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1)(1 / 3)

向下屬下命令要講究語言技巧

與自己的下屬說話,直覺上似乎比和一位地位優於自己的人談話要輕鬆。但是要想談好,也沒那麼容易。掌握與下屬說話的技巧,不但可以搞好同下屬的關係,而且可以樹立良好的領導形象。

作為上司的你,經常要給下屬分派工作,如果你對下屬說:“喂,你要聽我做經理的命令。”這儼然是上司的態度。所謂的“經理的命令”就意味著你把這個職員當成比你低一等的人看待。這種“任務語言”,很容易遭到職員的強烈反感。久而久之,你的“命令”就難以順利執行了。

但是,如果你能改變這種任務式語言,也許會使你在公司內的人際關係變得非常順暢。

比如:你在分配任務時,可以特意走到下屬的桌子前對他說:“有件事拜托你辦一下。”原來可以命令下屬的上司,卻對下屬說“拜托”,會使下屬充滿幹勁,而且會使工作進行得更順利。

任何人都喜歡被他人看成重要的人物。作為上司的你,如果用“請求”的語氣給下屬分派工作,無形中抬高了對方的地位。反之,用命令的語氣說話,等於把對方的身份貶低了,甚至是踐踏了他的尊嚴。

“隻有先把自己放在別人腳下的人,別人才會把你捧在頭上。”睿智的人懂得這個道理,說話時會先替對方著想;愚昧的人為了炫耀自己比對方了不起,才會在言語上以貶損他人為樂。

當你所處的地位比對方高時,要格外留意說話的口氣。成熟的人,越是處在高位,越懂得“謙恭下士”的道理。韓明是酒店的大堂經理,他對服務生的態度很客氣。常用“辛苦你了”,“謝謝你”,“麻煩幫我換張床單”等客氣、有禮的措辭,使服務生們覺得大堂經理這樣的高層領導都這樣尊重我們,工作起來熱情都很高。

對自己而言,一句客氣話不需費吹灰之力就能達到有百利無一害的結果,何樂而不為呢?即使對方為你服務是應盡的義務,然而一句客氣話卻能使他對你更為心悅誠服。

常常以關懷的口吻和下屬說話,是一切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條件。“你該早一點休息了!”這雖然是一句極平常的話,卻往往會使下屬聽了對你更加熱愛。

那麼,是不是說,做上司的就不能批評自己的下屬呢?當然不是這樣的,作為上司,下屬有錯誤,當然要進行批評,否則做領導的就沒有什麼威信可言了。關鍵是你要采取合適的批評方法,而不是怒發衝冠,大發雷霆。

假如你對你的下屬說:“你這個人真糊塗,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那麼,你隻會引起他的反感,他也許會在另外一些機會中給你下個絆子,使你受到莫大的損失。假如你換一種語氣說:“這樣做事就不對了,你應該如何如何。”你不責備他,他自然樂意接受你的批評和指正。

某公司業務主管劉清把自己負責的車間管理得井井有條,工人們嚴守紀律,自願為公司效勞。

每當他發現有人生產進度欠佳,或者在生產過程中出了什麼差錯時,他會在下班後,把那人叫到辦公室,然後親切地問他:“最近你家裏還好吧?在我的印象裏,你一直都是嚴守紀律,工作熱情高,而且技術不錯的人。把工作交給你我很放心,希望你能再接再厲。”話說到此,職員早已是滿臉通紅,非常誠懇地主動向劉清交代了原因並道歉,以後再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毛病。

劉清沒有直接批評員工工作不力,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對他進行了一番誇獎,員工自然聽懂了劉清的話外之音,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劉清這樣做,不僅批評了下屬,而且保全了下屬的麵子。這樣為下屬考慮,下屬自然感激不盡。

另外,切記不要在第三者麵前去責罵你的下屬。人人都有自尊心,在第三者麵前責罵下屬,會使他顏麵無存,自尊心受挫,可能會當麵頂撞,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麵。所以,作為上司,必須掌握和下屬交談的方式技巧,如果你想成為一位英明的上司,那就一定要學會對下屬溫言安撫。

盡量給下屬留下說話坦誠的印象

無論你的公司是否有這種管理製度,關心員工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管理趨勢中較重要的一環。要做好這種心理輔導工作,管理者首先應同員工麵談。麵談時要注意下列原則:

時間上,選擇一個星期中的前幾天而不是接近周末的後幾天,選擇早上而不是下班之前。

選擇讓員工感覺有隱私感的地方,譬如辦公室附近的咖啡廳,可供散步的花園或公司內的會議室,以免麵談的過程受幹擾。

使用“我”而不是“你”這樣的關心語言。譬如,“我對於你造成的意外事件感到焦慮不安”,而不是“你這樣焦慮不安,以至於引起許多意外事件”;“我對你的不理睬命令感到生氣”,而不是“你用不理睬命令的方式激怒我”;“我要與你談談”,而不是“你來找我談談”。

注意聆聽而不作任何建議或判斷,此外,要將談話的內容保密,會談後不與其他同事討論細節。

與員工交談後,如果發現員工心理上還有問題,則要設法轉送給公司特邀心理輔導專家,或者給員工提供心理治療的機會。之後,主管也應該負起反複詢問的責任。在第一次麵談之後的兩個星期,主管與員工必須再度溝通,鼓勵員工表明自己的想法。