俊與燕青選擇了這一條路。燕青走得很幹脆,留下一封信,挑著從方臘皇宮中事先私藏的金銀財寶()走了。到底是與許貫忠一起歸隱了,還是給盧俊義送終以後歸隱,不得而知。李俊倒是灑脫得很,與二童兄弟,會上費保等太湖豪傑,“從太倉滿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後來為暹羅國之主。”大弄到泰國國王,嗬嗬。
宗教寄身派,選擇走這條路的英雄都是重量級的,以武鬆、公孫勝、戴宗等為代表。武鬆選擇了在六和寺隨堂出家,並照顧風癱的林衝直至送終,後80高齡去世,書寫了武神以外的另一個奇跡。公孫勝繼續崇道煉丹,可能是弄出了幾粒,害得朱武、樊瑞等人也跑去了,再後來是得道升仙抑或其它,也就不得而知了。戴宗則跑到泰山嶽廟奉祀聖帝香火,後來大笑離世,當地人用他的真身做了像供在廟裏。
喝藥上吊派,這派最悲慘,也是梁山英雄退幕的最後悲劇,李逵、吳用、花榮是悲劇扮演者。在他們出演前,兩山的兩大天王,盧俊義與宋江,則先後被奸臣如蔡京、童貫、高俅等用藥酒奪去了性命。
7.1兩次沒有完成的“斬訖報來”
“斬訖報來”,是水滸傳中非常值得咀嚼的詞語。
說這句值得咀嚼,一是出現的次數有意思,在梁山不多不少正好兩次。梁山泊兩代天王晁蓋與宋江大位坐穩之後,各說了一次。
更為有意思的是,每次說出這四個字後,水泊梁山都發生一次驚人的變化。第一次是梁山老大即將更替,宋江事實上取代晁蓋在梁山當家作主;第二次則是個體英雄事跡演繹完畢,梁山事業直上頂峰,然後由盛轉衰。也就是說,“斬訖報來”預示著一個黑社會組織的巨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